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唐第一道系公主 > 神龙局(三)

神龙局(三)(2/2)

目录

这是李青珞头一回见到新妇子,只见永泰郡主李仙蕙从宫女手中引着的六角花灯、孔雀羽步障后款款走出来,青绿色的大袖襦裙,地上厚厚一层花瓣红纸衬着层层叠叠的裙摆,她白皙纤细的双手执着团扇,只露出鬓间的花钗、额心的翠钿,而从李青珞这个角度,便能恰到好处地看到团扇后那副绝美的面容。

这个时候的李青珞也放下了恩怨,全心全意地祝福这对璧人,又施了个小法术,夜空中洋洋洒洒地飘下明黄色的光芒,飘到墙外,也飘到了墙内,仿佛她的小观也因此蓬荜生辉起来。

第二回是她行十四岁及笄礼,笄者三加,加发笄,加发簪,加钗冠,最后才是醮笄者,作为亲父的李旦也在一旁,因她生母早逝,母亲便由豆卢氏出席。她依稀觉得这个行程有点熟悉,八岁时入道观便也是这样,只寥寥几个人陪着自己,不算多么重大的礼仪,却已经囊括了她生命的一半。

已入了冬,第一场雪还在持续不断地下着,这是大周的祥瑞。李青珞来来反反换衣裙,即便屋里有火炉,也经不住冻。最后结束时,一名内侍忽地托着圣旨进来,让她接旨,殿中几人俱不明所以,陪她一起跪下来,便听那内侍操着一口悠长的声调读了一大堆冗长繁复且佶屈聱牙的文字,李青珞听到最后,才从浩瀚文字间反应过来。

怪不得武皇让她住这处小观,让她在这里行及笄礼,原来早准备了圣旨,赐她新的封号。

李旦按了按她肩膀,“还不快谢恩,这是宅家特意派人上山请示白云子先生,才赐给你的号。”

李青珞磕头谢恩。

赐给她的封号是“持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功成身退,天之道。

她抬头看了眼外面白茫茫的地面,雪已经停了,再有半个月,便将为武周久视二年。

是时,有囚犯称在监狱旁看见了巨人脚印,长约五尺,身高三丈,脸似涂金,乃圣人临世。刑狱内监信以为真,遂上禀武皇,武皇改元大足,是为大足元年。

熬到上元夜时候,李青珞才终于有机会和兄长出宫。

年味儿还没淡,官员们放完假,今天白日里还得去各自的衙署值班,到了晚上才能出来好好放松一把。出了门便是一串一串的花灯,街头巷尾、坊市的木梁子上、夜市行摊小贩的木杆子上,以及沉静如夜的洛水上都挤满了花灯。

面前忽地挤上来一名身着灰黑短褐、头裹青纱幞头的家奴,李隆基面色微敛,俯首听他在耳畔说了什么话,浑身一僵,又低声确认了一遍,才回头对李青珞道:“我们得回去了。”

他声音里有一丝细不可闻的颤抖,拉住李青珞的手里沁出些许冷汗,脚步突然一下子变快,李青珞赶不上他,只得在后面道:“慢一点……阿兄,怎么了?”

李隆基一声不发,起先只是快步走,到后面已经变成了小跑。

街道两旁的花灯照得整条长街犹如璀璨灯海,浮浮沉沉的衣香鬓影,红飞翠舞,唯两人像是逆流而上的顽石,从这片花红酒绿中艰难地劈开一条道来,人潮太拥挤,幸而她今日穿的是胡袍,也不用担心行动不便的问题。到了后面李青珞手里的丝饧都掉在了地上,她想去捡,李隆基刻不容缓地拉着她走了。

两人到了天津桥头,一辆马车早已遥遥候着,马车旁站着一名身着烟青色圆领袍的侍女,不待两人发话,自行掀开了车帘,“郡王县主请上车。”

窗帘被一双玉白的手撩开,里面露出太平公主紧蹙眉头的脸,递了个眼神,李隆基便拉着李青珞一步上了马车,马车立刻扬鞭起行,驶上了天津桥。桥上红光绿影交错地闪过眼帘,行人络绎不绝,太平公主轻车简从,未让侍从拿车障开路,故而这一路行得甚为艰难。

窗帘一放下,这些旖旎的灯光和嘈杂的人声一下子被阻隔在外,车内昏暗下来,唯三人轻缓不一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太平穿着七间色的金泥簇蝶裙,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高髻上插十二行玉蝉金钗,很明显是盛装打扮,但不知为何又匆匆入宫,还喊上了两人。

李青珞打破了沉默,“姑姑,到底是何事?”

太平忧心忡忡道:“宫中人报魏王和邵王非议张氏二兄弟,密谋造反,而且这无稽之谈还被宅家听到了……”

魏王、邵王便是武延基和李显长子李重润,两人素来不沾手朝政,更别提有那个胆子去造反了,这定然是奸人污蔑。李青珞忙问:“宅家怎么说?”

“都是两个孩子罢了,宅家没怎么责罚,倒是将三兄叫了过去。”太平摇头道:“三兄刚刚从宫里回来,你们也明白宅家的性子,我若去求情,反而叫她更生气,所以我一直候到现在,四兄这灰应该也在东宫,听说你们在外面,便让我捎你们过去。”

李青珞见她虽然面带忧色,但事态好像也没那么严重,微微放下心来,又觑了眼李隆基,却发现他神色依然十分冷峻,丝毫没有松懈下来。

两人目光一碰,他似乎想说些什么,又轻轻摇了摇头,偏过去看窗外。

※※※※※※※※※※※※※※※※※※※※

“持盈”本为开元年间玄宗赐给女主的道号

明朝以前结婚女子服绿男子服红

引用的句子出自《道德经》

武则天其实在圣历三年五月就已经改元久视元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