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2)
江洵这一觉睡得不省人事,第二天弥坚去喊了三趟才把人喊起来。
他是打着赤膊睡下的,起来一瞧,旁边的柜子上还放着那件蓝灰色儿的老棉袄。
这寄人篱下的,不好挑拣,外头又天寒地冻,江洵没骨气地穿上了。所谓人靠衣装委实不假,这一穿上,立时从翩翩公子变成了个跑堂伙计,唯一可取的是这棉衣还挺暖和。
江洵穿上出了门,差使一个仆从出门买衣裳去了。
他来这一趟带了四支镖队,一支二十来人,清早离了客栈,全聚到了虞家。都是青年人,好好睡一觉就养足了精神,借着吃饭的空当,纷纷起身跟虞锦拜了个早年。
饭堂里几乎没了落脚的地,虞锦略略一算,一车满载,撑死能装三四百斤,这些人哪里够?
问起江洵,却听他说:“这不需咱们操心,粮草兵在路上,约莫后天就到了,咱们把粮运到城门口就行,路上车马更换都由他们管。”
饭吃半截,又想起一件要紧事,问她约好的粮价多少。
“一文八。”
“一文八的粮?”江洵表情一下子僵住了:“哎哟我的绣绣哎,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文五都是他赚了。”
虞锦斜眼睨他:“买贵了?你倒是自己来呀。大过年的托我替你东跑西跑,我最烦帮别人忙活,也就是看着你的面子才帮一把。啧,还费力不讨好。”
“没,一文八挺好的挺好的。”江洵声音低了两分,悻悻笑道:“那什么,我得与你说个事。你今儿得多装些银子,我来了陈塘才知道这县里没有我家的钱庄,拿着牌子也取不出钱来,我身上的银票装得不多,还得留着路上打点,你看你是先给我付了粮钱,还是先借我些银子?”
江家亦有自家的钱庄,却跟虞家不太一样,虞家是地道做钱庄的,百姓能存能贷,靠放贷盈利。江家钱庄不一样,只对自家商人开放。
一来江家粮店和散货店遍及各县,不方便往京城报账,各县就得有一个管账的;二来他家粮队每年南北来往几十趟,路上花用大,花多少都是现取的。比方从京城到了冀州,盘缠用完了,便在冀州钱庄取银子,下一回落脚是汴州,路上五百里地,该花费多少银子,钱庄就按算好的花用支取,不会多也不会少。一趟镖跑下来,账面清楚得很,到了年底各县的钱庄掌柜会往京城报账。
京城周边的大县都有江家钱庄,他这大少主拿着牌子就能去支银子。也不知陈塘怎么出了岔子,兴许是因为官道不过这地方,江家镖队就不走此处,陈塘的粮亦可以自足,渐渐就关了门。
“哟,跟我借钱?”虞锦总算拿住了他的短处,微笑:“我家钱庄年息二厘,先打张欠条再说别的。”
江洵看她的眼神就跟下堂妻看薄情寡义的郎君似的,他本就面容姣好,这样瞧人的时候还真像那么回事,捂着心口哀哀戚戚做戏:“亏咱俩还定过娃娃亲呢,合着交情还比不过孔方兄。”
“孔方兄才是真弟兄,哪能平白送了你去?别说是娃娃亲,就算咱俩真是一家人,也照样得打欠条。”
她嘴上埋汰得尽兴了,才叫人开库去拿银子。
过了会儿,江洵手边的仆从给他拿来了一身衣裳,苦哈哈道:“爷,这大过年的,外头成衣铺子都关门了,小的跑了两条街也没找着地儿,就跟虞管家借了一身,您穿穿看合不合身。”
枣红色的,一身绣线品字纹。样式不落俗,就是显得老气。
江洵又叹了一口气,也不寻个屋子换,就这么当着虞锦的面脱下棉衣换上了。
“冯哥,你怎么不吃,一直瞧什么呢?”
角落里坐着的博观顺着冯三恪目光所在的方向看了看,只看见锦爷和江家大少爷对坐笑闹。
“没什么。”冯三恪回神,把碗里剩的几口粥喝完了。
平时那桌有他一个位置——博观总拉着他往那桌凑。那会儿座次是乱着的,今天坐这儿,明天来得晚些,位子就被人抢了。府里的孩子早慧,多的是想出人头地的。
后来他当上了零嘴铺子的掌柜,好些人都把他当成是爷身边的红人了,就不再抢他的位子。冯三恪渐渐习惯了坐在那儿,如今被江洵抢了,心里到底是有点在意的。
他问博观:“那个江家少爷,是什么人?”
兰鸢他们都在这桌坐着,其中大半还是家生子,就是后来跟上的弥高,也在她身边留了好几年了,对此事知之甚详。
兰鸢悄咪|咪道:“那是咱锦爷将来的夫婿呀,打小一块儿玩着长大的,府里有的说是早就定亲了,有的说没有,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定亲?”冯三恪愕住,一时恍惚。
竹笙拍拍她的手:“快别胡说,江家少爷和主子的事也是咱们能说道的?主子没那个心思的。”
“我瞧小江少爷挺好的呀,你看逢年过节都惦记着,各种好东西往咱家送,他跟老爷多亲,快要成咱家半个儿子了。”
弥高酸里酸气地接了句:“什么小江少爷小江少爷,一口一个的,到底谁是你主子?那就活脱脱一个败家子,爷哪儿能看得上他呀。”
“你又知道?人家怎么败家子了,跟咱家爷一样年少从商,门当户对,又都爱玩爱折腾,凑一块儿多好呀!”
他俩性子冲,不论说什么都要争一争,少有合得来的时候。
冯三恪听着听着,神思就跑远了。又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那头,锦爷端着碗银耳粥慢腾腾地喝,视线却一直落在对面的人身上,虽是在斗嘴,眼角眉梢却染着笑。
他收回视线。
原来,锦爷已经定亲了。
这位从京城来的大少爷跟他家锦爷一样不拘小节,也一样得话多,一路上喋喋不休——冯三恪不知道是不是商人都有这个毛病。
不同的是,锦爷话多,却还算讨喜,江洵话多得就有点不正经了。两人凑一块的时候,锦爷还算是安静的那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