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文明的见证 > 第1242章 白矮星

第1242章 白矮星(1/2)

目录

看来这位兄弟脑子不怎么管用。“好说,兄弟我就去想办法。我什么时候能再来”

“你一个月之内带着钱回来就好!”。招聘的螳螂人回答。呵呵呵,能弄到钱,你自己的钱,就够给你发工资的了。

宇宙中的天体,根据密度从小到大,可分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中低质量的恒星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聚变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x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学让我们了解到宇宙中发生的奇异事件,其所蕴含的物理解释却让人难以想象,最近科学家发现白矮星的内部可能出现神奇的“结晶”核体。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