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你是我年少求剑时刻的舟 > 第13章 分班,你们是全村的希望

第13章 分班,你们是全村的希望(2/2)

目录

然后对着他一顿输出,总之他的表现让盛阳这个自诩比较外向的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很快班主任也来了,李源是个非常年轻的老师,这是她到临江一中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但是她当年是以680分的高分到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范大学读的书,在校成绩又非常优秀,又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因此她在学校颇受重视。

学校让她带理科班,在竞赛班里担任讲师,主要就是她本身数学特别厉害,思维灵活,有钻研精神。

还有就是她年轻,有激情,能跟学生聊得来,理科班的孩子普遍爱自由,年轻老师更能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要是让老教师来带反而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反抗情绪。

新高考的情况下,在二十种组合里选择纯理科的学生大多数是优秀的。

这个班里最后一名学生也是在年级436名,要知道,年级400多名的学生在没有分科之前的班级里基本就是班级中上游的名次。

全班一共45人,白明初期末考了年级第三,全市第四,在这个班里是第二。

盛阳这次期末是年级196,全市239,班级37名,值得一提的是,班里人数是45人。

“看了眼成绩,咱们班成绩普遍比较靠前,这也能理解,毕竟新高考的情况下选择纯理科的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实力。我相信咱们班一定会有考上清北的学生,也相信咱们班将来会出一大批985、211的学生。但是理科毕竟难学,选择了理科,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也一定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新高考的情况下,选择其他科目其实相较于纯理来说有更大的优势,竞争压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大家如果想要转科的话这两天随时可以来找我,包括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要是觉得自己更适合别的科目也可以随时申请转班级。”

李源的话让大家心里都绷起了一根弦,让大家暗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激起了少年们心中的斗志和挑战欲。

刚刚开始的学习生活让大家充满了新鲜感,比如大家都在实验楼上课,桌子比教学楼的大了好多倍;比如讨论猜测接下来科目的老师是谁,有没有教过自己;比如比较各自的成绩,讲述着自己在原先班级的光辉历史;比如为什么选择物化生,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是哪一科;比如谁和谁是一个初中的,一个小学的,我认识的谁和谁跟你是什么关系;新老师有多么的优秀,以前讲课是什么风格;我们班里有多少竞赛的同学,多少都是以前直升认识的,以前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新班级的氛围有多么好,大家成绩都很好压力真的很大……

老师们也对他们有很高的期许,几乎每科老师都用看未来状元的表情跟他们表达了类似于以下内容的话:你们班是年级最优秀的班级之一,你们班以后一定会有考上清北的同学,你们班同学以前在班里基本上都是老师们的宠儿,以后一定要调整心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

俨然一副他们半只脚踏进了名校的大门的样子,言语之间让他们想到了一句话:

你们是全村儿的希望。

对自己有信心的同学被激起愈发昂扬的斗志,但是在班里排名最后的几名同学有些惧色,毕竟大家以前在班里可都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优等生,来了这个班竟然一下变成了吊车尾……

可能老师对大家的实力有些过度的信任,班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前带实验班的老师,看着班里的成绩都有一种带实验班的错觉,因此授课的时候还带了些以前带实验班的习惯,讲课讲的很快,这个节奏对于白明初、林辰、李希彤这些人是刚刚好的,以前他们都觉得自己班的老师讲课太慢了,现在觉得刚刚好。

三个人坐在一起,老师在台上讲课的时候,他们就坐在

老师讲完概念后,刚好验证完并且做完练习题,做练习题的时候他们就做作业……

然后有新的想法就在

“小初”林辰用笔盖戳了戳白明初,“这个你做完了没?”

“做完了。”

“给我看看,对对答案。”

白明初将练习册递给他。

“这个怎么做?”盛阳戳了戳林辰的胳膊,林辰看了一眼,“余弦定理。”

“哦。”盛阳答应了一声,回头对杜宇和段宥嘉说,“余弦定理。”

“谢谢阳哥。”

“谢谢阳哥。”

“阳哥,这个地方怎么做啊?”杜宇用笔盖戳了戳盛阳。

盛阳看了一眼,诶呀,这人学的还不如我呢,这题我会,“用BC-AD”他自信开口。

“好的,的环境下视线总是下意识的被自己熟悉的人吸引,李源也不例外,她下意识看向白明初这边,白明初、李希彤、林辰还有白明初的前桌两个同学她都认识,但是看白明初他们在低头做题,她就没打断他们。这个时候跟他们坐在一起的盛阳就格外显眼,她看了眼花名册,“盛阳,你来回答一下吧。”

“先用正弦定理求出BC,再用角1减角2,用BC-AD求出BE,再用一步余弦定理就好了。”

李源看着黑板停顿了几秒,“好的,盛阳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样的话……是不是比我们之前讲的还简单一些啊?”李源思索了一下这个方法的可行性,然后越说语气越兴奋,“这样以后做这种题的时候咱们就多了一条思路?嗯,对,可以先求出中间这个角,再用余弦定理?”

盛阳睁大眼睛,低头看了一眼正在做题的林辰,只见他面不改色,只是在认真做着题目,仿佛这道题目跟他没关系一样。

“好的,坐下吧,思路很灵活啊,盛阳是吧?嗯,我记住你了。”李源微笑着朝他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目光。

盛阳被夸的有些发飘,用胳膊肘怼了一下林辰,“可以啊,兄弟,怎么想到的那个方法呀?”

“就是做题的时候,白明初分享给我的。”林辰随口回答,这个题目当初其实是在直升班暑假集训的时候,他们讲到这里的时候就学了几个公式,还没来得及讲具体的做题套路,但是碰到了这个题,白明初试探出来的。

后来他们发现这个套路可以用在相似的地方,还能简单很多,于是就记下来了。

小剧场:

选择科目没有高低贵贱,大家不要有学科歧视,选科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魅力,新高考让大家的选择更加多元,包容性更强了。

因为晓辰当初选的就是物化生,于是就写的是纯理,因为学校当时比较重视我们,然后把我们单独分到了实验楼(我们班主任当时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嗯,学校比较重视大家,所以大家单独一个楼,一个楼安静,咱也不知道真的假的,毕竟当时班主任的表情也是很……耐人寻味〒▽〒),所以说氛围可能跟其他大家都在教学楼的班级氛围不太一样,毕竟没有经历过,我怕我自己的认知跟大家印象中的不太一样,然后你们就吐槽说我印象中的怎么跟你不一样?然后说不真实,太假了之类的,所以很多设定就照搬我们以前班里的情况了。

开学的情况也是根据晓辰当时开学的场景回忆来写的QAQ。

还有就是那个竞赛,咱就是说,真的很卑微,当初我们学校竞赛甚至连一个固定的教室都没有,就是你上完这节课,在这节课最后老师跟你们说下节课的教室在哪里,然后天天走班天天去不同的教室(也别问我为啥不固定个教室,我也不知道哇,我没权利管这个事儿啊)有的学校条件好的真的别太吐槽我这本书的设定,因为……贫穷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之前一直以为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的,直到我知道了有的中学条件竟然如此之好,晓辰真的流下了羡慕的泪水QAQ。

然后就是祝大家看书愉快,都能取得好成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