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宁远(1/2)
当开元城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中时皇室内部也发生了天大的喜事皇太孙的两位妃子相继诞下皇子前后只隔了五天。
府中欢天喜地朝中大臣纷纷到贺就连皇后和皇上也难得出宫。
此事意义非凡意味着皇家血脉的延续这对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格外重要。
皇上高兴的对皇太孙的正妃王氏和侧妃羽氏大加封赏还亲自给两个刚刚出生的曾孙赐名。
前方捷报新生喜悦今年似乎是格外振奋人心的一年欢欣喜悦弥漫在每个人心头。
而在几千里外的另外一头李星洲却倍感压力。
七月初大军经历最初的混乱之后很快稳定下来随后有耶律大石的情报轻松拔出一路上金军留下大小堡垒。
路上有许多村镇百姓听说大军要来大多数早就跑了剩下的只有不怕死懒得跑的老弱之人。
关于如何对待这些人李星洲这次长教训了先问了杨洪昭的意见。
杨洪昭到:“陛下行军途中放任士兵抢掠会扰乱大军阵型祸乱军纪得不偿失除非我们攻下大城可以让士兵劫掠。”
李星洲点点头他心中其实对这种说法是抵触的却没有反驳。
从古至今不抢掠的部队几乎凤毛麟角史书上会用春秋笔法去盖过那些不光彩的事但其实就连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也写得清楚最好的补给办法就是就地抢掠。
将领们又怎么会不懂呢士兵拼命国家又出不起足够能买他们命的价钱那就只好让他们抢了至少对自己人来说这是公平的。
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之后李星洲才明白为何宁饿死也不抢百姓的岳家军会被百姓们那么爱戴流芳千古人人传颂。
因为实在是太难得了!在这样的时代居然有这样的军队。
而在边境还有更加残酷的情况那就是缓冲区。
这个时代的边境并不像后世那么明确拉上铁丝网铸起国界碑。
在实际控制区中间都会有一个很宽的缓冲地带根据地域不同而大小不同在一些荒凉偏僻之地缓冲地带可能宽达几十里上百里。
而生活在那些缓冲地带的百姓就惨了双方都不承认双方都不会手下留情道理上来讲就是你不抢敌国就会抢等于壮大敌人。但真实的意图谁又说得清呢?
总之年轻力壮的几乎都走了剩下老弱病残被双方连年烧杀劫掠时不时还会杀良冒功。
这些残酷身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是远远难以想象的。
李星洲听从杨洪昭的建议一路严令大军不得抢掠整肃军纪向前推进很快就挺近到宁远城下。
金军早就严阵以待同时大概吸取山海关溃兵的情报大门做了加厚处理城头只有少量哨兵。
李星洲下令大军在宁远城十里之外扎营随后大军将宁远城团团围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