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千秋宴(1/2)
翌日一早, 谢无咎到大理寺的时候,精神奕奕, 神采飞扬。
徐妙锦惊奇道:“老大,你怎么这么高兴?简直像走在路上,捡到了几百两银子。”
唐秀拐杖夹在咯吱窝里,单手端着面条, 一口一口不间断的嗦:“还真是,尾巴都要翘到天上了。”
就连晏奇都揉着太阳穴, 打量谢无咎一眼, 默默点头。
还真是。
徐妙锦问:“晏姐姐,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满儿呢?昨夜会不会是被我们吓到了?”
晏奇摇摇头:“昨晚喝多了。”
虽是心疼满儿, 可她昨夜多喝了几杯,一上马车摇摇晃晃,抵抗不住困意就醉过去了, 后来还是叶锦珍抱下车的。
至于满儿,她自然也没来得及哄。还是早上才知道, 满儿只是想她了,后来, 还是穆姑娘哄好的。
谢无咎眉飞色舞:“几百两……唔, 也有的吧。”
昨夜孟濯缨神色不对, 燕衡更是反常, 他怎么能放心?送孟濯缨回家之后, 凭着他混迹大理寺多年的经验, 又在大门外等了片刻,果然看见孟濯缨出来,私会……呸,与燕衡见面。
谢无咎自然暗中跟着,只是,孟濯缨风行果断,也不必他出来掺和——反而将事情缠的复杂。
只不过,他到底气不过,等哑叔和孟濯缨走了以后,假装劫道的,蒙着燕衡的脸,暴打了一顿。
权当给他家孟濯缨出气了。
昨日夜行,最大的收获,自然不是这区区几百两银子。而是,一连几日患得患失的谢无咎终于知道了,孟濯缨早就对燕衡无意了。
而且,听她的语气,在她心里,他可不知道比燕衡那个伪君子强到哪里去了。
这才是他今天连尾巴都恨不得翘到天上的缘故。喜滋滋,美滋滋!
晏奇正觉奇怪,就见谢无咎眼睛格外一亮,再顺着一瞧,果然是孟濯缨来了,手中提了一个食盒,说是哑叔早上做的酒酿蛋。
谢无咎立刻蹭过去:“这么重的东西,怎么不叫我去提?”
孟濯缨: …… ……“只是几碗汤而已。”
晏奇捂脸:果然是在摇尾巴……只等孟世子给他顺顺毛了。
孟濯缨在家中已经吃过半碟子酸笋小蒸包,但又和大家一起吃了一碗,道:“今日早上,我收到一件特别的东西。你们猜,是谁送来的?”
谢无咎立刻竖起耳朵,难道是燕衡还不死心?看来他昨晚下手太轻了,应该直接瘸了他!
颜永嘉连忙摇头:“和我们最近查的案子有关系吗?孟世子,你这谜题,连个谜面都没有,神仙才能猜出来。”
孟濯缨点点头,看向徐妙锦:“算是有关吧。不过,这方面的消息,徐徐比较灵通……”
话没说完,谢无咎突然道:“是长孙清平?”
孟濯缨微微一怔:“今日清早,他让管家给我送了十件崭新的衣袍,还有喜帖。”之前长孙家失火,孟濯缨的衣袍弄湿了,长孙清平还记着呢,一口气还了十件。
颜永嘉差点呛住:“这个喜帖,是他要娶妻的喜帖?”
徐妙锦顿时想起来了:“还真是,我昨夜回家晚了,身上还有酒气,被我小娘抓着唠叨了许久。她还真跟我提了,长孙清平要娶妻了,婚期定在下个月。因为他夫人去世不久,小娘还唏嘘了好几句呢。大概就是男人靠不住,母猪要上树之类等等。”
几人都有同感。
颜永嘉感慨完,突然道:“老大,你怎么猜出来的?”
谢无咎笑笑,没说话。
颜永嘉被他笑的浑身一寒:“老大,你这么个荡漾的笑容,跟个少年怀春一样。”
谢无咎摸摸下巴,品味品味,居然也没生气,只是一转眼,又给颜永嘉制定了一套“九十天早起强训剑法速成”。
前几日还觉春寒料峭,过了初九,京城的天气越来越暖,几日功夫,就逼得人们都脱了厚袍子,换上了轻薄的春衫。人人都觉得身轻如燕,没了厚重衣裳的压迫,说话都格外爽利,连精气神都格外振奋。
孟濯缨这样畏寒的,也将厚重的棉袍都收进了橱子里。大概,来年才能再用得上了。
二月十五,便是陛下千秋。天子罢朝三日,朝野共庆。
孟载仑前一日就命管家来传话,他明日和孟沂一起,问她是否要和他们一起进宫。
听弦而明意,孟濯缨何必自讨没趣?自然而然说,她和大理寺同僚一起去。
孟载仑再不管事,也知道孟濯缨和谢无咎走的近。虽说,他对孟濯缨的感情十分复杂,又厌烦又畏惧,心疼极少,喜爱也极少,但听了她的话,也流露出几分老父亲的忧愁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