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荒村(2/2)
里头并未点灯,却有个小小身影躺在炕上。见有人进来,便抬身紧张道:“是谁?”
“别怕,是我。我带了人回来。你且等等,我去灶房取个火就来。”那小乞丐忙道。
想是大约没有灯油了,因此虽天气不热,那小乞丐还是取了火将炕点上了。就着炕火映出的光,程吟见屋子里真真称得上是家徒四壁而已。这屋子本不大,但因并无一件家具摆设,因此反倒空空荡荡的。只有那炕上还留有一床半新不旧的被褥。那炕上卧着的,乃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她虽脸上微有病容,但皮肤白皙,穿戴齐整,看得出是个小康之家养出来的娇女。
那小乞丐似是也注意到这里窘迫,便支吾开口道:“这里也就这样了。也没坐的地方,隔壁几间屋子与这里也差不多。那边柴房里还有些干草,横竖天气并不冷,抱些过去铺在炕上也能将就一夜。我们这村子里已没多少人口了,几家境况也都差不多。三位若是口渴,灶间尚有一把铁壶,几个破碗。灶台上煨着一锅粟米粥,下边烘着几个黍米棒红薯可以果腹。我这里还要照顾她吃药,各位还请自便就是了。”说着从土炕头土台上拿起一个粗砂锅来,想必那里头便是他说的药了。
程吟见那女孩子并没甚么精神,便依言拉了两人出来了。三人先是来回几次抱了好些干草,总算是收拾出一处可供坐卧的地方来。钟回见那黍米棒甚是坚硬的样子,那粟米粥又不多,便只拿了三个红薯过来。因在灶头微火下面烘着一天了,三人吃着倒是分外香甜。
“我看那女孩子,不像是有大病的样子。这少年虽衣衫破旧,但这样看来也是有田有舍,想必是为了那女孩子的病方才要去行乞。只是不知道他家大人到哪里去了。”钟回一边吃一边道。
“我看这村子古怪。虽说庄户人家歇得早,如何一户也没见点灯的?此地虽然地处山阴,但离山头也还有些距离,一日里三五个时辰的光照总是有的,临着河,浇灌也方便,怎得到处只是些黍米红薯果木之类?若不是好吃懒做,那必是人口稀少,壮劳力不足所致。”卜昀不免蹙眉道。
钟回听了,突然灵光一闪:“我前听糜老大说起,为治洛京上游水患,工部征调附近民夫服役已经三年了。如今糜家老爷在京里督办的第一要紧事,便是这件了。因此他虽是京官,倒是一年中大约一大半时候倒是在外任上。也难怪他巴结,听得说因为工程迁延几次,上头已经治了几牵人的罪了。这里离洛京并不远,怕也在征调范围之内。但是一般的徭役,并不会如此穷尽民力,甚至于逼得一村壮劳力倾出,进而荒废农事,反而伤及根本,本末倒置起来。想必中间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卜昀听了便点头道:“虽说河患是国之顽疾,但约莫北岸里人口稀少民生凋敝,不单是水患之故,更有人祸在。南岸那边一路向东,皆是重镇,地方利益勾连难断。上头下来的人,嚼不动硬骨头,便只捡那软柿子来捏。这里又无要紧的市镇,离郡所也远,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也难免。但是劳民至此,实在不是智者所为。如此自毁城墙,他们倒不怕激得民怨沸腾终出大事。”
“哪里还能有甚么民怨。你看此地,除了老弱病残,还有些甚么‘民’?今天那岸边做生意的船只,我听口音,也是对岸过来的,只怕连租税也得归到对岸去。既无利益可得,管了还要得罪人,也难怪此地荒废至此了。如今且别说这些了,我看那小姑娘的病症也是拖了好些日子了,不如明日你去替她瞧瞧,若能治好了,也算报了那少年今日收留之恩……”程吟听了卜昀的话,一时激愤,没留神便对着钟回‘你我’起来。钟回听了倒是一愣,因她自见了卜昀起,对自己着实疏远了不少,倒是不妨她脱口便对自己如此说话。他细看二人神色,卜昀倒是没甚么异色,程吟却仿佛突然悟了过来似的,堪堪刹住了话头。
钟回见她无言,便点头道:“你说得是,我明日便去看看。只是她似乎对我们颇有戒心,你若不忌,不妨对她袒露女儿身份,我才好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