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得从秘处识古剑(2/2)
逍遥子拾级而下,地下室已经到了后墙外面,大约两丈多深,一间房子大小。逍遥子点了灯仔细察看,见房间的中间部位有一张床,床上被褥齐全,只是因时间久远,多已朽坏,等如尘土。床前一张书桌,桌上横放着一柄剑,剑是插在鞘中的,逍遥子拿在手里,见剑鞘并不华丽,但式样古拙,抽出半截,灯光下剑光闪耀,隐隐透出一股寒气,显见是一把好剑,就剑质而言,比自己用的要好得多。剑刃上靠剑柄处刻着“文螭”两字,想了一想,这剑名竟从未听人说过。白得一把好剑,逍遥子心里正高兴,一抬头见四面墙上画满了图形,走近细看,每一个图像都是演示招式,原来竟是一部剑谱。逍遥子所虑的是打不过凌霄子,若按本门剑法,再练十年也是白搭,现在无意中得了剑谱和剑,心里这一喜真正是非同小可。他先圧了圧心中的狂喜,房间里搜寻一遍,除了几件衣服,已别无他物。只在床头小木箱里又找到一堆银子,略数了数,竟有三千两之多。
逍遥子回到地面,沐浴更衣后,再到地下室里,向着墙上图形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就着灯光把墙上的图形看了一遍,见图形有三十九幅,前面三幅是坐图,形相上看是三个老道,坐姿大同小异,第一幅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第二幅悲天悯人,眉峰略聚;第三幅却立眉睁眼,怒气勃发。从第四幅开始演示招式,三十六图即三十六招。在图形之前,刻有数行小字,逍遥子凑近看时,见写的是:余二十岁前习文,偶得剑谱,谓之元元剑法,又得一剑,名曰文螭,细考为宋初陈抟之物。因想,剑和剑谱既为我得,却是有缘,若不得传之后世,由其泯灭,岂不可惜?遂依法修习三年,至时仗剑江湖,竟无敌手矣!四十岁后,得大沏悟,留下文螭,将剑谱书于壁,挥手步入白云深处,更不再履人世矣!辛夷子白。
虽因年代久远,字迹有断笔之处,却也读得明白。至于辛夷子其人,以逍遥子的阅历,在江湖中也未曾听说过。后来一想,留字虽寥寥数行,其为人约略可见。又隐居此地,偶入江湖,神龙见首不见尾,识者也不会多,何况又是前朝之人?若访知高人,或许知之。辛夷子一文人,学了三年,便无敌手,我再学三年,还怕打不过凌霄子?
心里一想到要学,再把辛夷子的留字读一遍,竟无一字谈及修习法门,或者练功心法之类。逍遥子本来已是一流高手,练武经验不能不谓丰富,通常练法,自然是按照图形一幅一幅的练过去了。但前面三幅图形只是坐姿,既不标明内气运行路线,这内功又如何练法?逍遥子按图上的坐姿,先把真气纳于丹田,也还罢了;待把真气按本门路线运行时,升到膻中便上不去。勉强硬顶上去,膻中穴中一阵剧痛如同刀割。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也是如此,试了几次,顺行逆行都是如此。逍遥子纠结了半个月,心想:这三幅图大概是本门的祖师遗像,不是用来练功的。这样一想,便从第四幅图练起了。
逍遥子用本来的内功心法练墙上的招式,自然不能相得益彰,徒有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凭逍遥子的武学造诣,自然心知肚明。这还罢了,从第二十招向后,竟连完成招式都感困难。譬如跨步出剑,逍遥子一步可跨十尺,而图形要求一步二十尺,放眼江湖,无一人能做到。第二十五招身子腾空,头前脚后,凌空翻转,颇似鹏搏九霄。而鹏搏九霄、云里翻、平沙落雁,这些都是寻常招式,也只是头上脚下转头下脚上。头前脚后再凌空翻转,仿佛在空中打了个滾,逍遥子便做不到。图上明明标有前方和左、右三个攻击点,只有一招,不是距离够不着就是时间来不及。而这三个攻击点,逍遥子平时要用星海浮槎、牛女相望两招。
逍遥子是越练越感气馁,也越练又越感剑法奥妙。若能练成,凌霄子必不是对手,因此下决心要练。但练来练去不仅不见进境,简直就是无法练成,逍遥子便有点灰心,真要放弃,又舍不得。逍遥子每天都处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之中,不觉五年过去。
当一个人沉湎于一事而不能自拔,仿佛是自我禁锢,他的世界便变小了,他的生存空间也变小了。逍遥子便是。他研习元元剑法,硬是五年没入江湖,或者说不问茅屋外边事。当他研习元元剑法已不那么急切(急也没用),从茅屋中抬起头来,眼睛透过周围的林梢,向外看时,突然心里一阵悸动,两件事如两把刀子触动心机,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头底升起:一是必得回青云山庄看看,二是去藤花山庄探望姐姐。并且是说走就走,带了几百两银子,上马先奔青云山庄。
作者闲话:
感谢微涼审查通过,希望读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