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尽玄 > 第五十九章:识海微光

第五十九章:识海微光(2/2)

目录

玄如院长对丁霁的要求,通通满足,对丁霁的举动,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瞧新鲜的,渐渐散了;看热闹了,慢慢淡了。毕竟这些枯燥,无聊,琐碎的工序,哪有修炼法门,来得立竿见影,精彩纷呈。

日子又恢复了往日平静,只剩下丁霁一个人,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默默的坚持着……

寒来暑往,十度春秋。

又是仲夏,柳茂蝉鸣。

丁霁倚靠在二楼的墙角,看着整齐排列的竹筐,看着修复如初的典籍,心潮澎湃。

十年,三千多个日夜,丁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逐一将九万四千余册经典,全部整理完毕,把九千余部残篇,悉数修复如初。

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他通读经典,参详要义,求教师长,博采众长。这些古圣先贤,在道途上下求索之中,留下的真言妙谛,早已和他血脉相连,心意相通。

虽然限于阅历,他还无法融会贯通,但耳濡目染,举手投足之间,自有几分飘逸出尘的气质,。

今日,他把二楼的典籍,里里外外,最后细心的整肃了一番,明天就要向玄如院长,正式进行交割。

丁霁的手拍打着窗沿,发出激昂的节拍,不由自主的吟唱开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从“无”中,领悟“道”的奥秘,从“有”中,体会“道”的端倪。老子的阐述,是何其精妙。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思考生死,揭示本质,对生死的超越,便是对“道”的认同。子休的总结,何其透彻。

“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

精气神,共同构筑生命存在的基础。于吉的分说,何其明晰。

这些尘封的典籍,无一不是当初的原本,斯人已逝,道念尤存。

随着丁霁的吟唱,一股股无影无形,无质无意的气机,升华开来,无声无息的融入丁霁的体内,似是一种共鸣,又像一种回馈。

故老相传,先天灵体,在混沌之中孕育,受天地法则洗礼,生而无父无母,却神通独具,潜力无限。

丁霁对于自身的奇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副皮囊,诸法兼容,却时刻面临爆体之厄,可谓喜忧参半。

此时此刻,这浩如烟海的道念,先先后后,尽数觉醒,有如飞蛾扑火一般,源源不断的向灵体涌去……

如此巨量的道念,带着前世的执着,今世的孤寂,无休无止的灌注不息。不要说丁霁修为低微,就算是功参造化的高人,只怕也难逃识海崩裂,癫狂而死的下场。

当丁霁感觉到异样,为时已晚,神识海中,掀起惊涛骇浪,传来阵阵剧痛……

在这生死一线之间,体内,那只的神奇镯子,突然出现在他的识海中,通体泛起微光。

这只镯子,名唤命轮,来自异界,曾被兽王认出,是超越玄宝的异宝。但除了护主和纳物两大效力,其他妙用,丁霁一概不知。

微光闪烁,浓浓的倦意袭来,他顿时昏睡了过去。

镯子化作丹田,开始自行吐纳,源源不竭的道念沿着玄之又玄的线路,在丁霁的经脉中循环往复,川流不息,滋养着他的体魄,温润着他的神魂。

丁霁的身体慢慢悬浮,周身沐浴着圣洁的光辉,只是沉沉睡去的他,对此浑然不觉。

在玉虚内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有座巉岩密布的孤峰,孤峰之上,有一处清冷的道观,陈旧的匾额上,只有“无名观”三个大字。

一位头戴紫金冠,身着八卦洞仙衣,手持拂尘,道骨仙风,相貌清奇的老道正和当初教丁霁伐竹的老叟,一起站在观门外,凝望着山峰之下。目光似乎可以跨越距离的阻隔,看清丁霁的一举一动。

“快醒了?”

老道没来由的问了一句。

“比预料中,早了五年。”

老叟答的莫名其妙。

这时,一股曾经在禁谷出现过的诡异波动,以丁霁为中心,快如闪电,向四方八面蔓延开去。

老叟似是早有察觉,袖口一挥,波动消弭于无形。

“大长老何必违逆天意?”

老道幽幽叹道。

“我意便是天意。”

老叟轻轻一言,风云失色。

未完,待续,请关注第六十章《成就丹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