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2/2)
当然,李邦不可能满足手里现在这点人,而且这点人在这乱世也确实不足以自保,所以自打郑大锤回来三天回去后,镇上的募兵就没停过,包括郑家村在内,周围有不少村子里的壮小伙都去应征了,不过并不是去了的就能应上,听说选拔很严苛,大约是三中一的概率。
秋后,王头领他们的争斗也有了结果,最终经过一番拼杀还是资历最老的王头领成了最后的大头领,只是此时的南方起义军力量锐减。
不少跟王头领争大头领竞争失败的头领带着人马出走,还有的过来投奔李邦。
对此,李邦倒是持欢迎态度,不过他也提前说的很清楚,一旦加入进来,他们手底下的人马,李邦会直接拉走让郑大锤重新训练,之后训练之后这批人能不能回到对方手里,能回去多少,那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有人无法接受,带人离开了,李邦也好好送走,甚至还大方的送上一些粮草,有人接受加入进来,李邦自然更加欢迎。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郑大锤越发忙碌,新加入头领带过来的他们原本手底下的人加上新招募进来的新兵都需要进行训练,一时半会儿,他挑出来带在身边培养的几个下属又还不能上手。
这一忙就一直忙到了十月份,郑大锤培养的几个人有两个已经出师可以帮着他训练新兵了,他把手里的人重新分了分,自己只负责训练精兵,这才稍微轻松了一些。
与此同时,北方,朝廷跟杨家的反叛力量还在进行艰难的对峙。
这半年,杨家为了壮大声势与朝廷对抗,广邀天下群雄,一时间应着无数,杨家的地盘扩张的非常快。这也就导致朝廷方面绝大部分的兵力全部被杨家这边拴住了,根本动不了。
反倒给了像李邦他们这样的小势力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一时间天下各势力,宛如繁星璀璨。
为了不至于被吞并,随着王头领他们领地的扩展,李邦也不得不加入了他们努力扩展领土的队伍。还好,李邦郑大锤他们在两个县经营的名声很好,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自然就愿意拥护你。临近的墨阳、遂意两个县都几乎没怎么动刀兵,只凭李邦的三寸不烂之舌就顺利拿下了。
现在李邦正在跟王头领他们争夺洪县。
是的,跟王头领,两方人马也就和平了几个月就出现了冲突,一开始是一方过界的小摩擦,后来摩擦越来越严重,之前的新仇旧恨全都被提了起来,双方已经在洪县附近打了一场。
郑大锤也离开平安镇带兵到了洪县隔壁的遂意坐镇。
郑大锤心里很清楚,这一战在所难免,而且日后双方为了抢地盘争端只会越来越多,他只想快速拿下洪县并给予对方一个重创,好回去跟家里一起过年。
“怎么样?打听清楚对方的部署了吗?”
张小五是郑大锤回到平安镇时应征入伍的,还带着那几个跟着他的流民。后来,一番训练后,郑大锤发现张小五虽然武力值一般,但耐力很好,射箭也很有天赋,尤其擅长打听消息,便把他弄到了新建的一营——斥候营,这几个月张小五干的还不错。
这次若是张小五还能再立功,郑大锤就准备以后把斥候营交给他。
“打听清楚了。”张小五点点头,上前在郑大锤面前的沙盘(这个还是郑大锤按照戴妮的提示做的,非常好用)上标记了几个位置。“对方派来的头领姓刘,三十多岁的壮汉,声音如钟,兵力总共有三千左右,两千在这边安营扎寨,另外一千左右分作两批,分别在大营两侧几百米开外扎营,互成犄角。”
郑大锤点点头没说话。姓刘,三十多岁,难道是他?郑大锤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影,那人讲话确实声音震天。如果是他的话,倒是不容易对付,那可是个有成算的。“再探”
“是”
郑大锤这次带来的兵力只有两千余,其中精兵八百,剩下的都是今年刚招募上来基础训练合格的新兵,带他们过来也是想让他们见见血。
营帐里静悄悄的,没有第二个人,郑大锤一个人静静的端坐在沙盘前,慢慢推演战术。如何才能尽快拿下洪县又不会被对方渔翁得利呢?
“诶?或许可以这样……”郑大锤突然兴奋的比划了起来,一通比划完,发现真的可以,郑大锤兴奋的小眼眯成了一条细缝。
“来人。”
“将军,您有什么吩咐?”将军这个称呼是李邦要求改的,他觉得之前头领头领的,一听就是野路子,不好。他自己那边也不叫大家再喊他大头领,只叫大家都喊大人。
“去把,郑铁蛋、张小五他们几个叫过来,我有事吩咐。”
郑铁蛋他们本来就在营地里训练,来的很快,张小五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会儿才到。
“将军,都到齐了。”
郑大锤点点头,示意几人坐下这才道,“洪县侧面有一条河直通县城内,我知道你们几个水性都很好,我要你们带人趁夜去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从河里游进去?”若是能他的方法就行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