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1/2)
这天天气晴好, 陈家办了个小酒宴, 是庆祝孙文儿的一双儿子满百日的。
当然被祝贺的主角不是陈父陈彦章, 而是孩子的正牌亲爹陈宪。
鉴于这场酒宴在外人看来略有奇怪,活像是妾室偷人生子还被主人成全并祝贺似的, 因而,陈家只请了几个关系好的客人来,没有广发邀请。
江浸月和宋璟也去了, 江浸月吃了些东西,就去和女眷们说话了。
陈母和陈妆茜正在房间里聊得起劲儿,江浸月来的正好, 开心的加入了两个女人的谈话。
陈妆茜气色很好,面色红润, 玲珑剔透, 比上次江浸月见她时又标致了不少。
江浸月心知陈妆茜和慕容珏相处得融洽甜蜜,心里也为陈妆茜高兴。
倒是陈母, 江浸月想着陈母仍旧没有和陈彦章和好, 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伯母现在心情好些了吗?和伯父他……”
陈母叹了口气说:“都过了这么久了,我早就气消了, 只是心里始终有个疙瘩解不开。我和老爷,大约回不到从前了吧。”
江浸月和陈妆茜对视了一眼, 都有些犯难。
没过多久, 孙文儿找过来了。
三个女人没想到孙文儿这个酒宴主角会跑来这里, 眼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诧异。
陈妆茜率先站起来迎过去, “孙姨……你怎么来了?”
自打上次孙文儿得知陈彦章和陈宪救出了她的弟弟, 心中便觉得亏欠陈家。
她一个卧底,陈家原本可以打杀了她,但陈彦章不但没有惩治她,还帮着她弟弟治病,更给了她们姐弟自由。孙文儿真的很感激陈彦章和陈宪,也对自己刺伤慕容珏的事十分自责。
同样的,陈妆茜对于这件事也耿耿于怀,和孙文儿说话时没什么好脸色。
孙文儿恭恭敬敬的承受陈妆茜的态度。
“奴婢是来看望夫人的。”孙文儿说。
“是我爹叫你来的吗?”陈妆茜问。
“不,是奴婢自己过来的。”孙文儿征求的问,“可以让奴婢和夫人说几句话吗?”
陈妆茜语气淡淡的,有些漠然:“你说吧。”
孙文儿点头示过谢意,朝前几步到陈母的面前,恭恭敬敬施了个礼,温声道:“夫人还请听奴婢几句话,陈大人他是个好人,难得的善良。请夫人不要再生大人的气了,之前那些事都是奴婢引起的,错都在奴婢。”
陈母没说什么,虽然知道孙文儿和陈彦章没什么关系,但想到面前这位妾室之前还恃宠而骄蹬鼻子上脸,陈母就心里有道坎。
孙文儿道:“陈大人如果不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不会摆出宠爱奴婢的样子。而陈大人之所以放长线钓大鱼,也是因为忠君爱国,怀疑丞相对大靖不利。这一点,是为忠义。丞相倒台,陈大人明明可以杀了奴婢,却去营救奴婢的弟弟,还给奴婢的弟弟治病,更将奴婢许给陈宪,让奴婢姐弟得以安身。这一点,是为善良仁慈。”
她恳切的望着陈母,跪下去,端正磕了个头,“若是这些事情陈大人一件都不做,那么夫人也不会经历被隐瞒、被冷落的事,奴婢也没有机会在夫人面前恃宠而骄。可那样的话,陈大人就不再是忠义良善的陈大人了,不再是夫人心中爱着的那个本分上进、忠心正直的人了,不是吗?”
陈母的表情略有变化,孙文儿的这番话,直直的击中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孙文儿讲的道理,或许不算道理,真的很浅显,可却说在了点子上,让陈母止不住的动容。
孙文儿跪在地上,继续道:“如今奴婢已是陈宪的娘子,我们在陈府隔壁购置了一座小院子居住,白天在陈府打工,晚上回去。奴婢负责管理府中的衣物换洗,自然也再不会碍着夫人的眼。奴婢知道‘船过水焉能无痕’的道理,但仍是希望夫人能够向前看。陈大人依旧还是那个对您忠贞不二、心地柔软善良的陈大人,他在等着继续兑现年少时对您的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到老。”
陈母的心翻腾的厉害,脸上明显的动容,长久以来的忧郁和冷淡像是要尽数碎裂。
江浸月和陈妆茜一左一右扶着陈母,陈母站了起来,盯着孙文儿看,看着看着忽然问道:“老爷就这么安排了你的后半辈子,你甘心吗?”
孙文儿诚恳道:“陈宪是实心人,奴婢跟了他也没什么不好,他对孩子们也很好。更重要的是,奴婢的弟弟有救了。哪一点都比从前要好得多,奴婢对陈大人感激不尽。日后做牛做马,全凭陈大人和夫人吩咐,奴婢绝无二话。”
陈母长长叹了口气,沉默了很久很久,终于,她说道:“妆茜,扶我去正厅吧,我和你爹说说话。”
陈妆茜和江浸月对视一眼,在对方脸上看见了喜悦的神情。
陈妆茜笑道:“好,娘,我们这就去。”
时间在平静的生活中悄然流逝。
后来,江浸月听闻,陈母和陈彦章终于摈弃前嫌、和好如初,不由得为这对老夫妻高兴。
像陈彦章夫妻这样一心一意,始终只有彼此的官宦人家,真的很少见。他们能重新找回感情,实在难能可贵。
自陈彦章升任户部尚书,做事兢兢业业,不偏不倚,很快就得到户部上下的认可,朝堂中好评之声不断。
喜上加喜的是,就在陈彦章坐稳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时,陈母被诊出了喜脉。
为此最开心的莫过于陈妆茜,特别希望家里能添个弟弟,替自己在家里陪二老开心,未来继承家业。
如今陈妆茜和慕容珏也过得很好,因西燕不存,旁人便都改口唤慕容珏为驸马。陈家上下和乐融融,喜事成双,一时间成为贵族百官们羡慕的对象。
江家这些日子也是喜事连连。
江守镇所任职的工部,老尚书年迈,向安佑帝辞官,回乡去了。工部尚书一位空缺,安佑帝点了江守镇接任。
江家上下甚是欢喜,江守镇也成为本朝第一位以工匠之身坐上一部尚书之位的人。
喜事还没完,这边江守镇加官,那边宋璟进爵,加封宣郡王。
宋璟带着江浸月进宫去谢恩,路上碰到了吴王。
吴王全程怄的黑着个脸,都不想和宋璟说话。宋璟和江浸月也没功夫理他。
面见了安佑帝,安佑帝说,如今朝堂上的贪官佞臣们都被清理完毕,大换血后的朝堂干净了很多,清廉了很多,也就不需要宋璟再做之前那些行当了。
安佑帝还说,像宋璟做的这行当,干到差不多就不能再干下去了,不然满朝文武都被得罪光了,这还能立足么?且干这行当的,若是碰上明君还好,若是碰上昏君,直接全家玩完。
安佑帝自认为好歹也是个仁君,是不会让宋璟和宋晔以及往后的子子孙孙们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安佑帝给宋璟找了份新差事,让他任职安京最高学府的长官,管理那些达官贵人子嗣们的课业教授。
这是个肥差,做得好不但不会得罪人,还会被人当菩萨供着,比宋璟原来的差事要好太多。
就这样,宋璟上任了,成了那些达官贵人子嗣们的顶头老师。但凡家里有孩子在学府里念书的,都要给宋璟一百个面子,孩子们也被教育着要听宋璟的话,好好学习文治武功。
帝王心腹(走狗)宋璟,成功转型。
宋璟在学府里忙碌的同时,江浸月也接到了安佑帝的任务。
安佑帝让江浸月和江守镇父子共同在京郊营建一座陵园,用来安置在与西燕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的英灵,纪念牺牲的人们。
此举颇得民心,引来百姓们一片赞誉。
江守镇父子和江浸月也动力十足的投入到设计营建中。
这次三个人的分工是,由江浸月做平面方案的设计,包括地形高程和花草树木种植的设计,由江修竹负责整体施工采办到营缮。江守镇则统领全局,指导并辅助江浸月和江修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