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中秋盛会(2/2)
又是一声惊雷,舅舅居然笑了!杨广慧睁大眼睛,十分意外。因为没来得及回过神,说话的时候都有些吞吐,“我本来……还……还想着介绍……先生给舅舅认识的,没……没想到你们居然认识!”
“让慧儿费心了。”顾柳之的心情陡然变好,说的话竟也带了几丝温热。
杨广慧受宠若惊,慌忙道:“舅舅的事就是慧儿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兴许只是因为太紧张,杨广慧就这么脱口而出了。
“他在哪?”顾柳之问道。
杨广慧抬头环视了一周,不见容与的踪影,茫然道:“先生应该是和翰林院的那些伴读先生在一起,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也可能自己找了个地方躲起来了。”
“他经常这么干吗?”顾柳之饶有兴趣地问道。
杨广慧重重地点着头。
顾柳之轻笑着,随后跟顾远辰说了句什么,起身要离席。
“舅舅要去哪?”杨广慧慌忙起身问道。
“这里太闷,出去转转。”
这里明明是露天的,虽然人来人往,但是偶有微风,应该也不会闷
吧,杨光慧猜想顾柳之一定是要去找容与,只是可惜自己不能跟着去,失落地同顾柳之和顾远辰道别后又回到了茹妃身边。
顾柳之沿着清池潭一直往下走,沿路每走几步就挂着一个灯笼,上面都是写了诗句。顾柳之忙于找人却无心细看。
穿着翰林院伴读衣服的人倒没少见,但是始终都不见容与的身影。本不想与翰林院那些人说话,但是无奈找不到人,顾柳之看到清池潭旁正赏诗的宋芳斋等人只好走过去拜道:“宋兄,蒋兄。”
他们一行人有六个,顾柳之只记得宋芳斋和蒋正的名字,像沈熏竹和周泊弦等人只记得脸,却不知道姓名,其余人是从未蒙过面。
宋芳斋和蒋正见是顾柳之忙着回礼,其他人在上次顾柳之来翰林院时都一睹过他的真容,所以也都认识顾柳之,也就跟着一起行了礼。
“顾兄一个人?不如就跟我们做个伴吧!”蒋正说道。
“多谢蒋兄美意,我来只是想问一下你们可知容与在哪?”顾柳之跟他们说话时已经用了他对外人最大限度的温和。
“容兄?不知道,他一向不屑于与我们为伍!宋兄,你知道吗?”蒋正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轻蔑道。
宋芳斋摇头道:“我也不知,入夜过后就不曾见过他的身影了。”
顾柳之本还带着一点希望,可连他们都不知道容与去了哪,难道就真的见不到了吗?
“顾兄和我们一起赏诗吧,容与兄的诗也挂着呢,只是还不曾知道是挂在哪了!”宋芳斋道。
顾柳之将旁边的灯笼扫了一眼,并未见到熟悉的字迹,漫不经心道:“你们的诗都挂在这里吗?”
“写得好的都挂在显眼的地方了,只是没有发现容兄的,也许是挂在哪个角落里也不一定!”蒋正对容与的独来独往早就看不顺眼,虽然知道顾柳之和容与是好友,自己碍于顾柳之的声名也不该如此挖苦容与,但是蒋正愣是以为顾柳之没看清容与的为人,才故意这么说,以求能看到顾柳之脸上的惊讶和不解。
哪里想到,顾柳之双眸如冰,冷冷地瞟了他一眼道:“是吗?那蒋兄的诗没有挂到御前还真是委屈你了!”
蒋正一时没品出顾柳之语气里的嘲讽,还以为他是真的夸赞自己,故作谦虚道:“顾兄过奖了,这个位置已经很靠前了。”
蒋正谦虚地拜完,起身后才感觉有些不对,正想再询问顾柳之是什么意思,可是人却已经走远了。
宋芳斋笑着道:“蒋兄能得到顾兄如此盛赞,看来蒋兄的才华还是有人能赏识的!”
蒋正听得云里雾里,可宋芳斋也这么说,才心想着莫非顾柳之真的是在夸自己?这么想着,心情竟越发舒畅起来。
找不到容与在哪,顾柳之沿着路上的灯笼漫无目的地游走着。只是这一次他的目光一直都注视在灯笼上。从清池潭走下,沿着林荫岔路走了许久,顾柳之忽地停下了脚步,感觉背后有双炽热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他慢慢地转过身去,只见身后那灯笼上的笔迹竟是那般熟悉。
顾柳之心头一紧,走过去的时候心跳不由得也加快了。他双手轻扶住灯笼,泛黄的灯笼纸在黄色烛光映衬下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打在顾柳之俊秀的脸上,他双眸如清泉映月,闪着晶莹的光芒。目光跟着字迹流转,灯笼上的每一个字他都恨不得刻在脑子里,从头看完一遍后,倒成了一副喜忧参半的模样,眼里含着泪光而嘴角却一直上扬着。重复看了好几遍之后,他才笑着摇了摇头,心下叹道:“这个傻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才华藏起来!”
“公子,要不要写一首挂在上面呢?”一宫女指着身前桌子上摆放好的笔墨道。
顾柳
之竟难得地给了这宫女一个微笑,和煦的光照下,这名宫女见识到了她这一生见过的最温柔的笑容。
顾柳之提笔很快就写好了。
“是一首情诗啊!公子心爱之人肯定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宫女拍着手遐想道。
顾柳之笑了笑,将灯笼小心地挂在了容与的灯笼旁,此刻,皇宫的灯笼汇成一片金海,然而夜晚凉风袭来,仿佛却只有这两个灯笼彼此相依,同行同摆。
顾柳下刚将挂灯笼的手放下,就听到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