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凌烟剑 > 第十一章 逃兵

第十一章 逃兵(2/2)

目录

少妇展颜一笑:“掌柜,您别怕。我们夫妇二人听了您的话,是不敢再去找他们的麻烦啦。可是万一不幸半路遇上,总得有所了解,才好做对策。”

掌柜点了点头,道:“说起来,我只在一年前见过殷老大一回。那时候他们闯进车家集来,有几个气性大的年轻人不服,被他们抓了还骂骂咧咧。殷老大从队伍里走出,说他叫殷卓,以后会保护我们,不受金人的欺负,如有不顺,年轻人的下场就是我们的。然后一挥手,那几个年轻人的喉咙上都**了一只银梭,当场就死了。那时有好多人围着,可是谁也没看清殷老大怎么出的手,但这一下已让大伙不敢吭声。”

中年文士喃喃道:“银梭……银梭……难道是……掌柜,你可还记得那银梭是什么样子?”

“我帮忙收尸时看过,记得银梭约莫两寸来长,两端尖尖,中间镂空,看起来轻轻小小,但掂在手中,却有些分量。”

中年夫妇脸上皆露出奇异之色,只听那少妇道:“好了,既然掌柜一片好心,不愿我们犯傻,大哥你也别再问了,咱们走吧。”

掌柜终于送走二人,长舒了一口气。

谢悠见夫妇二人离去,心里微觉失望,她原本以为那二人会仗义出手,帮此地脱灾解厄,没想到客栈老板竟不领好意,一再推却,着实令她纳闷。她回过头来,见到俞庄若有所思的模样,小声说道:“俞叔叔,那块令牌,就是恩人姐姐给我的那块令牌,可以帮到他们吗?你不是说还霄阁有很多英雄豪杰,他们加起来,肯定能打败这些恶人的吧?”

“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这里不是咱们可以插得上手的。赶快吃饭,吃饱了还要赶路。”

“可是,您说过,学武功是为了锄强扶弱,哪里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受苦,而不管不顾,无动于衷呢?”

“你不知道,这伙人不好惹,倘若单纯是一帮逃兵倒罢了,只怕那个殷老大有些来头。我杀几个小兵还行,若是与他对上,可以说是几无把握……嗯……那对夫妇也不简单……总之这件事你不要管了。”

“那令牌……”

“还霄阁中,除了老阁主的子孙,我推测只有长老们和剩下的三杰可以与殷卓一战,但长老们俱在翠螺峰总舵,三杰向来只受老阁主差遣,行无定所,谁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他们。如果我们集合附近分舵的人去,只怕也是枉添人命。”

“可是您都没有见过殷卓,怎么就断定他很厉害?”

“听掌柜所言,我猜殷卓使用的银梭是‘织女寒星梭’,那是一门很厉害的暗器,出自广西千岭派。原本的武林暗器第一世家唐门,因唐末藩镇割据,民间动荡,门人避世不出,暗器一脉自此沉寂。到了北宋神宗年间,广西梧州突然出了一个千岭派,派中门人擅使暗器,诡谲精巧,不输唐门,前两代掌门人更是在江湖上闯下不小的名头,二三十年后,梧州千岭的名号可和蜀中唐门并驾齐驱。可惜二十多年前,千岭派俊才流失,逐渐走向没落。又过了几年,门人自相残杀,自己给自己灭了门,当今世上,已经没有千岭派的存在了。那个殷卓,很可能是千岭派唯一后人,‘织女寒星梭’这种暗器传说防不胜防,我自言难以接下十招。”

俞庄说到这里自嘲一笑:“我不插手此事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年轻时我曾发愿立志,学武救人,从未敢忘。倘若今日只有我俞庄一人,说什么也要杀上去。可是我有托在身,要先保你安全。我自承学艺不精,连累两位师兄,我不能再继续逞一时之勇,连累你们。”

谢悠深知俞庄近些日子沉默寡言,是在自责武功不济,让两位师兄为了救他,而命丧敌手。她怕触及俞庄心中伤痛,对这件事避而不谈,没想到今日无意间又牵扯到俞庄胸中隐痛,抱歉道:“俞叔叔,对不起。说到底,连累人的应该是我,如果我会武功,能够自保,就不会让你们经常担心我了。”

“你想学武?”

“嗯。黄衣姐姐和刚才那位娘子,她们都会武功,活得潇洒自在,想去哪里去哪里,想救人就救人,不像我,有心无力,有时还成了累赘。”

俞庄猛拍桌子,震得碗筷与杯盘齐飞,手掌共长桌一响,让一旁的店小二和掌柜看了过来。“谢兄是让你平平安安的到九江,继续读书念字,做衣食无忧的闺秀小姐,而不是让你舞枪弄棒,去过刀口舔血的生活。你只看到她们学成的一面,没看到她们为此付出的努力,若你知道学武有多辛苦,就不会说这种孩子话了。”

“可是……”

“没有可是。我已经传信给你表舅,今天傍晚我们就会到达九江。现在,拿筷子,吃饭。小二,我们的马喂好了没有?”

“草料和水都喂了。只是您的几匹马赶路太苦,起码要歇满一个半时辰才能继续上路。”

“那我们在这里歇会儿,你再给上一壶茶吧。”

小二依言上了一壶热茶,瞥了一眼谢悠,见她低头不语,心里暗暗好笑:这小姑娘不知是哪家小姐,平时好吃好喝有人伺候还不够,居然闲得没事想学武功,说些扶危救人的蠢话,只怕真见了刀子,吓得眼都直了。

杨氏开口道:“既然这里不太平,那我还是去守着马车。进店时两个车夫向我领钱吃饭,我让他们吃饱了回来,到现在人影都没见着,车上还有好多行李,总要有人守着才放心。”

小绢叫道:“娘,我跟你去。”

谢悠道:“我也去。”

俞庄看了她一眼,不作反应,只给自己倒了杯茶。

杨氏道:“店里暖和,你们出去就得受冻,还是乖乖坐这里。”

小绢道:“我整天坐马车闷都闷死了,想出去透透气。”

谢悠也跟着点了点头。她倒不是烦坐车,只是没想到她不过提了一句学武,就引来俞庄厉声呵斥,继续坐在这里,觉得憋闷。

杨氏看了一眼俞庄,见他不说话,就当作是默许,说道:“好,那你们两个可要乖。”

三人走后,俞庄饮下一口热茶,似是想起了什么,笑着摇了摇头,喃喃道:“真跟你一样。”

谢悠随着杨氏母女来到马厩,杨氏忽然道:“小姐,不是老奴要说你,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学武功那种事,也不是你该想的。我不知道你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但无论如何,都要及早熄了这念头才是。”

“可方才我们见的那位娘子……”

“她们跟你不一样。那些江湖人,成天打打杀杀,你自小饱读诗书,能忍受得了那些蛮女粗汉?就算你忍得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可曾坚持得住?你这双手,是该和老爷夫人一样,拿笔写字的,不是拿刀拿剑去杀人。你可能觉得老奴说话啰嗦,但老奴都是为了你好。俞大爷侠肝义胆,一路护送我们,我很感激,可是这不代表老奴希望你跟他一样,过上那种风餐露宿、拎着脑袋数日子的生活。”

杨氏抚摸着谢悠的头,充满慈爱的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拿你当我的女儿看,哪个母亲愿意女儿活得那么辛苦,一生处于危险之中。我只愿小姐你呀,到了九江后,能平稳度过下半生,找个好人家嫁了,也算我对得起老爷夫人的恩情。”

小娟插嘴道:“娘,您若是把小姐当女儿看,岂不是要跟数落我一样数落小姐,那小姐肯定更加想学武,好跑得远远的,惹不着您。”

“你这丫头,三天不说皮痒是不是。”

小绢笑嘻嘻地抱住杨氏的手臂,撒了几句娇,成功转移了杨氏的注意。谢悠会心一笑,冲她眨了眨眼。杨氏无奈地摸着小绢的发顶,谢悠不禁心生羡慕。

就在这时,马厩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谢悠向声音来源望去,见马厩的左侧有个虚掩的小门,她推开小门一看,马厩位于小巷门口,斜对面是一条大街,街上的一家成衣店,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围观。

店门前站了两个魁梧大汉,一身劲装打扮,与石三极为相似。旁边一个六七十岁的精瘦老头,背着几大包袱衣服,正在缓慢走下台阶。他们一边看,一边笑:“这老小子瘦是真瘦,但力气不小,店家,再拿包衣服过来。”

成衣店的老板应了一声,从里屋取出一包衣服,递给其中一个大汉。大汉笑道:“老头儿,再背上这个包袱试试。”

那瘦老头背了重物,被压得直不起腰,大汉把包袱放上时,谢悠看见他的身子往下沉了一沉,背部好像更加弯了。

老头不言不语,依旧往前慢慢走着。劲装大汉见到他瘦瘦小小的身子,背的包袱堆起来和他身高一样高,觉得新奇有趣,想知道这小老头到底能背多少东西才会撑不住。

杨氏母女寻声走了过来,小绢看到大家津津有味地围观老头,气愤地说:“小姐,你看这个老伯伯受人作弄这么可怜,这些人没有一个肯为他出头,喏,你看旁边的茶摊上还有一个书生优哉游哉的喝茶,枉读了这么多圣贤书。他们被姓殷的欺负,我看呀,是罪有应得。”

喝茶的书生好似听到了小绢的这句抱怨,朝他们这边看了一眼。

“小绢,不可以偏概全,这集上不是人人都如此的。”

劲装大汉叫道:“好哇,居然还撑得住,老板再给我拿一包衣服来。”

“裘爷……我店里的成衣,除了外面挂着的,都给您了……”

“没有衣服你开什么店?”

“这不是,都孝敬各位兄弟了吗……”

“你说这些单衣?现在天越来越冷,你要我们兄弟穿这些衣服过冬吗?”

“我说二位,”坐在茶摊的书生突然起身开口,“车家集又不是只有一家成衣店,何必纠缠店家不放呢,凡事过犹不及,你们的老大,没教过你们吗?”

两个大汉疑惑地对视一眼,仿佛不相信这里还有敢直接跟他们对抗的人。“可……”

“可什么可,还不快走。二位之前说奉令而来,却在这里呆了好久,等着你们老大发火吗?”

两名大汉似被他说中,硬拽着那个瘦老头一起离去。

谢悠对小娟使了个眼色,似是在说:你看,我说的对吧。

小绢吐了吐舌头,摆出一个笑脸。

书生缓步向她们所在的小巷走来,就在小绢正要关上门时,那书生突然昏倒在地,小绢一声惊呼,推门来看。谢悠和杨氏跟了上来,扶起书生,见他额头紧绷,嘴唇发抖,一脸痛苦之色。

杨氏忙道:“公子,你这是、怎么……”

“大娘不必担心……我这是旧疾……劳、劳烦您去朝昼巷最里面……那间屋子……跟在下的家人……我的药……”

书生说话断断续续,杨氏勉强听懂了大概。她看了看谢悠和小绢,神色踌躇,“我不能丢下我的孩子,这样罢,我去请大夫来。小绢,咱们扶这位公子去店里。”

“我的药……咳咳……大夫没有……咳咳……求求您……”

杨氏看了一眼谢悠,谢悠冲她点点头,杨氏咬牙道:“好罢,我去找你的家人。”杨氏依言寻到书生所说的朝昼巷,走到最里面的屋子前,听得门里隐隐传来呵斥声,心里疑惑不安,还是敲开了门。

门被人从里拉开,杨氏就见前院站了五六个彪形大汉,执剑持枪,正一齐望着她。杨氏心里一突,下意识转身要跑,忽然后颈一麻,就此不省人事。</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