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人(2/2)
唐若芸自己无所谓,反正唐家会管她一辈子,就算没有儿女,侄儿侄女将来也会为她送终。
可是唐家其他人不这样想,秦家的那三个孩子,相当于是芸娘这辈子唯三的骨血,总还是要多照顾一下。
所以唐家在不闻不问半年多之后,开始差人打听秦淮一他们的下落。
之前唐若柏瞒着家里给秦桑一他们一个住处,偷偷摸摸,生怕被阿姐责怪,现在好了,显得格外有先见之明。
既然你给了他们住处,他们肯定对你心存感激,于是找人这项重担就落在了唐若柏头上。
唐若柏能有什么法子?还不是差人问询青杏她爹。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秦家几口居然放着好好的别院不住(他们选择性忘记明明原话是可以借出去暂住几天),举家搬到乡底下去了。
“他们不是收了一千两?一千两都够得上他们几口人好好的生活个一年半载?”唐大舅表示不明白,当时是最小的外甥女,好像是叫桑桑的亲自收的呢。
“不是说不再往来吗,为什么要给一千两?”唐若松的妻子闵氏不满,作为唐家长媳,她竟然不知道有这事。
“你不知其中过程就不要多问”,被妻子抓着询问的感觉不好,唐若松不耐烦的表示别多管事。
过程?还需要知道过程吗?无非就是唐若芸不愿跟着秦南吃苦,又不想舆论难听,花钱买秦南改口呗!
要是早知道唐家有这么个极品的小姑子,她当时说什么也不会嫁过来。
成亲前被人搞大了肚子,满以为能从此飞上高枝,结果那边传话来说,不愿意娶也不愿意纳,只能大着肚子匆忙找了一家家世不显的出嫁。
嫁了人也不安分,明里暗里居然又跟前面那人联系上了,一来二去回娘家又闹着要和离,幸好还没提出来秦家倒了,倒也不用唐家厚着脸皮去提出来,随便拿一千两银票就能打发。
现在又查出来不好怀孕,以前生的几个孩子莫名珍贵起来,已经流放了也要去找回来。
要她说,但凡孩子有点志气,都不会再认她这个娘,不过也说不定,秦家落魄到乡下去了,而唐家还是高门大户,忍一时回贵族生活,也不是不可以。
单看那边如何选择。
小姑子如此不靠谱,两位兄长也宠着,这样的姑娘家嫁到谁家都是祸害,她的女儿一定要自己教养,免得教成小姑子那样的祸水,祸害别人家。
闵氏才不在乎那一千两,她娘家富贵,带的嫁妆也丰厚,她只不过想提醒大家,别太乐观,都拿一千两买断了,谁还没有个面子?
被自家夫君下了脸面,闵氏是一句话也不想说,任唐若松唐若柏两兄弟激动半天并且热烈的讨论秦家人来了该如何安排。
闵氏心里有气,无论其他人问她什么,都不接话茬。
落在公婆心里,便是不懂事,不欢迎外甥和外甥女,没有容人气量,这个长媳还得好好□□。
于是唐老夫人第二天就觉得身上不爽利,需要儿媳妇伺候侍疾,而且指明是大儿媳妇,因为她觉得大儿媳妇做事更得她心。
闵氏有苦说不出,因要到婆婆跟前伺候,只得把手头的管家权利分出来一点,分给早就虎视眈眈的弟媳妇。
唐若柏媳妇齐氏没想到管家权还能莫名其妙的砸到自己手里。
不过齐氏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原因,接管权利之后什么都先紧着布置秦家几个的住处来,并且时不时和老太太请示。
是不是在两位姑娘的房间摆上粉彩瓶,是不是库房里还有块上好的端砚,拿出来给秦家少爷用?
虽然是一些小事,但是充分展示了齐氏对即将到来的侄儿侄女的关心。
有了齐氏的对比,闵氏每天的日子更难过了。
闵氏不笨,明显的对比,过了两天便明白了原由,可闵氏并不像唐家其他人那样乐观,她甚至想暗暗的看唐家人笑话。
平心而论,她没有不欢迎秦家侄儿侄女,多几个人吃饭而已,唐家并不是养不起,她不过是理智的提醒其他人,就被婆婆找着借口磋磨,闵氏从内心里希望那群自得其乐的人碰个壁。
只有碰了壁,才会意识到这一家人做事有多缺德,养出了一个多么祸害的女儿。
齐氏这边春风得意的握着管家权利,闵氏这边却每天苦哈哈的去给婆婆侍疾,心里别提有多苦闷了。
唐家找到人的心愿很迫切,唐若柏立即差人去了清远县城打听,最直接的就是去问了青杏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