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吾妻真乃神人也 > 第39章

第39章(1/2)

目录

车马行了一夜,寅时才送到西城门去。

彼时天还未亮,城门下矗立的两排铜火台照亮了一方天地。今日西城门破例没落钥,再往远望,门外的运粮兵已久候多时,轻甲上染了层白霜。

先头的粮车已经到了,城门前胡乱摆着,马车行不过去,只得远远停下。虞锦下车的时候腿都伸不直了,落地脚一软,得亏冯三恪伸手扶了一把。

“绣绣,这边呢!”

江洵就在不远处,也是刚到的模样。老远看见两人挽着手下了车,心又凉了半截。

司农官王洛安,名儿起得温润如玉,却生了个矮胖模样,站在城墙下抻着脖子向东眺望。老远看见了马车,欢欢喜喜迎上前来:“江贤弟啊,可算是等着你了!我还怕你们迟了,正想派人去接应呢。”

虞锦冷眼看着,关系攀得倒是快。

江洵又是一宿没睡,脸色愈发不好看,可他心中亦有所求,都走到最后一步了,总要把面上情做好,笑道:“大人有令,不敢怠慢。”

按上头的军令,这趟粮早该在三日前就出发的,如今还停在陈塘。王洛安大冬天急出了一嘴燎泡,却还是与江洵扯了一刻钟的淡,话里话外全是“此行事关重大,要打点好下边的人,不可走漏风声”的意思。

江洵应声表示知道。

虞锦就在他旁边站着,大概是她表情实在太冷淡,直叫人后背凉飕飕的。王洛安拱手干笑道:“这位……是弟妹吧?”

弟妹——江洵笑了声,倒还真想认了,又知道虞锦不会给面子,只得坦言:“这位是虞五爷之女,此番回县上过年来了,这回陈塘买粮的是就是托了她。”

“噢噢噢,原来是锦姑娘。”王洛安愈发恭敬了些,胖胖的身子深深一揖:“这回多谢你帮这么个大忙,日后要是有什么事只管来找我。王某不才,位卑言轻,可那些个小事还是能行个方便的。”

司农官任职户部,这话里的意味深长。虞锦扯唇笑了笑,哪敢让他行方便?王洛安这趟未必能保得住官帽,以后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

圆融话说惯了,也不差这一趟,她笑道:“那虞锦就先谢过大人。这一趟不好跑,您一路顺风。”

两方说拢了,站在路边看着运粮兵把粮食从村民的粮车上卸到大车上。城门里只进来百来个运粮兵,井然有序地忙活着,也不需人吩咐,装好了车就往城门外送,那处亦有人接应。

虞锦多看了几眼,见这群兵大多是年轻男子,壮年的少,细看竟也有佝偻着腰的老人,各个神情木然。

边关粮草奇缺,一座守卫森严的城往往是靠一半将士、一半后勤撑起来的。这些年边关战乱频频,朝廷徭役愈发沉重,但凡是有点门路的,都要想办法逃了去,就有了“募役”一法,即掏钱雇人服军役,另供个衣食罢了。

寒冬腊月,千里馈粮,这一趟死在路上的不知得有多少。

她看得心中沉重,一直等到天亮,清早氤氲起薄薄雾气,更冷了几分。

粮车才装了一半,虞锦头疼得厉害,也不再等,给江洵使了个眼色,往边上避了几步,塞给他一叠银票,低声道:“路上多方打点好,要是丰州起了战事,你就赶紧回京,不要多留。”

江洵忙要把银票推回来,说自己带的够了,虞锦瞟他一眼,目光不善,明显是嫌他烦了。

“你这狗脾气。”江洵笑骂了句,也不再推,把银票收下了,“行了,绣绣你好好过年,回京以后吱一声,我好好谢你。”

打小青梅竹马,多年交情,叙旧不差这一时,三言两语说完,就算是道别了。

*

送走江洵的当日是腊月二十七,再两天就要过年了。

石青街上的铺子几乎全关了门,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子,并不显得萧条,连炸了鞭炮以后满地散着的红屑子瞧着都挺讨喜。

虞家零嘴铺子是关门最晚的一拨,这些天冯三恪跟着虞锦到处跑,先是他那案子,后又是各村买粮,铺子里的生意都由兰鸢、弥高和谨言三人照应着,没有他也一样转得起来。

博观也常去打个下手,回来以后皱着眉头哼哼:“冯哥你再不去铺子,掌柜就被弥高抢走啦!”

冯三恪笑笑,没当回事。他当上掌柜本就是锦爷一句话抬举的事,与一天二十两银子的进项比起来,他更愿意留在虞锦身边瞎忙活。

自幼穷养出来的狭隘格局已根深蒂固,轻易跳不出来。沉冤得雪,手头有了四百多两银子,有朋有伴有事儿忙,仿佛就已经圆满。

他拘在陈塘这个地方,尚没能瞧见更大的天空。

“冯哥!”博观恨铁不成钢:“这怎么还没出陈塘你就泄劲儿了!等回了京城,府里那么些人,你要是不争不抢,不表现自己长处,爷一转头就能把你忘个干净,哪还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