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落十重生记 > 宗祠

宗祠(2/2)

目录

大家悄悄看了看张落十,连忙找借口回家了!

刘根宝也注意到这一情况,看来初一还是有必要来一趟了!

张落十一看这个人,就知道是当初她雪地里救下的,没想到………会这么麻烦来着,都查到这里了!

九几年的城市,临近年底,街面上人潮汹涌,各家店都是人潮如织,路边上挑担卖菜的农民也趁这个节日多赚几把钱,吆喝着买年糕的小贩……….一路走去,都要花好些时间!

路过一个理发店,刘根宝就走了进去,虽然不回京过年,自个还是要把自个打理好啊!

出来后,点了一碗微辣牛肉面,嚼劲十足,也才1元钱,哎!和大城市比是在便宜啊!

其实村子里自几十年前就有祭拜祖先的仪式,但是今年挖出了石龟像,所以村长有意把祭祀扩大化,加上后山的资源,就可以给村名增加一点收入。

凭这一点,张落十就不得不佩服村长的头脑了,过个十年,这个神州大地上,到处都是什么农家乐,集旅游,采摘,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游。

谢姥姥也颇为赞许,村长憨笑了下,说是大牛想的注意。

她也注意到,村长有3个儿子的,大儿子一直在北京,两个儿子在蜀地,一个在省城。

就只有小儿子在身边。

这个大牛是小名,是大儿子出的注意!

看来任何朝代都有时代先驱者!

天地的宠儿!

村长想趁机搞个乡村游,姥姥也想借这个机会给张落十------请福。

她的身体经过阴灵珠的冲洗,隐隐约约形成极阴之体,这种人在古时并不长寿,所以每一年都会在大年初一给她请福。

但是不知道的是为什么姥姥这次会弄一个这么大型的祭祀!

这种事很费精神的!

古时,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

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

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

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

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初一,这天天气阴冷阴冷的,整座城市好像被一片阴霾的云所笼盖,孕育着一股寒冷,但是,挡不住众人的喜意。

人群渐渐像一条细流汇入大海一样,大家早早的就往祠堂赶去。

祠堂,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几乎每一条村都有,祠堂标志着村的历史渊源。

在我们罗家坝子的中央位置,“罗氏宗祠”据说已经快20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风吹雨打,依然屹立在村中。

据老一辈的人说,在正门的两边有两个石台,有两米半长,“村中出个状元,秀才才能建造两个石台”,随着两根四方的花岗岩石柱往上看,上面的木雕十分生动,有舞着狮子的人、花、福、禄、寿三星等,刻画得惟妙惟肖。

木雕顶起上面的琉璃瓦,在传统的铺瓦技术下,工匠还在瓦顶上“养”了两条生动传神的龙,双龙各在一边,而中间有一颗夜明珠,两条祥龙很有灵气地卧在上面,双眼凝视着那颗夜明珠。

和谐生动极了!

祠堂的门很大,高两米,宽一米,左扇门雕刻着“文丞” ,右扇刻着“武尉”门上面放着一块长匾子,有金色大字写着“罗氏宗祠”。

走进里面,最显眼的是右壁的三块石碑铭,上面清楚地刻着祠堂的修建时间和重修时间及乐捐芳名。中间有一个天井,可以使祠堂疏风透气和采光,使其跟明亮,两侧有通上正厅的走廊,各刻着富有诗意,仙境的壁画,有“三星饮酒,八仙过海,学奕……”幅幅都生气怏然,活灵活现

行过走廊,穿过石门,就到了正厅,这里并没有那么多壁画,似乎缺乏了古色,但屹立着的两条石柱却很有神气,很宏伟,高有六米,上下两端却雕刻得很精致,有许多祥云缭绕在其中,再加上左壁刻画着“光宗耀祖”的牌匾,

整个大厅就显得古朴而又雄伟,

再往上走便到了后堂,这里也有天井。天井上面有许多灵牌,供奉着列祖列宗,这里、也没有壁画,却有一龙一凤在上面,三星也有,灵牌的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源远流长[注: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下联是“枝繁叶茂”横额是“开枝散叶”对联用金色大字所写,笔法雄劲有力,极具神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