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00章 群贤毕至!大明神剑海刚峰抵京

第100章 群贤毕至!大明神剑海刚峰抵京(2/2)

目录

百家议政的地方是午门。

到时有上千名书生士子围观,一旦丢人,那将无处遮掩。极有可能迅速传遍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甚至如史传到后世。

……

九月初一,午后。

就在沈念疑惑着海瑞为何还未曾抵京时,突然从吏部一名同僚那里得到消息。

海瑞两日前便已在吏部领取敕牒,当日便穿着官服去了都察院,预计会参与九月初三的常朝。

沈念没想到海瑞竟然到来的如此悄无声息。

依照海瑞在民间的影响力。

他来京师,夹道欢迎的百姓绝对会超过民间大儒王襞的规模。

但他细细一想,顿时明白了。

海瑞的行程,只有吏部才大概清楚,而吏部的官员胥吏们是不会告知百姓海瑞何时到来的。

因为,被百姓拥戴的海瑞,杀伤力实在太大。

在百姓眼里,海瑞是海青天;但在诸多官员眼里,海瑞是海怪物,是海阎王。

官员们都希望海瑞领命后,立即去巡察山西,在京师多待一日,大家都有可能被弹劾。

京师百官,惧海瑞如惧虎。

另外,海瑞定然是一身布衣,只身进京。

当下的京师,可能已没有多少人能记得他的相貌,故而才无消息传出。

沈念知晓海瑞已经抵京后,准备去拜访一下他,然后与他商量一下,能否参与百家议政。

海瑞是传统的士大夫官员。

他在程朱理学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恪守三纲五常,但为人处世又遵循心学的知行合一。

海瑞最崇拜的人,是太祖朱元璋。

他认为当下官员嫌弃俸禄太低,是因私欲太盛;他认为当下朝堂民间的一切丑恶错误,皆是因人们没能遵从圣人与祖宗的教训。

他很传统,但也支持张居正的考成法与一条鞭法。

不过他眼中的朝堂百官,没有一个可称为正人君子,包括张居正。

何心隐、李贽等人反对皇权专制,反对程朱理学,反对律法太严,是因朝廷虚伪者太多。

若他们碰上海瑞,绝对会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尤其是李贽。

他与海瑞俨然如一阴一阳两个反面,但他是月亮,而海瑞是耀眼夺目的烈日。

海瑞朝着众人面前一站,便是道德标准,便是大明律,便是三纲五常,便是大明的祖宗之法。

目前,沈念还未向内阁请求海瑞参与百家议政。

一方面是内阁不一定会同意,另一方面是他要先征求海瑞的意见。

内阁不同意,是因海瑞一旦张口,可能怼的不仅是异端,还有满朝的士大夫官员。

在海瑞的眼里,当世与朱元璋的洪武之治相差甚远,朝堂中,到处都是法令、祖制、道德的漏洞。

而沈念想先要征求海瑞的意见。

是因海瑞当下已是一位六十三岁的老人,身体情况如何还未可知,若身体不行,便不能将如此巨大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

……

近黄昏。

沈念来到了都察院,告知前厅文吏,欲拜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

不多时。

那名文吏便小跑着过来,道:“沈编修,海佥院(佥都御史的尊称)请您进去。”

随即,沈念走进了海瑞的公房。

他在门口就看到了坐在桌前翻阅文书的海瑞。

两鬓白,脸庞削瘦,眼眸深邃,坐姿尤为端正,就像一块带着棱角的石头。

“翰林院编修沈念,参见海佥院!”沈念躬身拱手。

海瑞放下笔,站起身来,打量着沈念道:“果然是文如其人,好风姿!好风姿!”

紧接着。

二人坐在一旁的茶台前开始闲聊起来。

海瑞看上去比沈念还要激动。

他先告知沈念,当时为沈念写信的缘由,然后便开始聊起了当下的朝事。

海瑞自在吏部报到之后,便将一系列关系山西的政事、军事、商事等文书,全都找出,细看起来。

二人相谈甚欢。

沈念能够看出,他来都察院的两日,应该没有什么官员理会他。

大家都在躲着他走。

沈念见海瑞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不由得入了正题。

“海佥院,可愿参与重阳节的百家议政后,再行前往山西”

海瑞想了想,然后微微摇头。

“老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没多少人愿听老夫讲话,不如早早去巡视山西!”

沈念看到海瑞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落寞,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思。

海瑞入仕多年,怎能不知巡察山西,彻查晋官、晋商勾结之事,乃是得罪人,有可能被人诬陷导致晚节不保,甚至丧命的事情。

对此,他无所畏惧。

但他知晓。

朝廷只是将他当作一把剑,一把需要时抽出,不需要时立即入鞘的剑。

他怕将自己满肚子的不合时宜道出,朝廷会直接将其罢黜,将巡视山西的差遣也丢了。

沈念看向海瑞。

“海老,朝廷命您巡视山西是为了新政,朝廷举行百家议政也是为了新政。”

“您来京师的这几日,应该能够看到很多人眼里是没有朝廷的,是想要打败朝廷官学的,很多书生士子没有大局观,他们眼里的民,只是读书人,而朝廷心中的民,您心中的民,是我大明的所有人,我希望您在,有您在大明律便能稳,三纲五常便能稳,当下的新政便能稳!”

“您是知道的,讲学无法治世,道德无法治国,没有朝廷法令的制约,大明将礼崩乐坏,将有倾覆之危,目前的新政,或许在您眼里仍有诸多缺漏之处,但其却是能渐渐兴盛大明的,希望这次百家议政,您能站到前面,哪怕只是站在那里不说话,也将对新政大有裨益。”

“只要您能同意,我便向内阁请求。至于巡视山西之事,晚半个月也没有问题!”

说罢,沈念朝着海瑞重重拱手。

在他眼里,海瑞一人,足以抵得上千名士大夫。

海瑞站在午门前,便能让所有心有私念的人不敢开口说话。

海瑞面色凝重。

他知晓沈念想让他做什么,他也知晓自己能做什么。

他从沈念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刚入仕时的那种大义与坚韧。

“老夫答应你!”海瑞郑重地说道。

他什么都懂,只是不愿意与这个浊世同流合污,但为了新政,为了大明的黎民,他可以在某些事情上妥协,选择以大局为重。

沈念顿时大喜。

其眼眶发红,突然忍不住给了海瑞一个结实的拥抱,然后激动地说道:“海老,我代表天下的年轻人,感谢您!”

……

翌日一大早,内阁值房。

翰林学士马自强带着沈念出现在张居正的面前。

“什么让海刚峰参与百家议政,不行,不行!”张居正连连摇头。

在张居正心里。

海瑞是一把双刃剑,能攻击民间异端,也能攻击朝堂。

“海刚峰过于固执,他虽不否定理学、不否定新政,但一些标准教条,定的过高过严,易与王世贞之流一起,攻击朝政。”

听到此话,马自强与沈念互视了一眼。

二人感觉张居正是怕了,怕海瑞也提出权臣专权,宦官干政。

海瑞的杀伤力比王世贞高太多了,其背后站的是大明祖训,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当然,张居正说的海瑞有些标准过高过严,也是实情。

比如:海瑞在任淳安知县时,上任后,清查淳安县常例收入,发现常例收入累计一千多两银子。

他当即下令:革除淳安县所有常例。

这个常例,不仅是海瑞这个知县的常例,还包括县丞、主薄、师爷、教谕、衙役等。

这导致一群官吏辞职。

然后海瑞便将县丞、主薄的事务揽到自己手里,重新召便宜的衙役,他靠着每月五两银子的俸禄,靠着在官署后院开荒,竟养活了全家。

然后凭借一己之力将淳安县治理的民风淳朴,蒸蒸日上。

这种“圣人”行为,若推广全国,那估计无人再愿当官。

沈念拱手道:“阁老,海佥院虽性情刚直,但绝非迂腐之人,他为了新政,为了大明天下,自然会与朝廷站在一起。”

“另外,要彻底打压那些异端,还需靠民意,满朝上下,唯有海佥院最合适,为了新政,请阁老不拘一格用人。”

“大明历任首辅没有不挨骂的,但为了新政,一切都值得!”沈念再次重重拱手。

一旁。

马自强胸膛一挺,朝着沈念瞪眼道:“阁老怎会因被骂而不敢用海刚峰”

张居正白了马自强一眼,他怎能看不出二人在唱双簧。

不过,张居正对马自强的意见向来都是十分看重的。

此次百家议政,本就是在玩火。

若能有助新政,张居正不介意解禁民间书院,允许生员言政;若使得天下学说大乱,张居正绝对会该抓就抓,该杀就杀。

这时。

马自强又道:“阁老,有时,海刚峰代表朝廷站在最前面,可能比您站在最前面更合适。”

张居正轻捋至腹长须,想了想,道:“此话虽难听,但是在理,让他来吧!”

沈念顿时长呼一口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