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不如授人以渔(1/2)
第426章 不如授人以渔
“什么时候开始”
王德明没有问为什么之前没有批准,几个月后又忙忙碌碌的批准
他只要提供足够的钱就好。
这么多年下来,他也明白一个道理,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理念一定是贯穿始终的。
如果一个人朝令夕改,那就不是政治家,而是官僚。
将自己的理念一以贯之,至于后面有什么结果,留待后人分说就是了.
真大佬揉了揉眉心,“文件这两天就能下来。”
“好,我这就联系港商,只要市政府同意,项目投资款项立刻从中国银行划拨过来。”王德明肯定不会自己出面,而是让钱在霍先生或者包先生那边走一圈。
“好!”真大佬松了口气,“德明,你等下跟我们一起开个会。”
“你所要投资的几个项目,还有一些细节性问题需要沟通,毕竟涉及的部门太多。”
“嗯。”
不一会儿,市政府和政务院的领导们就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香港的项目投资和对待岗知青工作的安排。
实事求是的讲,要一口气将京城几十上百万的知青都安排到位,光靠政府都不行,仅仅是王德明投资的项目怎么也不可能够。
核心点还是王德明之前的提议,给知青在技校里培训。
这一招其实是受前世的影响。
前世98年,08年,24年,三次国家大学扩招,可谓是两全其美,既化解了失业人口又同步促进区域经济。
一方面将适龄的就业人口安排读大学受更多的教育,缓解就业压力,就算再怎么普通的大学,也让潜在的未来劳动力素质高那么几分。
另外就是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既能收一份学费还能,通过围绕在大学周边的配套,什么酒店啦,饭店啦,游戏厅啦.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多么的类似
就算没有那么多大学,可不是还有那么多的中专技校么
只要多学习上3年,不就让国家缓3年么
3年后,说不定这些待就业的知青自己找到出路了
至于缺校舍,缺老师这不是有王德明出钱么
而且政策也是高大上的,这是为了弥补知青们下乡时少接受教育了啊。
国家现在什么不缺尤其服务业缺人才
知青少年们就是人才嘛特别适合培训后再就业,
这年头一个四联理发室竟然要排2个多小时,烫个头发而已啊,从这里就可见tony老师是多么的稀缺。
这还是一个理发的行业,还有住宿餐饮呢现在国外游客来京城旅游竟然得安排到南京那边,不就因为京城的旅馆不够么
这又是王德明可以插手的,出钱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