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山泉(2/2)
苏姝有些失神,母亲那些年一直和苏爸撕扯,后来外公外婆过世,母亲也再也没有回去过她的故乡。苏姝常常在想,女人这辈子,嫁了人之后,娘家到底还是不是家,尤其那种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以前跟着妈妈,回外婆家时,外婆家就要手忙脚乱的腾床位。
苏姝很讨厌这种感觉,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房间和床位,那还是家吗?苏姝有点排斥去外婆家。
“妈,这些年,你过得开心吗?”突来其然的一句话,打乱了陈燕的思绪。
开心吗?那些年,自己跟疯魔一样,折磨自己伤害他人。再后来,真的心冷了,看开了。可是身边也没人了,父母逝去,女儿远在他乡读书,人到中年,凄凄凉凉。
“没有那么难熬,只不过看见别家一家人吃饭,父母牵着孩子逛街,就会想你外婆,也想你。你总是很忙,电话经常打不通,打通了也挂得快。一年也最多回家一次,有两年春节你没回家,我待在家里,觉得孤独得慌,就去养老院看那些老人,都是些无家可归的。我生怕以后会一个人住在养老院……”陈燕越说声音越弱,眼眶中浸出泪水。
苏姝心里有些难受:“不是给你说了吗,等我博士毕业,工作后就接你和我住。你心情好,就给我做点饭,不乐意就一起叫外卖。”这些年,她一直很忙,活得认真又疲惫。
父母最终还是离婚了,苏爸和外室结婚了,对女儿得生活有心无力,陈燕没有文化,仅靠在服装店卖点衣服为生。
家里这样得环境,苏姝本应该早点出来找工作,却还是不甘心,选择考研。苏姝本以为自己很聪明,可来到大城市的大学,那引以为傲的聪明就不值一提,考研那么费精力,苏姝丝毫疏忽不得,克服掉平日的懒散,没日没夜的学了十个月,不回家过年也是顺理成章。
幸好结果是好的,对得起付出,虽然没考上第一志愿,但至少有书读。读博不是苏姝自愿的,不过那时硕博连读是她最好的选择,读博期间,费心劳力。她不是不想妈妈,只不过,成年人的生活确实充满无奈。
陈燕哭得快,笑得也快:“现在也在想,虽然山里的日子苦,可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苏姝看母亲露出笑容,心情也转好:“老母,别想那么多了,搞不好咱们能回去呢。回去之后,我再读两年就毕业了,我以后肯定很能赚钱,我养你啊!”虽然不知道,她们回去后会是什么样子。
到现在,苏姝也想不通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和妈妈穿越,现代的她们还在吗?这可是身穿呀。当然,也有可能,现在不过是南柯一梦。
陈燕把木桶,放置在潭边岩石上接水:“老母无所谓回去不回去,只要手机还在,能玩手机就好喽。”陈燕摆脱孤独的法子,就是抖音,抖音,真是快乐神器。
潭水很是清澈的,苏姝拿竹竿试了下水深,挺深,八十厘米左右,淤泥下去一点点,就能感觉到坚硬石块,想来下面是岩石构成的。
两桶水接满,母女俩提着水,荡悠着回到家里。这木桥虽然摇晃,看起来却很结实的样子。
苏姝给母亲做着商量:“老母,一会我们再去捞点鱼。哎呀,你不要瞪我嘛,我游泳技术真的很好哒。这次不用挑水,我们多拿几只桶过去,我一次捞个两只,多捞几次。”
陈燕犟不过女儿:“嗯嗯,我也可以在河边浅滩处捡些螺蛳,花甲,扇贝嘛。”
下午的河边收获不少,这真的得益于苏姝水性好。捞了差不多三十多斤鱼,花甲和扇贝加起来可能也有个一斤左右,在三个桶里活奔乱跳,用麻袋死死扣住,才没有蹦出来。
苏姝表示,明天的任务就是做腌鱼干,还有砍竹子做陷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猎得赶紧安排起来,张勇之前多用弓箭,可这不是苏姝和陈燕一时能学好的。
不仅如此,筐子多了,还能放在鱼虾的必经之处,应该会有收获。靠两只手和麻袋捉鱼,太累了,而且那小小一个石潭的鱼,也不够她们这么薅的,每天几十斤几十斤的拿,很难保证产量。
有了筐子,上游冲下来的鱼,总能接住一些。
苏姝深刻的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感到骄傲。我,苏姝,果然是最棒的。
陈燕挑着鱼,苏姝提着桶,回到院落时,也才下午四点。
毫无良知,把张勇叫出来生火,母女两拿着斧头,背着背篼,往山上的竹林走去,她们要砍竹子。院子后面的竹林用来护宅,不能砍,只能砍远处的竹子。
这个就是兔子不砍窝边竹的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