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入翰林院(1/2)
这一日,李问与陆知书和同到翰林院报道,接待他们的是一个身材圆润,笑起来像一尊弥 陀佛似的老翰林,姓曹。两个人作为第一天入翰林院的新人,对这里并不熟悉,由接待他们的 曹老翰林领他们去见翰林院的掌院。
接待他们的老翰林很健谈,路上与他们说了一些翰林院的规矩,和介绍了一下翰林院这里
翰林院前面是办公的公署,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藏书阁,地方不算小。
掌院姓徐,名徐之,面无白须,面上带着一股威严,看起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从外表 看起来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比接待他们的那一位老翰林要年轻一些,能够在这个年纪就坐上掌 院的位置,大抵都是有一点本事的人了。
“下官李问陆知书见过掌院。”李问与陆知书对徐掌院行礼道。
徐掌院见到李六元,显然没想到他们大成出的第一位六元会这么年轻,徐掌院的目光看向 李六元的眼中闪过一丝点惊讶,不过他很快的就收起来了。
第一天见到李六元和陆知书,徐掌院对他们两个新人的态度不算是太热情,只是简单的给 他们两人说了说翰林院这的规矩,给他们安排了职务,然后吩咐人带他们去熟悉下翰林院的工 作去了。
“谢掌院。”两个人谢过了掌院,就跟着带领他们的人走了。
翰林院的职责是负责修书撰史,起早诏书,成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考考官等等,用现 代的话就是相当于老板的秘书部门。除此之外,翰林院还是个人才储备的地方,按照大成往年 的惯例,一甲前三是直接进入内阁,二甲前面几名也是有资格进入翰林当差,所以是非进士不 入翰林。
而内阁大臣、大学士与丞相皆是出自翰林,所以有一句话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的 地位清贵,称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往届不知多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进了翰林院当差,能进翰林当差的都是进士出身,非进士 不入翰林。但是在这翰林院里面,有多少进士是在这里熬了半辈子,都还在这翰林院里挂一个 闲职,能够身居高位的人是寥寥无几。
就刚才接待他们的曹老翰林,没准还是哪一年科考的一甲前三名里的状元榜眼或是探花郎 都说不定,所以并不是进了翰林院就能一步登天了,在这里能不能够出头还看你自个的造化。 翰林院这地方看起来清是清,责不责李问就暂时不知道了,看到在这里从青丝熬到白发的老翰 林,李问的心里不由的一阵唏嘘。
翰林院这里是说清水衙门都不为过,这里挂的大多是闲职。
他们虽说是皇帝的秘书办事处,然而朝中重要的事务都由内阁大臣和丞相、六部尚书他们 去处理了,落到他们这里的都是一些筒单事务,忙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事情做,平常还是闲的 时候多。况且翰林院并不是一个真正有实权的地方,他们手上的权力并不大,所以说翰林院是 一个清水衙门也不为过,在这里能榜的油水也少。
翰林院这里挂的大多是闲职,并无太大实权。
李问被安排的职务就是从六品的史官修撰,陆知书被安排的是正七品编修,两人同样的都 是闲职。他和陆知书被安排到了不同的人的手下做事,所以两个人就去往了不同的地方。
大成开国至今都还不到百年,每隔三年就扔一 ftt进士进来翰林院编史,哪来的这么多史可 编。
所以他第一天到了翰林院,带领他的上官只是让他先熟悉熟悉这里,交代了他几句人就走 了,并没有安排事情给他做。李问不知道陆知书那里有没有事做,他自己那里就是干坐了一个 上午,旁边又没别的人,他连找一个人说话都没有。
坐了一个上午,好不容易熬到了午休,翰林院这里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提供一顿午饭给他 们。
翰林院这里有一个提供给他们用膳的地方,领他们进来的曹老翰林给他们说过膳堂在那里 ,李问大概的知道方向,过去和陆知书碰了头后。
路上李问问起陆知书,才知道他同样是闲坐了一个上午,没什么事做。李问无奈的说道, “我也是这样。”要是在这翰林院里每天都是这么悠闲,他还真的要考虑是不是要换一个地方 去了。
陆知书是计划调往到地方去当值,他这边要提了申请,还得等吏部那里批准,按照正常的 手续最快也要三两个月后才能有结果批下来。若是陆长平陆大人能帮忙的话,可能就会快一些
李问并不知道前一日陆知书去与陆大人说了什么,不过现在他也不好问,等回去再问问他 如何。
除了一甲三名进入翰林院,二甲前几名也有人进了翰林当差,别的人早就到翰林院了。两 个人是回乡探亲之后,近日才回到京城,所以他们到翰林院来当差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
两个人一同往腊堂过去吃饭,他们在这里碰到了比他们早到翰林院的章素回。
“章兄。”好不容易在翰林院见到一张熟面孔,李问的面上露出笑,与章素回打招呼。他 们三个人一起打马游过街,也算是一起经历了一回同甘共苦过,有过革命的友谊。
陆知书同章素回颔了颔首,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李兄,陆兄,我一直未见你们过来,你们是今日才到翰林院? ”章素回是京城人士,早 两个月前就进了翰林当值了,他一直都没有见李六元和陆知书过来,到今日才见到他们。
“是啊,我们今日刚到。”李问摸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也就只有他和陆知书两个人心这么大,别人若是能进入翰林当差,是恨不得隔天就到翰林 院来报道,而他们两个人还跑了一趟老家,隔了两个月才到翰林院来报道,他们怕是最后到翰 林院来报道的人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