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七十—章,开考

第七十—章,开考(2/2)

目录

倒是赵向毅这个武官跟着文臣站在大殿里头,他一眼就找到了坐在前面的少年,男人的眼 里闪过一丝笑意。想到少年会在今曰这一场殿试里头,他的心中不仅起了一点好奇,大概是好 奇这个小会元这一次会不会继续拿到头名?若是李问能在这一次的殿试上拿到头名,就是状元 了。

大成国的第一个六元之才,实在是让人的心中略有些期待,前朝都未出现过一个六元之才 ,还是如此年轻的六元。

大殿内不少的文臣的目光都落到李问的身上,这个少年还未及弱冠之年,就考到了殿试, 会试上更是拿的第一名。李问坐在第一的位置就非常的显眼了,想让众人不注意到他都不行。

一张空白的卷子发下去,李问拿到了他的卷子,他尽量的不去忽略落那些落在他身上的目 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考生们来说,坐在这个大殿里头考试,比坐在贡 院的考场里面考试更让他们如坐针毡。

这会儿杨绍慕看到了坐在大殿之上考试的少年,他的心中是欢軎的,这份欢軎因何而来, 可能这一位太子殿下自己都说不清楚。杨绍慕的目光也并未在李问的身上停留多久,就转移到 了别人的身上。

殿试的第二场正试,在一个时辰之内,在座的考生要根据这个所出的题写一篇不少于两千 字的文章。这个要求对于许多考生来说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这些人更习惯写短篇的文章,而 不擅长写长篇文章。

“民? ”李问看到上面的字,脑子里则是在分析皇帝出这么一个考题的目的,为何会用这 么一个字。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对于他来说并不难,在年前还在南阳的那段时间里面,傅院长 是主要抓他写长文这一块。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对了皇帝为何要用这么一个字来出题,站在一个封建的 帝王的位置上,他出这么一个民的目的是什么?

脑子转了一下,李问就在心里笑了。

看来是他想的太多了,在封建王朝里面,帝王所有的目的为的都无非是想巩固他的权力和 他的王朝,他的臣民亦是为他服务的。所以一旦找对了方向,这篇文章就不难写了。

在一个时辰之内写出一篇两千字的文章,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的一句话。百姓是最 为重要的,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民心的人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 君应允的做大夫。孟子强调“民为贵“这样的一个观点。为什么民为贵呢,这就是李问要阐述 的原因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君就是舟。

李问握着手上的笔,思路一旦通了,手下的笔飞速的在纸上落笔。在阐述完了民为什么重 这个观点之后,他要告诉帝王,民能为他带来什么,民能帮助他什么。

一篇两千篇幅的文章,足够他写下很多的东西。

民不仅仅是普通的百姓,其中包括臣子和民,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所以他 们都是为皇帝服务和为他的王朝和君权服务的人。

文章中还要提到民的一些问题和需要,但是李问也不会傻到去触动这个社会的封建氏族们 的利益,但是问题还是要提,隐晦的提一提。

民为什么能归顺于帝王,怎么样能让民归顺于帝王。百姓们关心的不过就是能有一口饭吃 ,李问不会以为他通篇拍帝王的马屁就能拿到一个好名次了,这个马屁自然是要拍的,还要帮 皇帝拍的舒服了,高兴了。

而后是给出民为什么归顺的建议。他一个读过华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人,这一点精髓还是 能给皇帝总结出来的,后面是一、二、三、四列出几点,这些话必须要勾起帝王往下去探究的 兴趣,才会给他一个日后表现的机会。

站在大殿内的百官看到少年握着手上的笔在奋笔直书,就连皇帝都好奇少年在考卷上写了 什么。皇帝从龙椅上起了身,往下面走了下去,站到了少年的身边去,看了卷子上的一个开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让帝王的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再往下去看,帝王的眼 里有了深思。

正在低头写文章的少年并不知道帝王站在他的身边,等到帝王过去了,眼底晃过一点明黄 ,李问手上的笔顿了顿,按住了心头的骚动,继续答卷子。

殿试要考一个时辰,中间这段时间皇帝也不会一直留在殿内,在下面走了几步,看了看考 生的答卷之后,昭宗帝吩咐了太子留在这里监察,皇帝就带着官员往侧门出去,到旁边的殿内 去处理公务去了。

一气呵成,这一次的文章李问连草稿都不打了,直接的就把答案写在了卷子上。

别的人还在苦苦冥想的时候,李问就写好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把笔往边上一搁。大殿 内,李问第一个完成了卷子,看到他收起了笔,太监内侍上前询问了一句,收了他的卷子。

这个时候和许多人一样,陆知书也正在写他的文章……

□作者闲话:感谢美研y (3596180)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 读书上给我留言:)

本书由连城读书独家发表,请勿转载!公众号搜索连城读书,贈会员,领福利:)看小说,就来! 速度飞快哦,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