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越我是胡亥 > 第93章 学习兵书

第93章 学习兵书(1/2)

目录

上回书说到,大秦海军统帅赵平脱颖而出,在其带领下,海军训练成效显着,已然颇具精锐之姿。而此刻,咸阳宫中,胡亥一心为踏平倭国做着更周全的准备。

胡亥端坐在书房的案几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他深知,兵书乃是行军作战的智慧源泉,关乎着这场跨海之战的胜负。回想起过往对军事策略的研读,那些泛黄竹简上的文字仿佛化作千军万马在脑海中奔腾。如今,结合当下大秦海军的实际情况,他决心亲自编写孙子兵法的释义与全新的海上作战兵法。

胡亥屏退众人,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之中。他时而奋笔疾书,笔下的墨汁在竹简上晕染开,记录下他的奇思妙想;时而踱步沉思,宽大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他将自己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对大秦军队优势与劣势的透彻分析,都融入到字里行间。在编写孙子兵法释义时,他力求通俗易懂,摒弃那些晦涩难懂的言辞,以鲜活的战例为引,让将领们能迅速领会其中精髓。比如在解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胡亥详细列举了大秦斥候冒险侦查倭国沿海军事部署的过程。那是一段充满惊险的历程,斥候们乔装打扮,乘坐着简陋的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前行。他们躲过倭国巡逻船只的耳目,在夜幕的掩护下登上倭国的海岸,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胆识,摸清了倭国沿海的兵力分布、防御工事的位置。胡亥通过这个战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通过了解敌方情报,做到胸有成竹,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而在编写海上作战兵法时,胡亥更是煞费苦心。他摊开一张巨大的海图,上面标记着大秦与倭国之间的海域、岛屿以及可能的航线。他根据钢铁巨轮的特性、加特林与火炮等武器的运用,以及海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如暴风雨、暗礁、敌方的火攻等,制定出一套全面且实用的战术策略。他写道,在海战中,钢铁巨轮应以坚固的船身作为移动堡垒,利用水轮机稳定的动力,灵活穿插于敌阵之间。水轮机的叶片在水流的冲击下飞速旋转,为巨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能够在波涛中自由驰骋。加特林可用于近距离扫射,打乱敌方阵型,当敌方战船靠近时,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让敌人无处可躲;火炮则负责远距离打击,摧毁敌方战船,巨大的炮弹呼啸着飞过海面,在敌船上炸开,掀起冲天的水柱和火光。同时,要根据风向与水流,巧妙调整战船的航行方向与攻击角度,做到出其不意。比如在顺风时,可以借助风力快速接近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在水流湍急的区域,要利用水流的力量,将战船隐蔽地驶向敌人的侧翼,给予致命一击。

然而,就在备战紧锣密鼓推进之时,负责监造钢铁巨轮的官员满脸愁容地求见胡亥。这位官员名叫李铭,他跟随工匠们日夜守在造船厂,对其中的艰难困苦了如指掌。他见到胡亥后,“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几分无奈与焦急:“陛下,臣有罪啊!尽管工匠们日夜赶工,不眠不休,可实在是困难重重。铁矿的开采效率有限,那深山之中的铁矿,开采起来极为不易,运输更是艰难,道路崎岖,常常耽搁时日。冶炼技术也尚需完善,火候稍有偏差,炼出的钢铁便不符合要求。打造钢铁巨轮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细把控,稍有差池便要返工,进一步拖慢了进度。最终,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只造出了20艘钢铁巨轮。”

胡亥得知此事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这数量确实远远低于预期,可事已至此,唯有冷静应对。他很快镇定下来,目光坚定地看着李铭,说道:“起来吧,这并非你一人之责。数量虽少,但凭借我们先进的技术与战术,仍有胜算。”他当即下令,将这20艘钢铁巨轮作为舰队的核心力量,精心调配其他战船与之配合,务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他叫来赵平,与他一同商讨如何围绕这20艘钢铁巨轮制定作战方案,要让每一艘巨轮都成为战场上的利刃。

历经多日的不懈努力,两部兵书终于编写完成。胡亥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心中满是欣慰。他随即下令,将这两部兵书下发至每位将领手中,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并宣布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将领在即将到来的海战中的职责分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