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2/2)
“对了,你等等,我这就去买。”说着,林暹去找小食铺子,走了一半挠着后脑勺回来了,很尴尬地问青莲:“鹫儿喜欢吃那种?”
高高在上的林大公子终于成了凡夫俗子,为了小小的蜜饯,放低身份去问个小婢女。
青莲一笑,道:“还是我去吧,你是林家公子,做不来这种事的。”
青莲有几分自傲,也许是从鹫儿身上习来的,她身上有她的影子。
买好乌梅,众人回到林府。关上门,不计前嫌,各把各的事都做干净了。
青莲终于能与鹫儿单独相处,她急急地脱下衣裳,从里衣暗袋里掏出一叠交子,凑到鹫儿耳边低声道:“娘子,按您的吩咐,我把首饰化成现银了。”
鹫儿慢慢地转过眼,轻瞟着青莲手里巨多的钱,不知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青莲有点着急,左看右看,只以为她是真傻了,于是又把交子收好,说:“娘子这些钱我先帮你藏好,等你伤好了,我再拿出来。”
鹫儿唇角轻轻一勾,目光稳当地落到青莲身上。青莲未察觉,一心一意端着药碗喂给她喝。
有青莲在,林暹终于心安了,到京都后头一回睡了个好觉,次日精神抖擞去了翰林院。
翰林院皆是文人,虽说做的是论撰文史、稽查史书、录书等文职,但大多宰相都出自翰林,同样是芝麻绿豆官,这翰林院里学士就是优越不少。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林暹也是这么想的,他比寒窗苦读的状元郎要好,可在偌大的京都,他又算不上顶好的,故几日来他都忙于交际,结识不少文人雅士,隔山岔五相约到人家中做客或上酒楼言欢。
酒过三巡,众人不由聊起朝庭里的事,不指名道姓却也说得露骨。
其中一人喝多了,醉熏熏地说道:“我也不知该找谁去拍马,圣上还没定下,万一拍错了可不就惨了嘛。”
既然话已说开,众人也不再忌讳。一年纪稍长的老翰林咪口小酒叹息道:“自太子薨后,圣上迟迟未定人选,每年都有风声,说是要册封三皇子,可等半天没动静呀。”
“要有什么动静,这老三可是圣上心头好,铁定能成事!”
又一人忍不住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册封之后都有变数,别说还未册封呢。今年二皇子打退匈奴立下大功,人们都说他为太子当之无愧,圣上哪天若是改了主意,这老霍的钱不全都打水漂了嘛。”
话音刚落,众人哈哈大笑。
三年之前太子病逝,皇帝一直未立储君,他底下几个儿子都眼馋得很,纷纷使出混身解数,就为讨好皇帝爹爹。众皇子中,三皇子是太子胞弟,而且深得皇帝欢心,坊间有传言都说这太子之位非三皇子莫属,而二皇子风头正劲,先是打败匈奴,之后又平定叛乱,也是个厉害人物。那些急于拍新君马屁的自然是熬不住,早早地站好队,送礼的送礼,表忠心的表忠心。
有好的就有差的,比如老六,他就是个异类,深居简出不常露面。据说他天生身子骨弱,有个风吹草动就得病上好几天。曾经有传闻说老六小时候在园中遇到皇帝爹爹,皇帝爹竟然没认出这么个儿子来,还差点把他打出去。还好有个太监忠心耿耿,跳出来说:这是皇帝您最宠爱的淑妃所生的皇子呀!淑妃虽然过世,但六皇子还是活生生的,您平时不怎么待见他,可皇子也是您的骨肉。
当时这话说得皇帝惭愧,他摆摆手,叫太监把这拖鼻涕的小子带走,不想睹人思人,于是小六在宫里熬成老六,而且越熬越回去了,争储之事根本就没他的份儿。
众人把这老六当笑话讲,哈哈哈地笑了一通后也就忘记了。
林暹只是听着未插过半句嘴,他初来京都,风向还没拿捏准,不敢轻易开口。此时,有个老资历的举杯相敬,暗地里悄悄地与他说:“你来京都不久,别人看你是张新人脸,定会来拉拢你。这老三的确是个厉害人物,没有太子之名,但有太子之实,我看呀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圣下定会册封其为太子。你要知道人惦记着‘雪中送炭’不会惦记‘锦上添花’,有好机会你得抓抓紧呀。”
果真来了不出半月,就有人邀他站队了。林暹偏不好这一口,储君之事悬而未决,其中定是别人不知道的事,如此草率地去投诚,万一翻了船,又该怎么上岸?
林暹心有戒惫,不想过早卷入争端之中。
酒宴散后,众人拱手道别。林暹与他们散了之后便独自一人坐轿回府。刚出酒楼,迎面走来一素衣公子,广袖飘逸,腰间玉环琤琤,面若娇花,美姿仪,真如画中仙。
林暹好巧不巧地与他撞到一块儿,人没站稳,一屁股坐到台阶上,尾骨都开裂了。
林暹疼得冷汗直冒,脸都白了。素衣公子忙蹲身把他扶起,且关切问道:“这位官人,您没事吧?是我太莽撞了。”
林暹咬牙切齿想骂人,抬头见到一张雌雄难辨的脸不禁愣了下。他眯起眼再瞧,惊呼道:“嗳?邵公子,怎么是你?”
邵洵微愣,也似刚认出他来。
“啊,你不是林暹,林官人吗?没想竟在此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