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伯利亚的门捷列夫家族1(2/2)
从石油研究所成立初始,她就给拿些研究者们下了一道死命令,尽快把尼龙提炼出来,却没曾想在各种实验蒸馏中竟然找到了聚乙烯——塑料。</p>
这让她对于那些像疯子般的研究者刮目相看,她一点都没有低估这个时代俄罗斯人的研发能力,却没想到如此高效。</p>
皇家科学院领头,三大高等大学下属科学院随后,如雨后春笋般萌芽诞生的官方非官方背景的地理、矿业、海洋、医学等协会,国内的学术气氛一派祥和蒸蒸日上。</p>
“沃尔孔斯基公爵,请安排我与那位夫人单独聊一聊!”</p>
“好的,殿下!请稍等。”收到指示的谢尔盖,立马安排侍从官前去执行。</p>
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作为当地柯尔尼列夫家的小女儿,原本该过着相夫教子平静生活,却没到小儿子出生后,厄运就缠上了自己,全家的主心骨自己深爱的丈夫,突然失明无法再继续承担师范中学校长一职,一大家子的生活陷入窘境,如果不是她厚着脸皮从自己的哥哥那就手经营不善的玻璃厂,却不想赶上总督推行温室种植建设,工厂死而复生凭借着自己精打细算的经营,全家的生活总算重新有了保障。</p>
前日在托博尔斯克郊区工厂里突然接收市政府的通知,要求他们今日前往市政厅,她来到此地时还看到自己的哥哥,当地最大造纸厂的所有人现今柯尔尼列夫家族当家人叶甫根尼。</p>
“大哥,你也收到通知?”</p>
“是啊!你说市政厅突然把我们叫来这里,难道又要征税了吗?”外高加索的战争没完没了,军队的开支都被摊到了他们这些商人身上,怎么就没见增收那些大贵族们的一分钱啊!如名字般高尚的叶甫根尼不免有些忐忑,尽管纸张随着国内文学兴盛紧俏,但他那工厂的账面上却不见多少增长,他不仅需要面对国内更多的同行,还要面对外国高档纸张抢夺市场,造纸厂不仅仅攸关他家族的利益,还有那些老老少少为他干活的工人们可都指望着工厂生活。他不像有些黑心商人样昧着良心背着官员逼着工人没日没夜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益,而他坚持执行着总督政令上的八小时工作制。</p>
“有可能哦~你看托博尔斯克叫得上名字的商人都在这里了!”玛丽亚挨着自己的哥哥,站在角落里小声的嘀咕着。</p>
出乎意料的是,随着督军率先推门而入……</p>
他们看到不是税务官,而是……彼得堡皇室的女大公,甚至她的身边还有那么出名的诗人,爱好文学的玛丽亚和经常与出版商接触的叶甫根尼,显然都认识普希金。</p>
在叶甫根尼眼中,普希金是自己大主顾,他在莫斯科的出版社订单几乎占了自家造纸厂全年销售的一半以上。</p>
普希金的诗集可是现在最畅销的书籍,但是却只在同时代人的报刊杂志上刊登以及合本出版。</p>
而玛丽亚陷入陶醉,她竟然亲眼见到了作者本人,如果亲爱的也能在在这里,他应该会非常高兴,作为曾经中学校长她的丈夫伊凡,十分欣赏普希金对俄罗斯人语言优美的运用。</p>
甚至在他眼睛尚好还只是一名师范学校老师,官方对于普希金的诗作有所禁忌的时期,他却还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朗诵着那些优美的词句。</p>
“各位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对于恰克图的生意该是有所了解的吧!”作为连接东西方陆地贸易重要城市,经过托博尔斯克下一站就是伊尔库茨克,那里是距离清国最近的城市,在这些重要的商道补给点上,当地商人从猎人手中低价买入毛皮前往清国换取丝绸,其中的利润可见丰厚。</p>
在托博尔斯克商人间,恰克图并不陌生,如果不是因为两国在双边贸易上的规范和制度约束,他们家族也不得不转向国内贸易经营,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参与恰克图的贸易。</p>
“相信过几日总督的政令就会传达到各位的手中,根据这次使团出使清国的贸易合约,清国将在东北方的边境上增开两处通商口岸,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兴趣啊!”这就是为什么莉娜违背尼古拉皇帝的意愿,将原本寻求增开的三处位于新疆境内的伊犁、塔城、喀什通商口岸改为了满洲里、海参崴,反正与道光的密谈只有当事人知晓,回去之后她也只需推说清国皇帝警惕帝国在中亚的势力扩展,她可是好不容易争取到远东的通商口岸及海港,这对于在雍正年间签订的《恰克图通商贸易》条约相比,已经是为帝国获取很大的利益,相信疼爱她的爸爸只会高兴不会怪责她。</p>
或许这样只能暂时遏止尼古拉皇帝对于中亚土地的渴望,但未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好,历史已经被她扭曲走上了另一条岔路。</p>
尽管曾经所熟悉的未来越来越模糊,但在莉娜看来太平洋的价值远远高于中亚高原,这一点莉娜是很肯定的。</p>
中亚的地下储藏了大量的石油与天然气,但与之相对应的需要更先进的开采技术才能从地下深处挖出石油,甚至还要铺设超长的管道,这已经不仅仅是涉及技术的提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p>
相比较她更看重远东工农业与进出口贸易加工业的发展。</p>
占据太平洋,帝国就不用受制于英法两国,可以携手如今的A国于微末之中,首尾相望共同促进产业升级。</p>
喜欢诗人的公主殿下请大家收藏:(..)诗人的公主殿下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