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视频通古代各朝老祖宗都疯狂了 > 大唐白发军

大唐白发军(2/2)

目录

贞观年间

所有人听着安史之乱只觉得不安,李世民攥紧拳头等待接下来的噩耗。

【天宝十四年,李隆基玩砸了,造就开元盛世后,这货就彻底飘了,他要享受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儿媳漂亮,那就抢过来,国库里有钱,那就使劲造,官员们敢提建议,那就让他滚蛋,看周边的国家不顺眼,那就派大军去灭掉,美人想吃荔枝,那就从岭南开一条几千里的贡道。

隆基哥就这么爽了十几年,所谓的盛唐也就彻底沦为了一场“天国幻梦”,而负责叫醒这群“长安梦中人”的,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

“抢儿媳?这有悖人伦吧?”

“嘿哟,没想到皇家也玩爬灰的把戏啊。”

“这哪里像个皇帝,这是山大王吧!”

长孙皇后派人请来御医,生怕自家二哥有什么意外,她握紧李世民的手暗暗安慰。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河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讨伐逆臣杨国忠的借口带着部下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开元之后,大唐内部已经太久没有动过刀枪了,所以安史叛军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拿下了整个河北,并且一年后叛军又快速打下了东都洛阳。

而这时候隆基哥开始了微操,他先是听信了监军太监边令城的诬告,把坚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给砍了,然后又不断催促接替指挥的大将哥舒翰,出关反攻,又送掉了二十万平叛大军。等到六月长安失陷,李隆基跑到马嵬坡演了一出经典桥段《贵妃上吊》,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紧急征调安西军前来平叛。

接下来就是几个势力间的大唐精锐边军们,不断的厮杀血战,而就在大唐内部打成一锅乱炖时,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两地,将安西北庭和唐朝隔绝开来,之后就是吐蕃的不断进攻,他们想将大唐的西域彻底吞下,而留守的安西军们也即将开启属于他们的悲壮传奇。】

“惨啊,这天宝的百姓真是不容易。”

“这皇帝怕不是被什么邪祟上身了,前后变了一个人似的。”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心中愤怒不已,这个李隆基是猪脑子吗!贪图享乐暂且不说,战事在前不去平叛反而杀将,这是吃了什么迷魂药,连脑子都丢了。

长安失陷,连都城都护不住的废物!李世民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被这些后代气死。长孙皇后在一旁轻声宽慰着,御医战战兢兢的上前把脉“陛下息怒,小心龙体。”

李隆基如坠冰窖,怎么会呢?他的大唐怎么变成这般模样?安禄山!史思明!对,只要把他们弄死就不会变成这样了,不会!

“来人!将安禄山,史思明的罪行昭告天下,处死!”

【永泰二年,长安城的大街上,有个年轻人一动不动站了许久,他想把长安城的模样刻到眼睛里,他叫郭昕,刚刚领了出使河西安西的重任,他知道,那里孤守的唐军正在和吐蕃拼命的血战,他要为这些人带去一个大唐还记得他们的希望,郭昕最后闻了闻长安城里的花香,转身上马奔向了西域,他不会知道,这个转身就是他和长安的永别。

经过千里跋涉后,在北庭,郭昕见到了坚守的将军,曹令忠。这是他未来多年并肩作战的袍泽兄弟,在安西都护府,郭昕见到了尔朱将军,这位镇守安西的将军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全名,我们只知道这位尔朱将军去世前,将最后的安西军交给了郭昕。

当时甘凉等州已被吐蕃人攻陷,西域和大唐的联系也被彻底斩断,我们不知道这十五年间大唐留守的安西兵打退了多少回吐蕃人的进攻,又有多少人命陨黄沙之上,只知道建中二年,镇守安西北庭的郭昕和曹令忠派出使者借道回鹘,千里归唐报信。】

此时的郭昕与曹令忠刚派出使者不久,他们此时还在期待朝廷的回信。

“朝廷应该会支援的吧。”

“将士们!坚持住!朝廷一定会支援我们的,大唐!不会放弃我们!”

【等见到安西、北庭的使者后,整个长安城都震动了,他们没有想到千里之外的安西北庭,还有大唐儿郎们在持刀守土,但这时的皇帝唐德宗,却除了名誉官职以外,给不出任何东西。

他封镇守北庭的曹令忠为北庭大都护,并赐国姓,改其名为李元忠,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并且将孤守西域的将士们,全部连升七级,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援。】

刚刚说出口的话,好像变成了笑话,郭昕与曹令忠也没想到打脸来的这般快,没有支援,那些名誉官职有什么用?官职不会帮助将士们抵挡刀剑,更不会让将士们填饱肚子,有力气应战。

已经筋疲力尽的使者,此时不知所措,他还要去朝廷报信吗?即便去了也不会有什么支援,可若不去,朝廷真的还会记得他们吗?

【而两年之后爆发的一场兵变,却让大唐放弃了整个西域。建元四年,叛将李希烈杀了前来劝降的颜真卿,发兵两万围攻河南襄城,于是皇帝召令五万泾原兵马前来平叛。可等泾原兵路过长安城的时候,来犒赏军队的京兆尹王栩,却只给每人发了几口糙粮,于是又饿又冷的泾原兵们怒了,军中有人大吼,我们离开父母儿女,去和敌人死战,但朝廷却连口饭都不给我们吃饱,就让我们拿这条草命去跟敌人的白刃硬刚,这不回头抢他一波,还等什么呢?

于是泾原兵变爆发,泾原兵打下了长安,唐德宗李适跟他太爷爷李隆基一样仓皇的滚了出去,并且李适还派出使者向吐蕃借兵平叛,提出可以召回西边抵抗的郭昕和李元忠,割让安西、北庭两地,幸亏被李泌等众多大臣极力反对才将这事作罢。

这群军人已经为大唐孤守西域十七年了,可到头来却只是当权者随时可以舍弃的筹码。贞元五年,唐朝最后一位取经归来的和尚,悟空禅师路过球场时,见到了已经镇守安西二十三年的大都护郭昕,没人知道他们聊了什么,安西老兵们是否托悟空禅师带回过什么家书,只知道几十年的孤守下,这群军士大都已经白了头。

或许他们早就明白,不会有什么大唐援军了,他们只是在为曾经的信念和荣耀,死扛着,他们为之坚守的是心中那个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巨唐,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贞元六年,李元忠病逝后的继任者,新任北庭大都护杨袭古,被回鹘人背叛杀害,北庭随之陷落。】

颜真卿眼角落下一滴泪,即便知道结局他也不会反悔,若真如天幕所说,他也算与家人团聚了。

“他怎么能和吐蕃借兵呢?吐蕃不是叛变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画面和李隆基真是相似啊。”

“让人平叛还不让人家吃饱,牲口还要吃饱才干活呢。”

【吐蕃开始集结全部兵力进攻安西,“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之后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那群安西老兵的命运如何?但我们都能猜到结局,从安史之乱算起,已经孤守安西近五十年的白发老兵们,可能在即将城破那天,对着长安的方向看了很久,然后毅然决然的握紧了手中的唐刀,向着汹涌而来的吐蕃大军,开始了最后的冲锋。

安西军全员殉国,四十年后,在沙洲一个姓张的男人带头拿起了刀,他的身后,是重新穿回汉家服饰的沙洲百姓,他们不愿再等了,哪怕要用血肉白骨开刀,他们也要回家。

大中二年,张议潮带着沙洲的豪强、僧侣、游侠、百姓共同起事,收复沙洲,然后他们将目光看向了千里之外的黄沙,那里残破的河西走廊正在等着他们,这群归义儿郎们,将在那里顶着吐蕃人的刀剑,重新竖起大唐的旌旗。】

李世民已经泪流满面“是大唐对不起他们啊!”天幕的字字句句都像在他心头割了一刀又一刀,他对不住大唐的将士,大唐的百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