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沉香(二十三)(2/2)
她轻手轻脚地跳下墙,好在这些反应迟钝的文人们谁都没注意到有不速之客潜入,甚至她当着一人的面走过,那人还拿着一支笔摇头晃脑地对着窗外一株石榴树吟诗作赋,没有任何表示。
太顺利了。李青珞侥幸地想。
一只手忽然从背后抓住了她肩膀。
李青珞心脏漏了一拍。
身后人一副隐隐作怒的语气,“你来这作甚?”
李青珞僵硬地转过头,打了个招呼。
李隆基将她扯到一个角落里,面色不善:“据我所知,你这时候应该在司属寺。”
他一身大团窠纹紫袍,腰间十三銙的玉带钩系得整整齐齐,琳琅满目地挂着鱼袋、算袋、刀石等物。李青珞瞥了一眼,心中有了数,反问道:“阿兄下朝,为什么直奔太史局而来呢?”
李隆基双眉微微一蹙,似乎有什么话要对她说,目光投向她身后墙壁上,停顿了几个弹指的时间,才道:“我来见明崇俨。”
李青珞想起之前明崇俨对自己的承诺,也算是间接地没有食言而肥,对他提升了好几个好感度,点头道:“明侍中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实在是出人意料,阿兄是来道谢的吗?”
其实她会错了意,李隆基也没有刻意去纠正,只是不以为然道:“他必然不会是无缘无故,你仅凭几面之缘便得出这结论,也未免太草率了。”
李青珞知道他多疑,也没多作辩驳。
“你该回答我了,来这做什么?”
李青珞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实话实说,且简短地将自己猜测说了一下,她本以为对于这种玄乎的事,李隆基不会感兴趣,但他听得十分认真,歪头道:“你说的李淳风,我知道一点。”
李青珞眼睛一亮。
“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他便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跟随其南征北战,年纪不比我大,也就才十七八岁,鞠躬尽瘁四十多载,一直到咸亨元年才去世,说不定咱父亲也能见上几面,不过那时候他已经不是太史令了。”他话顿了顿,似乎觉得扯远了些,“不过,这都不是圣人想急于找他弟子的原因。”
“那是什么?”
“一则言谶。”李隆基道:“谶曰:女主昌盛。”
这话宛若平地一声惊雷,就算是现在听来,也禁不住让人浑身一颤。李青珞下意识环顾一圈有没有其他人听墙角,低声道:“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麟德、乾丰……”她说的都是高宗年号,也是武皇作为天后时,开始掌权的时候,特别是麟德年间,她已经开始为自己搜罗了一批北门学士和酷吏,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隆基笑了笑,摇了摇头,道:“贞观十年。”
这便更加不可思议了,贞观十年……武皇连太宗的面都没见着,罔论被李淳风看见。
李青珞晦涩地开口:“这是巧合吗?”
李隆基摇头,漫不经心道:“谁知道呢。”
李青珞估摸着他也是道听途说听来的,沉吟道:“或许,找到他子孙后代,就能……”
“他没有子孙后代。”
“嗯?”
“天皇年间,太史令是李谚,及至垂拱年间,太史令是他的儿子李仙客,这两人虽然都姓李,但并非是李淳风嫡亲子孙,这李谚是他跟随太宗去河北征讨王世充时收下的一名养子,或者说弟子也不为过。不过两人皆碌碌无为,在太史局没待了几年便被人赶了下去,远比不上李淳风本人。”
李青珞有些失望,又有些侥幸,失望的是,这两人因权势斗争被逐出朝廷,归隐山林,也不知是否还在人世,线索就这样断了,侥幸的是,圣人既然大力搜寻,便说明李淳风一定有亲传弟子,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加上谢煜无故的消失,还有司属寺内无由来的喧嚣忙碌,都仿佛在暗示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李青珞心里一时百感交集,心道谢煜他那么厉害,总不至于被一群只会拳脚功夫的侍卫抓住。
这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李隆基远远瞧见一帮身着绯袍的人走进来,是宫里的内侍。他一把捉住李青珞手臂,想把她拉走,李青珞也注意到了那边的动静,却并不想就此放弃,也拉住了他的袖子,一拉一扯之间,李隆基居然被带着往她那踉跄了一步。
他震惊了:她力气怎么变大了?!
※※※※※※※※※※※※※※※※※※※※
凤阁鸾台:武则天时中书门下省的称呼
秋官地官:武则天时工部吏部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