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吾妻真乃神人也 > 第34章

第34章(1/2)

目录

这份寂静没持续很久。

刚拐进余子巷,便见府里的一群少年都挤在门口等着,远远望到他们,扯着嗓子欢呼道:“回来啦回来啦!”

于是鞭炮就这么放起来,噼里啪啦,震耳欲聋。

今日正是腊月二十三,该祭灶王的,寻常人家都是清晨和晌午放鞭炮。别人家放了好几趟,虞府却一整日静悄悄的没个动静,这会儿时不时晌不晌地放起了鞭炮,弄得两边住着的大户人家都开了门,放了几把鞭跟着凑热闹,以为是这个时辰在生意人眼里有什么吉利的说法,也来沾个喜气。

却不知人家是庆祝劫后重生的。

虞锦跟对门与左右两户的老爷远远拱了拱手,这才折身进门。

她瞧了瞧冯三恪的神色,见他尚能自持,将手里那袋银子递给他,轻声道:“你回去换身衣裳,歇半个时辰,随后去饭堂等着。孙捕头他们明日便要回海津府了,要赶在腊月二十六,府台大人封笔前将案宗送回去,如此才算结案。我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一为道谢,二为饯行,你得来。”

旁边的弥坚听得都有些惊了,难得见锦爷这么轻声细语地说话,仿佛冯大哥是个面人似的,气大些就要吹散了。

冯三恪长吸一口气,强打起几分精神来:“多谢主子,这宴席的钱回头我补上。”

“行了行了,别说这些,赶紧回屋歇会吧。”

她自己去厨房瞄了一眼,见厨嬷嬷都紧锣密鼓地忙着,打下手的仆从也挤了好几个,自己回屋去换衣裳了。

孙捕头一行人是傍晚时分来的,严、赵两个捕头,还有手下十几个衙役,全都被请了来,还有今日在堂上代为陈情的章弼之。另有一人瞧着眼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伯,一把山羊胡,满身书卷气,仿佛一个教书先生。

虞锦心道:这该是孙捕头说的刀笔讼师了。案子前后错综复杂,牵涉的证词新的旧的加一块有上百份,都靠他一人整理,也是大功臣。

她一路把人迎入客院,远远看见竹笙领着几个少年站在屋前,一人手里端着个托盘,齐排排摆着二十多个点心盒子。

见虞锦望来,竹笙轻轻点了点头。

这是已经准备妥了。虞锦便笑道:“这都年根了,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这当口把各位差爷请来陈塘县,实在过意不去。正好今儿腊月二十三,我家嬷嬷做了些灶糖,差爷们一人装一盒子带走,算是给诸位赔个不是。”

一群衙役都受宠若惊,年轻人心思也浅,没多想,接过灶糖都绞尽脑汁憋出了几句吉祥话,算是给拜了个早年。

灶糖一盒盒都送了出去,三个捕头踱着步子,就落在了后头。孙捕头一瞧这盒啊匣子的就心生不妙,等赵、严二位捕头进了屋,自己跟门神似的杵在门前,瞪住她:“你怎么又……”

不等他说完,虞锦忙小声讨饶:“可别叨叨我,您那盒是真灶糖!”

有真的,自然就有假的。孙捕头拧着眉,又一脸沉痛地望她半天,一句“贿赂官差,死性不改”几乎要从嘴边遛出来,人太多又不好说她,摇着头进屋坐下了。

行在最后的章弼之耳清目明,瞧清两人抛的这几个眼神,眸光一闪。

“章先生?”

旁边的竹笙已亲手将点心盒子递了过来,章弼之含笑接过。手上这盒子分量很轻,晃一晃,也知里头装的不是灶糖。章弼之心下了然,叫身后童子收好。

客人已齐,仆从便端着菜呈了上来,因天寒地冻,便不拿凉菜凑数,一桌菜都是热气腾腾端上来的。

等两桌客人都动了筷子,竹笙才猛地想起一事,轻扯虞锦衣袖,把她拉到了一边。

“怎么?”

“坏事了。”竹笙附到她耳边道:“咱们只请了这头,县衙那头却晾着不理,传出去怕是要叫人说闲话的,要不赶紧喊人过来,我再往旁边屋里支两桌。”

虞锦摇头:“不请,两边搁不到一块去,再说请他们来做什么?都是一群草菅人命的混账东西,请来添堵?”

竹笙眉尖轻蹙,以为她这是气话,又小声劝道:“还是请过来吧,虽是迟了些,可总比不请来得妥当。老爷交待的事咱们还没办,这两个月总要有麻烦县太爷的时候,此时结下梁子,恐有后顾之忧。”

这说的是他们此行回乡最重要的事,就是当财神爷散银子,各县修桥铺路建私塾,要想讨一份印了万人红手印的功名状,得县令点了头才行。

虞锦勾唇一笑:“我绕过县衙,请府台的人来审案,就已经结下梁子了,不差这么一顿饭。”

已经封档的案子,拿出来重审不是问题,只要有府台批下的公文,县令也是能重审此案的。可虞锦心知县衙里都是一群草包,再审一百回也没用,私下联络了孙捕头,直接绕过了县令。府衙派下人来当监审,就已是打了县令的脸。

何况,今儿还抖出了县令收受朱大户银钱的丑事。

竹笙没她想得通透,还要再说,虞锦挥挥手:“你且放心。刘安德那做派,这回被府衙的人查住了,缩头缩脑犹恐不及,不敢拿捏咱们的。”

几个捕头都是习武之人。虞锦和竹笙是压着声音说的,还想着席上吵吵闹闹,离这好几步远足够了。却不知习武之人的耳力不比常人,能分辨在座二十余人的声音,将主仆间的悄悄话全听到了耳朵里。

闻言各自抛来一眼,目光似惊似奇,又悄无声息地隐了下去。

一个女子能有如此远见卓识,当真难得。几个捕头还只是讶异,而时常在京城走动的讼师章弼之,却比几人看得要远些。

见虞锦倒满酒,头一个敬向年长的张讼师,随后就轮到了他,章弼之端着酒杯起身,敛去眸中深思,仰头将酒水一饮而尽。

以前听闻富甲一方的虞五爷膝下只得一女,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生意场上多少前辈只当是个笑话,却总是忘了后浪多出英才的教训。

人家姑娘年岁轻,还只是锋芒初露,等再过两年,等这姑娘真正长成,还指不定谁是笑话。

席上都是一群糙汉子,也不需旁的助兴,有酒有菜就能热闹起来。嘈杂声中,冯三恪走到主座前,给三位捕头和章弼之又行过大礼,又给主桌的十余人挨个敬了一杯酒。

这坛子酒是虞锦递上来的,不是水酒,亦不是甜米酒,而是一口下去从喉咙一路燎到胃的烧刀子。

彼时一拍开坛子,霸道酒香传了来,弥坚骇了一跳,小声问:“冯哥能喝得了这么多?这一坛子下去,不睡一整日是醒不了的。”

虞锦也一同压低声音,话是对着冯三恪说的:“救命之恩,水酒伤情分。不过你也别逞能,慢慢喝,一人一小杯,主桌总得敬一圈。”

因为没有族亲,这些年很少吃席,酒桌上的规矩冯三恪不懂,道理却听明白了。按她所说,挨个敬了一圈酒,刚过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犯晕了,喉咙里热辣一片。缓了缓,撑完了最后四个。

最后绕回到虞锦这里来,似是还想再敬她,虞锦伸手挡了他的杯口,“我就不用了,以后有的是机会谢我。”

冯三恪沉默点头,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推杯换盏间,座次早没了章法,冯三恪渐渐被挤到了角落里去,那处支了一张小桌,挤着竹笙和弥坚几个得用的,方便照应。瞧他也过来了,知他心情不好,都没敢多话。

衙役年纪都不大,穿着衙役服时各个是冷面煞神,脱了那身衣裳却都是人来疯的性子。瞧她这么个女子能喝烈酒,眼睁睁看她喝了一壶,仍眼神清明,咬字清晰,都来了兴致,渐渐忘了面前这是个姑娘,就这么一杯一杯地灌。

虞锦也不辞,朗声笑道:“诸位兄弟们日后到了京城,只管去虞家寻我,寻不着我就报我的名字,自有人管吃管喝带你们玩遍京城,就是拖家带口的也能招呼得来。”

一群衙役都卯足了劲叫好,声音响亮得几乎能掀翻屋顶,赵捕头笑道:“女公爷这话爽快。”

角落里坐着的竹笙弥坚几个都扶额苦笑。

不知是酒劲上头还是怎么的,冯三恪一时竟觉得眼睛发酸。他一向寡言,人再多也热闹不起来,这场本是该他做东的谢恩宴,锦爷却把欠下的人情揽在了自己头上。

一顿饭从傍晚吃到月上中天,总算散了席,衙役们三三两两撑着出去了,几个捕头还未显醉。

虞锦裹了件披风,要跟出去送。竹笙瞧她双颊薄红,连耳根处的娇嫩肌肤都泛了一层粉,已能瞧出媚态,忙拦下,轻声提醒:“爷坐着醒醒酒,别去送了。”

虞锦拿手背贴了下两颊,确实烫得厉害,“好,你安排车马护卫,好生将人送回客栈。”好在手边人都机灵,不用她事事操心,多吩咐了两句。

等绕过客院的影壁,孙捕头一晚上压在心底的大事总算有了着落。他还想着老严也跟自己一样是个油盐不进的性子,要是瞧见点心盒子里边塞了银票,必定要发火的,到时候闹得不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