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关村—E时代的村民 > 第二张天价罚单

第二张天价罚单(2/2)

目录

对于这样的解释,一鸣当然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那你们的规定又是什么?”

“按照国家规定,加费率不能超过10%,超出部分,即是非法收入,应予罚款没收。”

“我们每销售一台打印机,给提供外汇的合作者就要分成 500 元人民币,加价却不许超过180元,这500元还不许摊入成本。而且,我们钱是借来的,房子是租来的,贷款要付利息。就算我们不吃不喝,做得越多,赔得越多,这让我们如何生存?”

“这就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

“如果国家要我们做贡献,我们可以把赚到的钱都捐给国家。但非要说我们是非法收入,要罚款,我们绝不同意。我们不能花钱买不光彩。”

物价局工作人员也为难:“这不是我们故意找你们麻烦,这是国家规定,我们也做不了主。”一边说一边递过来罚款单。

一鸣拒绝接罚单,也拒绝在罚单上面签字,就这样僵持着。公司上下也一致认为,这事不能轻易妥协。因为一旦同意加费率为10%,无疑把自己逼上了死路。事情闹到了区政府、市物价局。由区政府出面与市物价局请示、协调,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确定了妥协方案:今后的物价,由一鸣公司自行根据市场情况定价后报备市物价局,物价局不提出异议,即为合法。但他们必须上缴 50万元,作为以前没有及时向物价局报备的罚款,这事才算了结。

祸不单行,刚送走物价部门,又迎来了工商部门,说是一鸣公司超范围经营,要吊销其营业执照。钱跃进一急,带着几个员工堵住公司大门,不让工商部门的人出去。一鸣忙拿起大哥大给王主任打了个电话,寻求帮忙。王主任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马不停蹄地来到一鸣公司,稳住了剑拔弩张的局势,然后将这事反映到区政府。区政府再次派调查小组进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中关村企业大多属于技术开发公司,虽然是科技公司,但开业的初期干的大多不是科技的活,什么赚钱干什么,超范围经营存在着普遍现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有的科技公司开始自主二次开发产品,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这二次开发出来的产品有些就超出了营业执照的范围,比如像一鸣公司这样的。调查小组最后得到结论:企业凭自己真本事二次开发出来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喜爱,解决了消费者的实际问题,促进了经济增长,为国家增加了税收,解决了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企业早期的超范围经营,和二次开发的产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成了改革的牺牲品。既然是改革,就不能用老的思路去衡量和束缚他们,就得解放思想,尝试新的出路,也应该允许犯错。所以,责任不能完全归罪于经营者一方。经过几番协调,工商部门完善了法律条款,一鸣这才保住了公司。

公司成立至今,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个危机,在这些危机中公司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来越强大,人心也越来越齐。而一鸣也由一个不懂市场,对做生意一窍不通的科研工作者变成了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回想起初创时期被骗10万元时,吓得耳朵失聪,如今却可以平静地面对公司的生死存亡,这是一种磨炼,正所谓百炼成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