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文化(2/2)
这时,湖边走来一位仗剑执酒年约弱冠的风流俊俏男子,他生得相貌不凡,比起云起,更添了几分温润儒雅和丰神俊朗,眉宇间也多了些平易近人之感,看起来虽有些痞里痞气不正经,却又不失君子风骨。清漪见他朝自己走来,也不拘束,朝他爽朗一笑。落红则朝他屈身施了一礼。</p>
男子笑着坐到一旁,侧头问道:“怎么,你就是洞庭郡主吗?”</p>
清漪无奈地轻叹了口气道:“有这么明显吗?”</p>
洞庭郡主早就名扬京城,成为街头巷尾人人津津乐道的人物。总有些从没见过洞庭郡主的人在街上认出清漪来,清新脱俗的外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她那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傻里傻气的神情太过惹人注目。时间长了,清漪自己也觉察到了其中的微妙。</p>
“早就听闻洞庭郡主长得与众不同,似出水芙蓉,出岫轻云,为人更是生性豁达,深得官家喜爱。”</p>
清漪早已笑得心花怒放,不为其他,只为“出水芙蓉”四字,不过碍于初次见面却使劲憋着。</p>
男子补充道:“不过,这并不是我认出你来的主要原因。”</p>
清漪感觉到自己被戏弄了,但还是温和地问道:“噢?那你是怎么认出我来的?”</p>
“因为,我们见过啊。”</p>
虽然被戏耍了,不过‘有眼无珠’不认人的毛病终究太过失礼,清漪面带歉色,“官人赎罪,我记性可不好了。”</p>
“已略有耳闻,并不见怪。”</p>
哎,这句话更是戳人心窝子。谁让自己天生就从娘胎里带着这么个奇怪的病呢!</p>
“那么官人你呢?你是何人?”</p>
“在下姓赵,在家排行第四。”</p>
“原来是皇亲国戚,清漪失礼了。”</p>
“听闻你已经订了亲,咱们孤男寡女在此闲聊,怎么,你不怕我污了你的闺誉?”赵四官人戏谑道。</p>
落红抢白道:“官人说笑了,苏官人才不会那么小气。难得你与郡主合得来,郡主一个人闷得慌,你们不妨切磋下诗词。”</p>
清漪没想到落红会插话,“嬷嬷,你莫要让我出丑了,诗词歌赋并非我的强项。”</p>
“郡主谦虚了,永州何家家学渊源,早已名扬各邦,这般推辞莫非是瞧不起我?我先来吧,郡主随意赏脸!”</p>
赵四官人觉得清漪甚是有趣,不似一般闺秀拘谨,故而多了几分交好之心,初次见面,也不太好为难一个女孩子家,故而只是随口说了几句,“春赏百花秋踏月,夏听蝉鸣冬咏雪。诗酒应当趁年华,百十年后化成灰。”</p>
清漪心说,这位赵四郎真是文墨平平,随即在心中构思,未几便有了主意,“苦思伤脾忧伤肺,大喜伤心怒伤肝。比肩共看好河山,与卿一醉一陶然。”</p>
“郡主真是好才华,且心性如此豁达,在下自叹弗如,想那苏兄弟真是福厚。”少年抱拳道。</p>
清漪谦虚地摇摇头,“赵四兄过誉了,我其实并不醉心诗词歌赋,平常也甚少钻研。”</p>
赵四官人赞道:“郡主不喜诗词,尚且如此有才,可见天赋异禀。”</p>
岂料落红插嘴道:“郡主说的是倒是实话,她确实不喜欢诗词歌赋,倒是喜欢看游记、农桑、医药等书籍,从文字中看尽这天下大好河山,体会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领略沧海桑田白衣苍狗的变迁。至于她随口应对的诗词,无非是天生对文字太过于敏感,见之不忘,故而借典用故,信手拈来。”</p>
“嬷嬷又取笑我,哪有你说的那样?”清漪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她平素虽然并不文静内敛,可也并未在外人面前如此张扬。</p>
赵四官人道:“我还以为郡主只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女,不曾想,郡主远非只是一个才女,还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女中豪杰,今日有幸能认识郡主,真是三生有幸。”</p>
落红又道:“赵四官人,我们郡主一向平易近人,听不惯同辈人喊她郡主,你们既然如此投缘,干脆直呼其名好了。”</p>
还未等清漪反应过来,少年便笑道:“如此甚好,清漪,我唤作文化。”</p>
清漪只好硬着头皮喊了一句文化兄。</p>
“这些年来,我也酷爱游历天下的名山大川,领略过五岳的巍峨雄伟、大气磅礴,见识过五湖四海的波澜壮阔、水光潋滟,看过四大名楼的百年沧桑,也去过四大书院感受书香文墨……”</p>
少年说了些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过了一会儿清漪便不再拘束,二人一番畅谈,自有落红打发下人端来了午餐。</p>
直至日暮西陲,清漪方觉察天色已晚,忙直起身子道别。</p>
文化起身抱拳道:“后会有期!”</p>
才转身走了几步,清漪回头朝赵文化道:“其实我有一位闺中至友,倒是很喜欢吟风弄月,她今天也来锦园了。”</p>
“我就喜欢吟风弄月的才女,既然郡主你已经有主了,不如行善当个红娘,把这闺中至友引荐给我。”</p>
岂料清漪瞬间变了脸:“你这纨绔登徒子,胆敢冒犯她,原本还以为你是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不曾想是我看走眼了,后会无期!”</p>
清漪说罢,扬长而去,落红花了好些功夫才追上,“郡主,人家赵官人就是说句玩笑话,你动这么大肝火?他就是看你面善,觉得与你投缘,这才不拘着……人家长得一身正气,哪里有半分纨绔样?汴京城民风开化,人们说话就是这个样子的,你得习惯才是。”</p>
清漪有些惭愧地道:“是吗?那改日再向他道歉吧。”</p>
清漪百无聊赖地掀开轿帘,看汴京城灯火阑珊,人头攒动,今日并非节日盛典,竟也有人燃放烟花,可见民生富足,不免想起那日赵匡胤在皇宫里的一番雄心壮志,清漪看着夜空中的烟花,双手合十祝祷,“人生而在世,孰能无过,愿官家统一天下,愿我大宋海晏河清,国泰民安,愿赵氏河山代代有人!”</p>
轿子行至汴河处,只见河中船只众多,河边商贩云集,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只见渡香桥上有一少女跪在地上,面前铺了一张棉布,上书“卖身葬父”四个大字。清漪想起从前葇兮在雁州城时,总是乐善好施,帮助贫苦之人,便喊停了轿子,从荷囊里拿了锭银子,递给那少女。</p>
少女接过银子,千恩万谢磕了头。</p>
待上轿起行,落红道:“郡主真是生性纯良,对素未谋面之人如此慷慨,落红何德何能,遇到郡主这样的大好人!”</p>
“我这都是跟葇兮学的,说起生性纯良,葇兮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这也就是我无条件信任她的原因。”</p>
回到潋滟居,葇兮早在房里等候,“清漪你怎么才回来?落红嬷嬷说你有事要办,打发我一个人先行回来了,什么事情这么神秘不带上我?”</p>
清漪一脸笑意,对赵文化的芥蒂已经消弭,“今日在湖边遇到了一个妙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就跟他聊了会。”</p>
“你们可是聊了整整一天啊,那是个什么人?”葇兮面带关切。</p>
“不知道,他叫赵文化,应该是皇亲国戚吧,具体是什么来头我就没问。”清漪向来有些不拘束,况且如今心系云起,与赵四官人坦坦荡荡,便也未多想。</p>
“原来是个男子,清漪你定过亲的人了,跟陌生男子在湖边坐了一天,传出去多不好呀!”葇兮担心地说道。</p>
落红道:“有什么不好的?你们南楚一带,环山绕水的,民风太过于保守,哪像我们汴京城?当今圣上为倡导民风开化,都废除了宵禁。郡主将来是公府的长孙媳,又是相府的千金,将来免不了要出席各种宴席,可比不得你轻松。”</p>
葇兮一听了这话,心里极为难受,落红怎么也是个奴婢,而自己却是清漪的朋友,同她是平辈,难道太后的奴婢就可以这么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当着清漪的面又不好发作,只好嘱咐清漪早些休息。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不免又落下两行清泪。不过仔细咀嚼了一番落红的话语,若她真是无意,断不会说什么“可比不得你轻松”,由此可见,落红显然是故意排挤自己,这却是为何呢?自己虽寄居在这相府,左右也是许相费心,与她何干!</p>
左思右想后,仍放心不下清漪所说的赵文化,便来到清漪的房里,“清漪,还是去问问你义父吧,总得知道人家的底细才行。”</p>
清漪虽然并不想小题大做,不过既然葇兮这么担心她遇见坏人,那就走一趟吧。</p>
只见许相摇头道:“京中姓赵的达官显贵中,并没有一个叫赵文化的人。”</p>
清漪将许相的话转告葇兮,葇兮疑道:“这就怪了,听你的描述,这位化名赵文化的人,并非寻常布衣。他究竟对你有何企图?若是真心想与你结交,怎么会连个真名也不告知?”</p>
※※※※※※※※※※※※※※※※※※※※</p>
发现好多童鞋把“肺”字写错了,右边不是一个“市”噢~</p>
喜欢双钗请大家收藏:(..)双钗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