首页 > > 孤鸿 > 第196章 大结局(上)

第196章 大结局(上)(2/2)

目录

“他怎么了?”顾柳之不耐烦问道。

“杨暝他……他死了,被人一刀抹了脖子,今早开门的时候,有人看到他的尸体就挂在我们府外,流了一地的血!”小厮咧着嘴说道,一同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皆是惊恐万状。

顾柳之闻此噩耗,两眉不由得挤在一起,一直僵住的脸终于有了一点人的气色,尽管这气色在听了这样的消息之后也不怎么好看,但至少说明杨暝的死还是触动了顾柳之的心弦。

“人呢?”顾柳之问。

“人?”小厮没有听明白,随即才反应过来,“尸体吗?已经用草席裹起来了。”

“给他换身干净的衣服,买口棺材厚葬了。”顾柳之一边说着,一边跨出门槛,走出了“禁锢之地”。

杨暝的死不用多猜都能想到肯定是灵王的人所为。顾柳之猛然惊醒,突然意识到自己辜负了他的期望,如若继续沉沦下去,杨暝不就白死了吗?即便希望渺茫,自己也不该是坐以待毙,就是死也应该是死在战场上。再说,还有人相信自己,在等着自己。顾柳之一直不解的难题现下竟兀自明白了,容与不是要一心求死,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正因为他相信自己,才会把命押在自己身上。

顾柳之这么一想,浑身颓唐之气立即消散得无影无踪,梳洗打扮好,穿上官服,又重拾回往日的神采。

依杨暝所言,下一步边境将有大难,顾柳之决定先发制人,及早去守好边境,不给灵王以威胁的借口。他一路直奔皇宫,主动请调边境。

宣帝正愁无可用之人,朝中没了丞相,无人可压制灵王,而顾柳之办事雷厉风行,几次交给他的差事又都办得很好,宣帝不但同意了顾柳之的请求,并赐他代行节度使之令,全权掌管边境事宜。

顾柳之本想在离京之前去大理寺见一见容与,奈何天牢重犯,任何人都不能进去探监,顾柳之无奈之下,只好在大理寺门口转了一圈随即调头回府,准备前往边境。

“这都八天了,他们不理我们了吗?”容与一只手枕着头躺在地上,百无聊赖地说道。

“不来不是正好?只要我对灵王没有了威胁,是死是活都于他无碍,指不定他还想留

着我,让我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帝位的。”苏道明背靠着墙,眯着眼睛正闭目养神。

“关在这种鬼地方,能看得见什么,也不知道外面情况怎么样了。”容与道。

苏道明轻笑道:“关了几天,你都会骂人了。”

“我只是说出了心里话,以前给人面子,只是明面上不说罢了,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而且我也没有骂人。”

“你这是破罐子破摔。”苏道明说梦话一般,闭着眼睛说道。

“先生,我有一事始终不明,桃花村的那把火真的是你下令放的吗?”容与忽地从地上坐起来正色问道。

苏道明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

容与借着窗户投下的一点微光,看清了苏道明的动作,激动道:“我就知道其中定有隐情!”

“虽然不是我下的令,但却是我手下人干的,他急于求成,不顾后果,逆贼是尽数剿灭了,不过却毁了桃花村,他是我的手下,他做什么别人都会归成是我的意思,他是有错,可是后果得由我承担,天下人再怎么说我丧尽天良,我也只能受下。”一想起这些前尘往事苏道明心中总是感慨万千,明明过了那么久,可当年的光景却依然历历在目。

“他是谁?”容与问道。

“是李巩李将军。”

正和殿上一片肃穆,灵王在殿前慷慨陈词,众臣连连点头以示赞同。

“陛下,臣以为国难当头,不如尽早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太尉曹见庸上奏道。

宣帝一听到人言及此事就扶额表现得很是不耐烦,“依爱卿之言,是觉得谁合适呢?”

曹见庸看了一眼灵王,底气十足地说道:“灵王殿下有勇有谋,当得太子之位。”

“臣附议!”曹见庸言罢,一众群臣俯首齐声道。

岳王被这一众人的气势吓了一跳,左右看看,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一上朝,灵王就言之凿凿,说什么能救吴国百姓于水火,宣帝便有预感灵王今日是要有什么行动。

众人满心期待地等着宣帝回答,宣帝的意思早就在明里暗里表示过了,若真要立灵王,也不必等到今日,即便是灵王要逼宫造反,宣帝也不可能拱手相让。但是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郑重,宣帝假做思索,往殿下扫视了一圈,最后把视线落在了灵王身上。

发现了宣帝的注视,灵王将视线迎了上去,表现得甚是自信,他很少会表现喜色,不笑的时候,眉眼间总是布着愁云一般,衬得目光阴冷,肃然的表情里总带着些狡黠,似乎只要把面皮一撕下,露出的就是一张吃人的恶相。

“大月国曾与我国定下盟约,不会侵扰我国,周国眼见着就要被拿下,大月国不全力最后一搏,却分散兵力要来吃老虎,不是自寻死路吗?即便不估量他们有多大能耐,可灵王为何如此有自信能够平定边境的战乱?是你与大月国有私通,还是说自己养了兵?”宣帝身子倚在龙椅上,似是借了手边雕刻的那条金龙的力量,说出来的话句句抓住关键,直戳人要害。

不管自己的计划有没有被灵王识破,灵王觉得都不重要了,反正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自己。

“灵王殿下一心为国,陛下多想了。”曹见庸意识到气氛有些不对,强做着笑脸道。

“真的是这样吗?不仅是曹大人,就连其他大人明明身体都比朕好,怎么一个个都那么……愚钝呢?”宣帝打着哈欠道。

“陛下!”曹见庸还欲再替灵王争辩,宣帝一抬手制止住他。

“罢了,朕乏了,退朝。”

每次势在必得的事情都被宣帝这么给糊弄过去,

让从一开始就支持灵王的曹见庸和御史大夫赵敦心里很是不爽。一退朝,二人就凑到灵王身边,先劝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做好本分,让宣帝看到,日后不愁成不了霸业。

灵王对他们的话不以为然,二人跟着自己说了一路,他只感觉耳边嗡嗡,甚是吵闹。

“圣上匆匆忙忙退了朝,到最后也没说边境的战乱该如何应对。殿下,老臣听你在朝上所言十分可行,你打算何时行动?”赵敦问道。

灵王走在二人中间,自觉自己受了左右二人的束缚,还是应当早点摆脱得好。

“不会让你们久等的。”灵王丢下一言,加紧步伐,走向宫墙外的马车,把二人扔在身后。

曹见庸和赵敦只当灵王是为朝上的事生闷气,也没有太把灵王的失礼放在心上,毕竟这是整个吴国以后都要倚仗的人。

“传信给城里的兄弟,可以行动了。”马车里传来灵王冷冰冰的声音。

“是。”马车外赶车的侍卫答道。

吴国边境瑜州,大月的军队正加紧进攻,吴国守城的士兵日夜奋战,拼尽全力抵住一波又一波强势攻击。

硝烟四起,遍地横尸,满眼迷沙,环境恶劣,但对于久居这种环境的大月国的人来说,穿梭其间如鱼得水,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已消耗殆尽。

城楼里,三人趁着大月下一波攻势还没来,围在地图前商议着边境的前路。

“顾大人,战士们已经守不住了,你们不如趁早做打算撤离吧。”瑜州边护方鹏年逾四十,已经守了二十多年的边,早把瑜洲当成了自己的家,视守住边境为毕生使命。

顾柳之身着戎装,面对着边境地图出神,忽并起二指从瑜洲画向望州。

“要退往望州吗?”方鹏问。

顾柳之摇头,转过身看向身旁的窦结秋,此人乃是今年新晋的武状元,年纪与身量都和顾柳之差不多,不过一眼望去,立即就能辨出这二人一个是文,一个是武,窦结秋身体结实强壮,肤色较深,不似常年待在书房里的书生肤色大多较白,此人相貌端正,一道剑眉更显双目炯炯有神。在边境发了战乱之后,宣帝便把朝中可用的势力都派了过来,听顾柳之指挥,全力抵御外敌。

“李将军的救兵还没到吗?”顾柳之问。

“李将军传信过来说他只能拼死守住他那边,无暇顾及我们,让我们尽快另行想办法。”窦洁秋冷言相道,语气里尽是对李巩的不满。

“我们替他守了前线,他在大营能有什么危险!”方鹏气愤道。

窦结秋道:“不如拼死最后一战,是死是活听天由命!”

“窦将军不要意气用事,你要守的可是吴国,你死了吴国还是守不住,又为什么要徒徒丢掉性命呢,不如从长计议,我看你们还是尽快撤离,去别地调一些地方军过来支援。”方鹏权劝道。

“别的地方?!难道还不是些像李巩一样的乌龟!”窦结秋插着腰骂道。

“去望州,有人会来支援我们。”顾柳之走到书桌前,提笔写着什么。

“望州有内乱,他们是真的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来救我们?!”窦结秋对自己到了绝境的境况深信不疑,自觉命运已经把他推到了以身殉国的时候。

“窦将军你想死吗?”顾柳之似乎是写完了,放下笔看向窦结秋。

“当然不想死了!”窦结秋回答得毫不迟疑。

“那就不要总想着以身殉国,绝处逢生还是有可能的。”顾柳之将写好的信装入信封,交给窦结秋,“有劳窦将军去一趟望州。”

“即便望州肯派人过来,就凭他们那些散兵也救不了我们啊

!”吴国的军队,尤其是离皇城越远的越是因人管教不力,懒散而少训练,体力本就没有先天优势,实力更是远远不如。窦结秋深知这一点,早有立志,他日当上军队统领定要好好整治一番。只是天不遂人愿,自己才中了武状元,就逢了战乱,根本没有机会整军。

“谁指望他们。”顾柳之道。

窦结秋木然接过信,对于顾柳之的话他只是半信半疑。

顾柳之:“一路小心,窦将军。”

“我不明白,为什么是我去,按理说,你要找你的朋友帮忙也该是你去,况且,这里也需要我上阵,顾大人你去才是最合适的。”

“此行并不容易,窦将军你责任重大,边境守不守得住就靠你了。”顾柳之郑重说道。

“四天,四天之后我一定回来!”窦结秋同二人道了别,随后换上便装,骑着马悄然而去。

“顾大人,我们能守四天吗?”方鹏满眼忧愁悠悠望向门外,门外一片乌蒙,除了阵阵黑烟弥漫,什么可以入眼的景色都没有。

“守不住就死守。”顾柳之也不敢确定自己说的死守是不是就真的能守住,但是不管再怎么困难,只因心里总有力量一路支撑着他,才让他不惧任何艰险。

“顾大人,守不住了,你快走吧!”方鹏杀开一条血路冲过来扶住顾柳之道。

炮声在人耳朵里轰鸣回响,顾柳之披甲上阵,誓死也要坚守到第四天,窦结秋已经走了三日,再过一日,只需再过一日,瑜洲就有望逢得生机。

城门几欲被大月攻破,顾柳之不顾左右人的阻挠,提剑从城墙上跃下,死死守在城门边。大月的士兵如粘人的虱子,凑上来一堆,顾柳之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左右顾之不及,身上已被人刺伤了好几处。不过每次伤到顾柳之的士兵总没有什么好结果,他们的伤害像是一次次唤醒了顾柳之体内蕴藏的力量一般,顾柳之一次次爆发,总能解除自己被包围的困境。

方鹏的头盔已经在战斗中被击落,他一直坚守在顾柳之不远处,几番打斗下来,手已经累得连刀都握不紧。他于混乱中瞥见顾柳之像是发狂了一样,杀红了眼睛,若是再这么下去,顾柳之定会力竭而死,方鹏冒险杀到顾柳之身旁,拉住顾柳之。

“我不走!”顾柳之说着话,前边又有人杀了过来。

“守不住了,顾大人你快逃,日后再把瑜洲夺回来,好不好?”方鹏如劝固执的孩子一般好言劝着。

“不行!是我吴国的土地就寸土都不能少!”对于自己的事情,顾柳之知道灵活变通,可唯独事关国家就固执得连牛都拉不动。

方鹏打定主意要与瑜洲共存亡,只是不忍心看着顾柳之白白送了性命,奈何顾柳之年纪不大,竟有此胸怀,方鹏感动不已,知道再劝也劝不住,只得全力杀敌。

“顾大人,救兵来了!”有士兵翻墙而下,凑到顾柳之身旁,因为过于惊喜,说话声音带着沙哑。

“人在哪?!”顾柳之仿佛看到了生机,一把抓住那人。

“快要到了,不过他们说要先见一见你,确认过后才肯来帮忙。”

“见我?”顾柳之心下惊疑,但是事关重大,自己无论如何也得去看看,可是眼下这边又如何能走得开。

方鹏看出了顾柳之的顾虑,“去吧,我还能挺一阵。”

顾柳之愁眉不展,定定看了他一会儿,才点头答应,“最多半个时辰,一定会有救的。”

“没问题!”如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方鹏一听,立即又恢复了斗志。

顾柳之在士兵的掩护下爬上城楼,心里虽一直猜忌来人到底是不是救兵,可若不是救兵,从国

内来的又会是谁呢?不管是谁,已经到了最糟糕的状态,顾柳之并未迟疑骑着马奔赴了过去。

顾柳之跟着带路的士兵赶了一段路,不远处一队人马忽进入视线,他们队列整齐,不疾不徐地正朝这边行进。

士兵指着他们回头兴奋道:“大人,就是他们!”

顾柳之拉住缰绳,疾奔的马跟着停下来,虽还看不清眼前的人马带头的是谁,但是顾柳之心有预感,来人似乎不善。

“你就是顾柳之?”骑着马走在最前面的那人停在了离顾柳之几步远的地方。

“你们是谁?”顾柳之面色深沉问道。

“来取你性命的人!”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你们若还是吴国的人此刻当以大局为重!”顾柳之厉声喝道,他知道来人定是受灵王指使,只是不曾想到灵王竟能干出卖国的勾当。

“先解决了你再说!”那人不容分说,大手一挥,身后的人马提着刀就杀向顾柳之。

顾柳之在大战中已受了重伤,这次未抵挡住几招就被人逼得摔下了马。

一群人随即将顾柳之团团围住,挥起大刀眼见着就要落下,顾柳之被刀光刺得睁不开眼,心下凄然想道:“就这样离开了吗?”

此时的京城也消停不到哪去。近来城中出现了一批逆党,时时肆无忌惮地出没在宫墙之外,已经杀害了不少巡视的官兵。

皇城上同样有御林军监视着外墙的情况。这时城楼上忽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负责守卫宫墙的统领见来人是李巩,惊奇地迎上去问道:“李将军不是在守边境吗,怎么回来了?”

“我看皇城有难便想着当以圣上为重,所以就回来助你一臂之力。”李巩身着铠甲,佩剑挂在腰间,双手背在身后,脸上带着一抹不明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请不要嫌弃它又臭又长,因为没有最臭最长,只要更臭更长。下一章因为过于长,只能把它分两章发了,每次预测字数都不准,本来以为大结局只要三章就能写完的,后来硬是加了个尾声,明天双更(如果我能写完),终于要大结局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