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2/2)
关宇很是意外,他认为谈话还没进入正题,商业模式也还没谈,就决定投资了,是不是太过草率。然而付总一脸认真的表情告诉他,他是认真的。
关宇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终于忍不住问付总:“为什么选择投我的项目?”
付总回答:“我相信你,更相信欣妍老师的眼光。”
“欣妍?”
关宇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想起与欣妍分手的那一刻。那天欣妍从医院离开时,对关宇说了句:“只要你幸福,我就开心。”
付总:“欣妍老师是我女儿的老师,她向我推荐了你。”
原来欣妍感情受挫后,便辞了职,旅游散心去了。旅游之后的欣妍像变了个人似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标,于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付总继续:“当然决定投你也不全是因为欣妍老师,最重要的是我们公司要赚钱,我们今年投资的方向正好是电子商务领域。我关注你们公司很久了,你的父亲关一鸣先生也是我敬重的人,也可以说是我的偶像。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他的创业故事,他的为人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直想找机会跟他合作,只是天不遂人愿,这个愿意一直没能实现。虽然没能跟你父亲合作上,但一鸣集团还在,能跟一鸣集团合作,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想。”
原来是这么回事,关宇终于放下芥蒂。
接下来,付总又问了三个问题:“要多少钱?”“怎么花?”“如何营利?”
关宇开始跟付总讲自己的商业计划书,结束后说出了自己的预算:“1000万美元。”
这是关宇的保守估计,主要是用在严把产品质量和产品扩张上。总结之前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源出在一直引以为傲的产品质量上,在什么地方倒下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
对于如何营利这事,关宇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跟付总说,第一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建立一个物流中心。第二步线下建无人超市。第三步开通无人机送货。实现第一步需要10亿元的预算,第二步和第三步还需要10亿元的预算。
关宇对于三个问题的答案让付总很满意,关宇不仅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计划,志存高远且具有前瞻性。但是对于关宇20个亿的预算,付总谦和地表示他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但只要启动了,他们就可以进行A轮、B轮、C轮融资,以及冲击IPO。这点付总与关宇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
“方向很明确,我投了。不过,1000万元不够,我给你5000万元。”付总表示。付总还耐心地跟关宇说了自己对电子商务的看法:“互联网企业首先就是占领市场,拥有足够的用户。想要拥有长期稳定的用户,你就得满足用户的各方面需求。既然你这是百货商城,那么商品就得丰富,涉及衣食住行,让客户充分享受到一站性购物体验的方便,所有的衣食住行,在你一家全部搞定,这样才能黏住客户。所以1000万元很快就会花没了,你还得再找钱,再融资,所以不如一次性多要点,一次性解决。”
关宇喜出望外。
有了付总的资金支持,京山商城起死回生。在与付总的接触中,关宇了解到付总丧偶,一直处于单身状态,感情封闭,直到认识了欣妍才有所改变。付总一开始注意欣妍是因为他的女儿,自从孩子的母亲去世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整天不说话,医生说孩子得了自闭症。付总四处求医问药,女儿的病也不见好,直到给她转了学校,欣妍成了她的老师,孩子才渐渐敞开心扉,脸上又有了天真的笑容。付总对欣妍感激不已,接触后发现欣妍与自己三观很配,封闭已久的那颗心再次阵阵悸动,付总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间爱上了欣妍。当他跟她表白时,却遭到了欣妍的拒绝。欣妍说她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她忘不了了他。只有关宇知道欣妍心里的人是谁,于是跟欣妍深谈了一次。他告诉了欣妍,他和钱蕊的爱情故事,欣妍感动得哭了。二人谈话后,欣妍接受了付总,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为支持关宇建自己的物流体系,钱蕊只身远赴美国找到自己的导师,国外著名投资家,解决资金问题。
年底,导师集团开年会,钱蕊特地安排关宇和导师一桌,席间有各企业展示环节,关宇上台讲了一鸣集团的历史和一鸣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一鸣集团的故事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而一鸣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让投资家看到了电商未来的市场,当场便有投资家找关宇谈投资事宜。在钱蕊的说服下,导师最终也加入到了投资的行列中,为一鸣集团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无人机送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到一年时间,关宇的物流体系在国内一线城市建立了起来,实现了用户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下午下单次日上午送达,在这快消的时代,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热捧,慢慢抢回了市场。
国外势力集团再次与京山商城打价格战,而此时的京山商城背后亦有强势的国外投资背景。双方在价格上你来我往,资方全力支持京山商城对阵国外势力集团。关宇不仅在本土继续与国外势力集团贴身肉搏,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海外,并且将电子商务拓展到金融领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国外势力最终套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特殊的中国国情前产生了水土不服,虽然有着强势的资本支持,但还是本土生长起来的京山更懂中国老百姓,更符合市场胃口,最终以国外势力集团惨败收尾。
国外势力集团不甘心便在股市上进行打击报复,联合金融大鳄对付关宇,不惜拉杠杆抬高股价,却不想遇上了股灾,反而害了自己,一夜之间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