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松柏书院(1/2)
回到京城后他们要到礼部去销假,礼部管官员们请假的相关事宜,有请假就必须要销假, 若不然他们的假期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是一个流程,他们要按照流程办事。
他们如今回到京城了,李问还要和陆知书到礼部去销假,“我还有事要出去,你们在家里 ,要是出去就让阿辰或是阿午跟着你们一起出去。”他向来不限制自家妹子出门,只是京城这 里环境复杂,家中的女眷或是小孩出门,最好是能有个男人跟着出去会比较安全一些。
李瑾婉点了点头,说道,“哥,我没啥事不用出去,你要去忙就去吧,有我在家,我会看 好小宝的。”
李浩鹏仰着头看着他哥,喊了一声“哥哥。”
李问摸了一把小孩的头,说道,“你和四姐在家中,等我从外头回来了,就带你到书院去 见见先生。咱们要选一家书院去读书,小宝以后要在京城读书了哦,知道吗?”
再过两日可能他就要到翰林去当差了,所以他最好是要在这两天就找到书院让小孩去读书 ,不然后面还不定有没有时间。
这些年他甚少回家,兄弟俩个一年也只有那么几天相处的时间,所以他也没什么空管到小 弟读书的事,如今他把人带到了京城,还是要先安排了小孩读书的事,才好去忙其他的事情。
“嗯。”李浩鹏眼巴巴的看着他哥,他知道。
“乖啊,哥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家里有你四姐在,你有什么事就找你四姐。”李问知道 小孩刚到京城,对这里的环境还不习惯,不过习惯这种东西,慢慢就习惯了。既然他们都到了 京城,就要习惯京城这里的生活,往后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这边。
留了他弟和妹子在家中,李问的身边只带着一个小书童就出门去了。
昨日与陆知书一同约好了今日到礼部来,他们先到了礼部去销假,还跑吏部去了一趟。六 部的衙署都在这条街上,他们不用跑太远的地方去,很快的就把事情办好了。
如今距离殿试结束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没考中的考生们大多都卷着包揪归乡去了,也有 一部分人留在京城这里寻找别的出路,或者是继续准备三年后的科考。
然而考上了进士的也并非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了,至今还有许多考中进士的人是还没有安 排到官职和去处的,这部分人至今都还在京城等待,或是到处奔走寻求出路。他们在一甲前三 名的则是比较幸运的,殿试一过就授予了官职,安心的回家去省亲,这会儿他们都回来了。
二甲排名比较靠前的有一部分人会留在京城,二甲名次靠后和三甲同进士的人,大多是调 往地方去当官。吏部对于人员的安排是按照名次的高低,从上往下安排的,名次考前的安排便 会快一些,至于排名比较靠后的,若是没有人脉和钱去打点,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等 到朝廷的安排,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都有可能。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到了三年后,又会有一ftt新的考生进入京城,又一批进士进入朝堂 。若是在这三年里没有被安排官职,等三年后,官职还不知道要排到哪里去,这种情况往年也 不是没有。
他们到吏部去登记,听到吏部的官员随口说了几句,李问大概的就知道了一些事情。
这就好比现代,并非名校出来就一定高职高薪了,在毕业季所有高校出来的大学生都会面 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道理,在这个世界,考 中了进士的不一定就能有好的官职,除了看个人的才能之外,还要看有没有人脉和有没有银两 ,这两者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在吏部办好了事之后,两个人走在长春街上,边走路边说话。
走出了长春街,街口是等着他们的马车。
“知书,既然你有事要去忙,那咱们就在这里分别吧,你去见陆大人,我也回去带小宝去 见先生。”李问知道陆知书要去见他大伯陆长平,他要回去带他小弟去书院见先生,两个人去 往的路不同,所以就不一起回去了。
“好。”陆知书点点头,如今他们回到了京城,他要去见他大伯一面。
“咱们回去再见。”两个人住的地方就隔着一个湖面,绕过去湖的对面就是对方住的地方 了,又不是相隔很远,李问平时没少往陆知书那里去窜门。
“好,回头见。”陆知书点点头,说道。
李问钻上了他的马车,两个人上了各自的马车,在街口分开了,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诺大的京城里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书院,京城这地方的人员复杂,在京城读书的学生,大 多都是官宦子弟或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京城中最高等的学府还数国子监,能进去国子监读书的 大多都是王公贵族和朝中大臣们的子弟。
这个时候李问也没这个能力把他们家小孩送进国子监读书,但是即便他有这个能力,他也 不会考虑在这个时候把他家小孩送进国子监读书。
一来他们家小孩年纪还小,在府试之前考的大多都是平时读过的书的基础知识,在外面找 一家稍微好一点的书院读书,都能打好基础了;再者他们出身平民,小孩刚到京城,对这里什 么都不懂,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处理太复杂的人际关系。
所以他们不如找一个环境相对简单、声誉良好的书院,送他们家小孩去读几年的书,让小 孩适应京城这里的环境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