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梅里莎的伊甸园[民国] > 码头闹鬼了

码头闹鬼了(2/2)

目录

十几艘船只被伊甸园的青石托着肩并肩停靠在伊甸园内,甚至还多垒了一层。

“原本更多呢,那些垒在更上面的船,把船里的东西挪下来后,空船都沉入海里了,现在就剩下这些了。”沈沐芳说。

“还是多了,赶紧把地方腾出来吧!”梅里莎说。

“看着确实碍眼。”沈沐芳说,“我们先把粮食和棉纱都捐出去吧。”

“粮食最多余,棉纱其次,好吧,就这么办!”梅里莎说。

“我去联系运输公司,”沈沐芳说,“你去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木匠,伊甸园的新房子需要一些家具。”

“还需要一些房子,”梅里莎笑道,“四川的师傅赶工也只能做出四栋房屋,我们需要更多。”

“我们劫来了不少木材,可以建造几百座屋子。”沈沐芳说。

“瀛岛要运往国内的那些木材是从哪里来的?”梅里莎问

“都是从内地运来的,”沈沐芳说,“长江两岸长树木的地方。”

“他们还真是什么都不放过。”梅里莎叹气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把他们都赶走啊。”

“快了。”

沈沐芳去联系了运输公司,梅里莎则去了城里的各大中介,寻找了不少木匠,等天黑的时候,梅里莎回到仓库,看到沈沐芳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我找到运输公司了,明天他们就来拉货,拉粮食的早上来,拉棉纱的说晚上来。”沈沐芳说,“你赶紧把仓库填满吧。”

“好的,”梅里莎一边把粮食从伊甸园里放出来,好在瀛岛仓库里和装船的粮食都是袋装的,一边对沈沐芳道,“我把木匠师傅约好了,找了四十多个。”

“正好,我把仓库后面的荒地也包了,明天就找人扎上一圈围墙,让木匠在里面干活,等房子做好了,伊甸园里差不多也该清空了,那时候就能把房子放进去了,”

“嗯。”

梅里莎和沈沐芳先后把伊甸园内堆积如山的食品、粮食和棉纱都借着广州湾繁荣的运输业统统捐助了出去,有些捐助给了难民,有些捐助给了军队,给“方木夫妇”换了一大波好评,不少报纸甚至都专门表扬过这两位爱国人士。

然后他们又把煤炭和卡车、叉车,都卖给了广州湾的各大船运和火车公司,钢铁他们留着了,等着回头或捐或卖,都给国内的钢铁厂。

书籍和古董暂时不能动,梅里莎和沈沐芳花了大把时间在伊甸园里整理它们,把所有散乱放在其他船上的古董和图书都搬到了两艘万吨级别的船上,不光船舱里,甲板上都堆的满满的。

所有的货物都清空了之后,就剩下了几十艘万吨和千吨级别大船。

小船早被他们沉入大海了。

这个不好卖,沉了海又太可惜。

梅里莎于是给民生公司打了份电报:“你们收旧船吗?有太阳旗的那种?”

卢作浮很快回电:“收,多少都收!”

卢作浮派了一个维修师傅,带了一个改船团队,在广州湾包下了一个修船厂,把梅里莎偷来的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统统改了一遍,欢快的开走了。

这时候已经民国二十八年的夏天了。

去年十二月,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投靠了瀛岛,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华国的唾沫都集中在了这个人身上,假如他敢站在内地的街道上,口水真的能把他淹死,次年新年第一天,蒋中正做出开除汪精卫党籍及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定并公开报道。

可能是因为汪精卫的言行刺激了这个国家,所有人都红了眼,但凡反对全国统一抗日的,都被骂的狗血淋头,蒋中正在这种情况下,捏着鼻子同意与公华学社合作,在蒋氏中府的五届五中全会上,中心议题是抗战,以及“溶公、防公、限公、反公”方针。

公华学社也不是傻子,当即表示“合作但不合并”。

蒋中正鼻子都气歪了。

“娘希匹的,给脸不要脸!”当天,蒋中正在办公室这么发牢骚。

于是大家各干各的吧,二月份,蒋氏中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在重庆成立,□□为委员长,没跟公华学社商量通气,直接把他们排除了。

“这本来就是我们内部自己的事儿,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但是抗击瀛岛总是要合作的吧?就没个机构章程什么的?”

“那是啥?”

“······”

公华学社于是决定自力更生,他们为了反抗蒋中正的物资封锁,一方面在陕甘宁边区成立生产委员会,开展大生产运动;另一方面向印度寻求合作,印度援华医疗队在2月12日抵达延安。

面对这么不给面子的国际友人,蒋中正一边腹诽一边又成立了“国民精神总动员会”,依然是蒋中正任会长,连同舆论一起抓上了,征兵宣传和隔空骂战一起进行。

跟公华学社打嘴仗的时候,蒋中正手上也没闲着,安排特工暗杀汪精卫,可惜没成功。

每到这个时候,蒋中正和戴笠就格外想念某个被他们赶走的人。

然后到了四月底,一个消息引爆了华国新闻圈。

公华学社活捉了瀛岛天皇的表弟及其一行共六个人。

这可真是普天同庆啊。

华国上下欢呼雀跃,公华学社的名声更上了一个台阶,天皇的表弟,那是什么人物?搁在大清,那就是亲王啊,而且是掌兵的实权亲王,铁帽子王兼大元帅大将军,这可真是有面子,连老百姓都扬眉吐气的。

但这大约是刺激到了瀛岛,瀛岛开始对重庆实行密集轰炸,单单五月三日那天,重庆就被瀛岛的飞机炸成了一片火海,死伤数千人。

华国的新闻界一片骂声,还有人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天皇表弟在我们手上天皇还要轰炸我们?

有个笔杆子阴测测的写到:“可能是因为天皇的地位不太稳当,大家仔细想一想,天皇的表弟,地位何等崇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华国?你要说镀金指挥吧,他可是来到了一线啊,指挥谁会去一线?所以,天皇的这位表弟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华国的,真的是自愿的吗?”

着个猜测引爆了华国所有喜爱宫廷秘闻的人的神经。

有一家热衷传统阴谋论的报纸写到:“这位天皇的表弟从小文治武功都极其了得,于是天皇森森的嫉妒了,总赶脚表弟想要加害于朕,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但想处死他又没个借口,于是就把表弟派发到华国最危险的地方去了,期望借着华国军人的手铲除异己!”

还有一家热衷于情感八卦的报纸写到:“这位表弟不但文采斐然,还是个多情种子,现任的瀛岛皇后就是亲王表弟的初恋情人,可惜,年少的情感抵不过权利的诱惑,皇后的父亲为了权势把女儿嫁给了天皇,皇后出嫁后依然森森的思念着情郎,于是在某个宴会上,二人情不自禁的······(文采斐然、妙笔生花的香艳小黄书描写被和谐一千字)······天皇抓了个现行,于是恼羞成怒,把皇后囚禁了,把亲王发配了。”

更有一家热衷于猎奇新闻的报纸写到:“天皇虽然已经成亲多年,但在他心里一直有一片禁忌的白月光,这种禁忌的恋情不为瀛岛国内环境所容,他与恋人撕心裂肺的恋爱之后,依然被宫门所隔,于是,依然是在某个宴会上,依然是需要被和谐的文采斐然、妙笔生花的香艳小黄书描写,但这次,抓奸的人变成了皇后······最后,天皇被关在祠堂里对先祖告罪,恋人被皇室其他人和大臣们发配到了前线······”

华国的新闻界秉持着“打不过我也要骂死你、骂不死我也要恶心死你”的态度,在文学创造上掀起了新的热情,并向渐渐向某个需要被和谐的方向走歪了。

那段时间,华国的老百姓一直不缺新鲜的瓜吃。

直到5月4日,瀛岛代表被他们卷走的末代皇帝的傀儡政权,对苏联的傀儡国——蒙古国宣战,诺门罕战役爆发,华国和蒙古被迫卷入了瀛岛和苏联的战局。

全国上下一片愁云惨淡,偏偏6号那天,汪精卫被瀛岛吓破了胆子,生怕瀛岛不知道他已经投降了,于是又投了一次降。

这简直丢尽了整个国家的脸面!

全国上下再次把他骂上了热搜。

因为汪精卫喜欢佛学,还推崇过佛学泰斗喜饶嘉措大师,于是“你慈眉善目的样子就跟汪精卫似的”成了华国骂人最厉害的段子,被人如此评价之后,哪怕是最平和的高僧都要暴跳如雷。

世界形势不因华国的想法而转移,急至5月底,德、意签订了战略同盟协定,并有与瀛岛连成一片之势,华国的形势愈加严峻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