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产品—打印机(2/2)
在王主任的介绍下,一鸣和钱跃进得知某国企那里有他们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于是主动登门谈合作。国企经理姓赵,一鸣开门见山跟赵总说:“我们有技术、产品和市场,你们有资金和外汇,咱们联手组成联营公司,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赵总表示非常感兴趣,并要求一鸣他们出据一份可行性分析、市场预测和经济效益概算。
一鸣又说:“合作是一个过程,尤其涉及外汇,从立项到批准,周期太长。我们可以先从人民币合作开始,作为将来大项目合作的准备。”
“人民币合作简单,我就可以说了算。你说吧,怎么个合作法?”
“你们拿100万元,期限三个月,我们按月息1.2分,是银行借款利率的两倍,给你们分利3.6万,怎样?”
赵总二话不说,当场拍板,拉开抽屉,拿出支票本开了100万支票交给一鸣。
二人拿着这100万扩大生产,但是没多久这100万就花光了,还有部分资金缺口,这可愁坏了一鸣和钱跃进。这时一鸣想起了初创时期代销银河电脑的模式,既然可以先代销卖了货再付款,那也可以先拿买家的钱,生产出货再交货。这是一个重大的思路,又一个属于一鸣的曙光。
高科公司,是区政府与科学院联合创办的科技企业,比一鸣公司成立的早,无论是规模还是背景比一鸣公司都强太多了。老板姓高,比一鸣大六七岁,颇有兄长风范,每次见到一鸣,都是耐心地向一鸣传授一些商场上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让一鸣获益良多。
当时,市面上一台PC的价格大约是3万4万元人民币,配一台九针打印机,3000元人民币。
一鸣试探着问高总:“如果我想配一台24针的打印机呢?”
“一万块左右吧。”高总还耐心解释电子产品的市场价格,大约是进口美元价乘十,折合成人民币。24针打印机,进口价一般要1千美元以上,市场价应该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
“那您有货吗?”
“没有!”他肯定地回答。“24针的打印机都没有现货,还在进货过程中。”
一鸣又试探着问:“如果我们按5000元人民币一台的价格给你们供24针的打印机,您要吗?”
高总听了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金矿。因为当时卖PC的利润很薄,每台也就是赚几千元。如果5000元进打印机,他们卖1万块,资金利润率十分可观。
“你说的是真的?”高总非常感兴趣。
一鸣得意地笑了笑,肯定地点了点头。
“跟我说说,你从哪里进的货,这么便宜?你看,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是2.8,加上关税和杂七杂八的成本,差不多也要乘五。你5000块给我,你赚什么?”高总一脸不可思议。
出于一种本能,一鸣口风极紧,闭口不谈进口渠道和价格,只是信心满满地说:“这您就甭管,反正我们做得到。您就告诉我,您是要还是不要?”
“我们从哪里进都是进,如果你能做到,我就从你那儿进。”
“但是,你们要付定金。”一鸣怯怯地说。
“那是当然。”高总很痛快。
解决了资金,又解决了外汇这道坎。但批件这道关上,一鸣被撞得灰头土脸,还是不得其门而入。
所谓批件,是指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进口许可证。如果没有许可证,那就是走私。因为一鸣公司的理念,他们不会也不屑做这样的事。
负责跑批件的同志,每天来回在四机部和市经委之间穿梭。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唯一的桑塔纳在那段时间成了跑批件同志的专车。
市经委的办事人员:“你们什么单位?”
“我们是北京一鸣公司。”
“干啥的?”
“我们是搞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我们要进口一批打印机,需要申请进口指标。”“指标归四机部管。”
“四机部说北京市的指标由你们分配。”
“我们的指标分配完了,你们让他们给下指标。”
球被踢回了四机部,但四机部又说进口指标归市经委管。最后,一鸣想出了一个绕道走的办法:借鸡下蛋!
一鸣再次找到王主任,经王主任介绍他们找到了某国营计算机厂,他们手里拿着进口指标无所作为很不景气。一鸣一行去那家工厂时,偌大的生产车间空空荡荡,生产线七零八落。上班时间,一堆工人聚在一起打扑克,也有趴着生产线上打瞌睡的。合作很好谈,一鸣用国营单位的进口指标,1美元的生意给他们分成1元人民币。这样,外汇成本就成了4.8,加上其他费用,差不多就是5,正如高总所说的一样。一鸣不仅做成了生意,还顺便救活了这家国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