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蜀身毒道(1/2)
滇南三大巫术之降阴术,是以原滇民之降头术与水阴脈法结合而成。
降头,“降”者为施法者所用法术,“头”者被施法的个体。
水阴脈法可修得巫力,留其“降”之法术,改阴鬼、山湖之灵以为“头”。
随巫力深厚以药降、祭降、鬼降、灵降、神降以分之。
祭降后,其巫力越深,即可以巫力驾驭阴鬼、灵、乃至神。可驱鬼者为鬼降、可驱灵者为灵降、可驱神者即为神降。虽都以巫力为引,但驱使鬼、灵、神之法又大相径庭。
而驾驭之法又分“驱”与“拘”。
“驱”者:若遇到鬼灵聚集之地,巫力所指,皆听号令。然而受巫力所限,其数过众则不可全部驱驰,其力过强则驱之不动。
“拘”者:自灵魂至阴之处开一穴,灭其神志拘之。以巫力供养使其逐渐成长,时时可借其威能。然而巫只有一魂,故只可拘一鬼或一灵或一神。
此次出行只有祭池和臼既两人,从瑜元城向西行走,开始还是道路整齐,越过几个城镇后,慢慢的多了许多山路。而越往山林中走去毒虫猛兽也愈发多了起来。
这也让祭池开始为之苦恼不已,学了三年鬼降术,也已经可以驱使近百阴魂,自己灵魂至阴处已经开了一穴,却偏偏无法使用“拘”,每每纳阴魂入内时,总会莫名失败,加只臼既也只学到祭降,故此间疑难便无从问起。
这山野中又不常有阴魂聚集,故每遇到猛兽,祭池都只能以自身巫力强化肉体与之战斗。
而体内阴毒,在不断培育后也得到了成长。不过祭池并没有听从祭巫的话,将其培养成剑,而是养成一手臂,长约3米,使用之时自背后生出,肉眼不可见,却极阴极寒无往而不利,这也成了对付大型妖兽的利器。不过每隔9日发作之时的痛苦,也让祭池痛不欲生,几度想不顾生死,散去这巫力。
最后遇到的城镇已经是7天以前了,习惯了猛兽出没的两人,这一日却见到一条宽阔而平坦的道路,只是路上已生杂草。
毫无疑问这是蜀身毒道,这也证明祭池没有迷失方向。
蜀身毒道,祭池来的那年,汉武帝好大喜功,为扩充其版图,也为加强滇南控制,征集滇南之民修之。
时经两年,绵延千里仍不得成,劳民伤财。是时汉之大敌为匈奴,为举全国之力抗击匈奴,故修蜀身毒道之事不得已而停滞。
两人要去雪山,沿此道北上再好走不过。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是黄昏。
见前方山坳出,竟有营地十分庞大,期间有滇民劳工或挖山铺路、或搬运各种材料、或砍树除草。再远处已经升起炊烟。
看来汉王想重修此道了。祭池本是不喜欢热闹的人,但转念想到此处滇民,远离故乡整日劳作,定有伤痛疾病。
祭池虽不是滇国之人,但性命是滇国巫所救,也受滇国照顾良多,更何况现在是巫,怎么可能不去解救疾苦。去往雪山也不急于一时,在此耽搁几日倒也无妨。
于是与臼既二人,便往营地赶去。
天已经全黑,望着不远的山坳,两人却还没到,祭池不由得想起儿时云南地形的谚语“望山跑死马”。
又走了许久,却见营地中出来一队人远远迎来。刚见到祭池两人,便跪拜于地。
“此地远离故土,整日劳作,苦不堪言,开山挖路实在危险,故伤者病者不计其数,今日大王总算记挂,终派大巫解救我等。”
话未说罢,便已泣不成声。见此情景,祭池心下不忍扶起众人。一路随他们来到营中,此时已过子时,草草梳洗便睡下,预备第二天再以巫药解救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