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2/2)
商人们都是重利的,要不是看到这事可操作的空间大,也不会这么的积极。
是以过不了几天,朝廷收到的捐赠西无县的银钱就不知几何了,而且为了防止这钱被当地官员贪污,很多人都是直接赶往京城或者西无县捐赠的,时间上来不及的,也就只能在当地捐赠了。
当初圣上在下旨意的时候,就设定了时间,为期一个月,在一个月内捐钱的人都可以上西无县的功德榜,功德榜的名字和碑文由圣上亲自题写,而捐赠最多的前三名则可以直接得到圣上题字。
事情发出不到半月,重建西无县城西的银钱就凑够了甚至还多了不少,在西无县捐钱的大都是本地或者临近的商人,是以银钱不如京城收的多。
圣上将捐赠的银钱拨了一大笔过去西无县,虽然捐钱事宜还未正式落地,但是建房子却可以提前开始了。
收到银钱之后,谢皓轩从本地和临近的几个县召集了大量的人工,泥瓦匠之流的是最需要的,先是将那些崩毁的房子都清理出来一片,又让人规划好了街道,商铺之流,这才开始建造房子。
而灾区内在李太医和苗儿的灵泉水的控制下,大部分病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是以那灾后一般会发生的瘟疫并没有到来。
主要是在水灾过后,不几天就由赵刚接手了这里,在大夫的帮助和赵刚的威严下,灾区的百姓很是听从医嘱。
像是喝生水、胡乱大小便之流的控制的很好,再就是县衙在县丞管理之后,这药材和食物之类的都会准时送达。
在快要断药材和食物的时候谢皓轩又来了,而且为他们带来了好的消息,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这才使得百姓没有染上疫病。
种种事情都安排下去之后,这时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了,而这一个月内,谢皓轩明面上一直在忙灾区百姓的事宜,但是暗地里对于修建河提银子不翼而飞的事情也一直在跟踪。
并没有说等到将受灾百姓都安顿好了之后,才来追踪这个事,要是谢皓轩正的这样做的话,那么一个月的时间足以那些人销毁证据,隐藏线索了。
只是说将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那么谢皓轩就又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处理河提银子的事情。
在谢皓轩到来西无县和赵刚见面不久之后,谢皓轩抽了个夜晚,将赵刚请到了县衙做客,明面上是说要与赵刚谈论安置受灾百姓的事宜,实际上是拜托赵刚找人帮忙盯几个人。
前通州巡抚何及道和前西无县县令常桓因为失职被圣上治了个失职之罪,被押解入京了,明面上这河提银子是被他们联手吞了。
但是圣上怀疑他们两人只不过是被推出来当幌子的,幕后操控此事的肯定不是他们。
但是在两人被押解入京之后,在两人的私宅却没有查到账本之类的证据,是以就算他们是幕后之人也治不了他们的罪,谢皓轩在来到西无县之后,了解了一番两家人的交好人员,认定了几个有可能被托付藏账本、证据的人家。
但是他不能够派自己身边的人去,他来西无县的动静这么大,身边有什么人,人家说不定在他们一下船就知道了,所以他只能够拜托赵刚派人盯着。
谢皓轩也不是随意找人帮忙的,选择赵刚,一是因为在城西受灾之后,赵刚在官府都没有能力控制的情况下,迅速的将城西控制好。
这说明赵刚是个有能力的在当地的名望肯定不小,而且手下得用的人也不少,不然也控制不住这局面。
这第二就是因为赵刚本人品行好,在谢皓轩看来赵刚当初会控制城西并不是为了名利,他本人就是个秀才出身,要是为了名利那么他还可以去考举人、考进士,那样得来的名利不是更名正言顺。
谢皓轩想当初赵刚会这样做无外乎就是关心那些百姓,他怕那些百姓会做出不可挽回的错事或者是怕那些百姓会染上疫病。
要知道在历史上受灾地区百姓暴动最后被军队镇压和染上疫病整个城池都成为了一个死城,甚至到了最后不得不焚毁城市的事情可是不少发生。
总之在外人看来,谢皓轩只是和赵刚谈了怎么安置百姓而已,任谁也想不到就这么一顿饭的时间,谢皓轩就说动了赵刚,让赵刚心甘情愿的帮忙。
这天,赵刚急匆匆的来到了县衙。
谢皓轩急忙出去接待了他,要知道现在城西那边正是繁忙的时候,这个时候过来不是城西那边出了问题,就是谢皓轩要他帮忙盯梢的事情有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