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2)
在面粉的正中央留出一个小坑,倒入溶解了生酵母的牛奶和三分之一量的水,轻轻搅拌周围的面粉和细砂糖。
加入剩下的水,与面粉和盐搅拌成团。
将面团放在操作台上,不要撒干面粉,将其揉捏至能够自然离开操作台。
当面团能够自然离开操作台后撒上一层干面粉,在操作台上摔打面团。
将面团滚圆,摔打2次团一下,重复操作,直至面团表面变光滑,并且像耳垂那样柔软,将其团成球状。
将面团放入撒有干面粉的盆中,盖上一层保鲜膜,然后是发酵。
卫昶没有发酵箱,但他会想办法。
他把面团放入不锈钢小盆里,盖上喷了油的发酵布,然后在盆下面再放一个小一点的盆,里面盛了热水。
在上面盛面团的盆里他放了一个专用温度计,看看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非常满意,然后按下定时器,发酵40分钟。
期间他会定时来看一下温度计,如果温度低于30摄氏度,他就会更换下面盆里的水,让它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
等发酵时间到了,面团会发酵至原来2倍大。
将其取出,放在撒有干面粉的大理石操作台上。
从中央向四周压面团,将空气从面团中赶出。
将左右的面团向中间折叠,向自己的方向卷面坯。
将面坯末端收口处压在下面,用手轻轻按压面坯的中央部位。
将面坯放在撒有干面粉的大方盘上,用保鲜膜盖严后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
“耐心是烘焙的美德。”
这也是卫昶在书中读到的,好在他完全具备这项美德,所以对他而言,等待不是问题。
时间到了之后,面坯发酵至原来2倍大时,将其取出,放在撒有干面粉的操作台上,从中央向四周按压面坯,将空气从面坯中赶出。
用擀面杖将面坯擀成40厘米X20厘米大小。
将奶油擀成面皮的三分之二大小,放在面皮三分之二处。
将没有放上奶油的三分之一面皮向中心折叠,包住奶油,用指腹按压面皮周围。
将面皮再次对折,用手按压两端,用保鲜膜包着放入冰箱中搁置25-30分钟。
之后将冷藏好的面皮取出,转90度方向,用擀面杖轻轻敲打,使面皮延展。
将面皮擀成长40厘米、宽20厘米大小,厚度均匀。
操作时不时移动面皮,使面皮不要粘在操作台上。
刷去多余的干面粉,将面皮自下往中心方向折,折至三分之一处,将剩下的面皮对折。
用擀面杖轻轻按压面皮的中央,然后将其对折。
将面皮放在大方盘内,用擀面杖轻轻擀几下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20分钟。
“做面包真是非常考验人的耐性,比钓鱼还要枯燥。”
卫昶终于理解了书中为什么要在开篇就要不断强调“耐心”这个问题。
之后又是一轮几乎相同的操作。
在操作台上撒上干面粉,将面皮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其二分之一量擀成长、宽都是40厘米大小的面皮,将面皮周围切去5毫米左右再横切成两半。
用刀背分别在两块面皮上压出7个等腰三角形,再用刀一刀切断。
在每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中央处切一个1厘米长的切口。
将面皮上下拉长,切口部分左右拉开。
两手轻压面皮并将其卷起来。
使卷好的面皮两端向下弯,将其做成牛角形状,放在烤盘上。
为了使面包坯表面不干燥,可以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蛋液,然后是最终发酵。
他还是依样画葫芦,用他的自制发酵盆来发酵。
但这次心情不同,因为是最终发酵,他非常有“耐心”。
当面包坯发酵至原来2倍大小,就可以取出,再涂上一层蛋液,使其更有光泽。
最后是烘焙,放入烤箱,以230度烘烤15分钟。
烤好之后就可以取出冷却,冷却好就可以品尝了。
为了这个牛角面包,卫昶连午饭都没顾上好好吃,就用三明治解决了。
所以当最终成果出来,他真的感激涕零。
这个时候吃已经不重要了,甚至他都有点舍不得吃了,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牛角面包。”
罗西园出现在门口,他就觉得今天卫昶反常,所以上来看看,果然让他发现了了不起的事情。
卫昶来不及阻止,半个牛角面包已经进了罗西园的嘴里。
“嗯,还不错,冷却的很好。”这是罗西园的评价。
“不许说我做的不好,这可是我第一次成果。”卫昶嚷道。
“很好,你真的有做面包的天分,第一次已经非常棒,继续努力。”
罗西园一边称赞着,一边用盘子拿走了几个。
卫昶想要阻止,可转念一想,能让蓝带厨师拿去吃的面包,不正说明他的成功吗?
所以他不仅不再阻止,反而殷勤地帮他装盘。
罗西园对面包没有那么讲究,而卫昶严格按照配方来做,确实不功不过。
最重要的是,这是卫昶做的,他还可以出去炫耀一下,这是卫昶为了他而做的。
(内心打着如意算盘的罗西园呵呵笑着,或许他可以去跟堂羡武“分享”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