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机不待人当进取(1/2)
陈元康策马冲过长街,不曾停歇,到将军府便疾步匆匆进入府邸。
至东柏堂时高澄正与崔暹商议朝事,听通报陈元康求见,
想他办事竟有这般效率,脸上露出欣喜:“传他进来!”
陈元康一进屋,见无外人,便立刻禀道:“下官已经着人从梁国寿阳、京口等州郡,秘密采办粟米三十万石、稻谷三十万石,合计六十万石,因事出紧急,乃是徐州刺史王则以本州租调垫付。
只是为免梁人警觉,未敢大肆采办。
如今寿阳所购粮秣已入彭城官仓,其余正由漕运北上,不日即可抵达。若要调拨至各州,还需朝廷拨银赎还。”
“元康辛苦,先前入座,拨付钱帛都是小事,着怀远去办即可,只是在徐州,两国边民通商是否都无异常?”
陈元康移步到侧案前,敛袍落坐后才开口说道:“侯景通梁尚属军机,眼下两国战事未起,边关互市如常。”
高澄微微颔首:“不过我想要的不仅仅是战事未起......”抬眼看向崔暹以及陈元康,继续说道:“如今,得遣人出使梁国,尽量稳住萧衍,你们有没有推荐人选!?”
“大将军,下官以为主簿王松年名望才学兼备,可堪此任!”
崔暹话音刚落,陈元康略微抬眸,看了他一眼,未等高澄说话,便道:“之前梁使谢兰来聘,负责接待的李乾经应对得宜,礼仪周全,深得梁使赞誉。若遣其出使,必能周旋两国之间,不负大将军所托。”
崔暹脸色微沉,也未多说,只待高澄决断。
高澄指尖轻轻叩过案几,笑道:“李乾经人才学兼备,确是上佳之选。更难得的是他兄长在梁国也是颇负盛名。如此安排,可谓一举两得。这样,二人同迁通直使梁!”
至暮色渐浓,崔暹踏着石板疾行
“崔中尉,崔中尉,留步——”
陈元康提着袍角追着唤了三声,终于在长廊转角处将人唤住。
崔暹猛地转身:“不知陈县公有何见教?”每个字都像裹着冰碴。
陈元康向前,脸上带着笑意:“崔中尉这般步履匆匆,可是因元康方才举荐乾经之事......惹得中尉不快了?”
崔暹闷哼一声,应的却是:“不敢!”
陈元康轻叹一声:“崔中尉,乾经与你我皆同朝为官,效忠大将军,若非损害国本之事......又何必过多计较?”
所指,正是李纬对梁国使者说崔氏‘子玉之后,雕龙绝矣’惹得崔暹恼怒之事。
“陈县公教诲,季伦受教了!”崔暹说完便转头疾去,独留下陈元康在后摇头叹气。
邺中这些时日,高澄除了上朝,便是呆在东柏堂伏案理政,不是召见心腹近臣密议朝事,便是传高洋问对,为日后就邺中事务交接准备。
高洋仍是一副木讷愚钝模样,好在有杨愔在邺中辅佐,加之大赦天下人心稳定,邺城内外倒也维持着表面太平。
过了大半月,高澄接获急报:侯景打算弃守虎牢关,欲率部南撤。
而此时,韩轨所领大军也快抵达河阳北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