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停留(1/2)
到了在源城,他们打算在这里停留了一日,等到第二日才继续启程上路。
源城是南北商队往来途径的一个地方,从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小村子,后来因为商队的人远 经过这个地方,和货物的往来与流通,带动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才是渐渐地发展到了如今的大 城。
上一次上京赶考,他们也经过这个地方,只不过那一次因为赶着时间要走,所以李问还没 有机会逛过这个地方。正好这一次他们又途径此地,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他们就在城里逛一逛 ,四处走一走,以后不定有这么悠闲的时间能够到处去走走看看。
街边摆着各种小摊子,这里面卖什么东西的都有。
李问对这些摊子上卖的东西很感兴趣,这些小摊子上的东西便宜,大多数都是附近村子里 的人拿着东西到城里来卖,换几个钱回去补贴家中。
见到有趣的,他会拿起来看一看。
若是軎欢的话,李问也会掏钱买一个,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好,他买回去也不一定有什么用 ,他主要的目的是借此机会与这些小商贩们说说话,问问这个地方的风土民情,这些人的生活 ,等等·
往往他只要开一个头,这些小摊主们就能与他磕唠个不停,李问就认真的听着别人说。
今年的雨水少,这都到了五月,小半年了,都没下过几次雨。
往年到了五月中后这个天才会这么热,今年四月底五月初的天就已经这么热了,主要是这 个天没有什么雨下,太阳又大,就会使人觉得很热。
老汉叹息道,“老天爷要不赏脸下场雨,这地里的庄稼怕是要活不成了啊……”
从老汉的话里,听的出老汉的担忧。
这不仅是老汉的担忧,更是大成国里千千万万种地的老百姓们心中的担忧。
农民一年下来辛苦的种地,为的就是地里能出一点粮食,一家人有口饭吃,这年成不好, 地里的粮食就少了。朝廷的赋税年年增收,地里种不出粮食来,朝廷的赋税拖欠不得,等到时 候交了朝廷的赋税后,他们就没有粮食果腹,一家人就只能活活饿死。
老百姓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对于这些活在最底层的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曰 子过的如何,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陆知书陪在李问的身边,他对这些小摊子上的东西并不感兴趣,但是他很有耐心陪着少年 一步一步的走。赵向毅和谢云飞不远不近的站在两人的身后,以两人的耳力,都听得到李六元 与他人的谈话。
“老伯,你要坚信,只要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心有所望,人才能有所坚持,李问 留下了一句话,和陆知书一起走了。
赵向毅和谢云飞跟在两人的身后。
他们边走边看,街上行人往来,耳边是喧闹的声音,卖东西的小販在吆喝,讨价还价的声 音,拉着货物的商队从拥挤的街道上跻身而过,喊着,“让让,让让……”
各种声音交杂在耳边,和眼前热闹的景象形成了一副立体的画面。
“为君者,为官者,不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去,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老百姓们过的是什么 日子。”就是此刻他们走在街上,都能很清楚的看见一些关于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如何,李问的 这句话是有感而发。
只是不管是在哪个时代,真正能关心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如何的当权者并不多,他们更关心 的是自身的利益。
陆知书听到李问的这句话,脚下的步伐顿了顿,说道,“嗯,你说的是对的。”
“这个道理我们能明白,但是要去真的做起来,也许会很难。”真正的为百姓去做一点事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李问回头想了想陆知书决定离开京城,去往地方当官的事情,他说道, “知书,我后来想了想,你说想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当官的事,我后来回去想了又想,对你 说的事情是支持的。”
“我们要是一直都坐在京城里面,永远都不知道老百姓们的生活是如何,老百姓们真正需 要的是什么。民,百姓,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根本,若是国只有君与臣,没有百姓,又如 何称之为国?因而,这话可以说之为,没有民,就没有家,更就没有国的存在。”
“我们这些人,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才考中进士,我们为何要入朝当官?当官不为民 谋利,还不如回家去种地,我说的对吧?所以知书,不管我们以后要做什么,我们都不能忘记 自己为官的初衷。等我在京城留个三两年,没准也会找机会到地方上去走走。”
在很久之前,李问就想过若有一天他能考中进士、入朝当官,他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官,要 如何去当官。而在殿试之后,他们位列一甲三名的几人都被授予了官职,等回乡探亲完之后, 他们回来就真的要入朝当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