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岁清平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2/2)

目录

沿着这条上坡路走到尽头,是一片空旷的平地,这边能俯瞰山下景象,远远地能看到城门。前面有条人为踩出来的路,两边是丛生的杂草,繁盛到沈应离说不上名来。</p>

他没有走过这边的山路,凝气听了听声音,朝着草丛深处走了去。</p>

这边的山中住着人,沈应离是知道的。</p>

山林深处有四五户随意搭起来的茅舍,其中一舍中还有未燃尽的火堆,沈应离追至此,下了马。</p>

他碍于礼数,不便私闯,在茅舍外转了一圈,听到了孩子咿呀咿呀的声音。</p>

沈应离直接破门而入,汉子登时抱着孩子瑟缩到了墙边,只听沈应离轻声道:“你自己将孩子交出来,罪责还能轻一些。”</p>

这汉子拼命地藏着孩子,死死盯着沈应离,反显得他才是那个坏人。沈应离心里有火,他掌中运了真气,正要过去抢,门外噼啪一声,陶息背着背篓进了屋,嘴里说着:“栓兄,外面蚊虫多,怎么不关……”</p>

沈应离转过身去,陶息呀了一声,没说出后话,汉子趁这时紧紧抱着孩子跑到了陶息身后。陶息身板小,身量不高,根本挡不住那汉子,三人就这么僵着。</p>

陶息只愣了一下:“二公子怎会在这种地方?”</p>

沈应离皱眉:“你与这贼人是同党?”</p>

陶息更加茫然,摆着手语无伦次道:“息并非贼人,息不是……贼人?这里哪有贼人?”</p>

沈应离看了看陶息,又看了看自己的手,咽下一口气,耐心道:“你身后之人强抢孩童。”</p>

陶息看了看汉子,连忙摇头解释道:“二公子,误会了!栓兄虽口不能言且不识字,但娃娃确是他的孩子!”</p>

沈应离瞪了陶息一眼,他缓缓走过去,伸手探向娃娃。汉子防备地看着他,却没有反抗,沈应离同他对视了一眼,又看向娃娃身上挂着的一颗小小的珠子。</p>

陶息小声道:“娃娃的娘先天痴傻,娃娃刚生下来没多久就自己跑到山里面丢了,这个珠子是她留下的。”</p>

若真如陶息所说,那多半是活不成了吧。沈应离食指点到珠子上,犹豫了一下,定睛一看。</p>

不多时,他将手放下,看了看那汉子,斟酌着,低头自责道:“得罪了,我今日太冲动了些。”</p>

沈应离心里躁得很了,撞开陶息冲出了屋,又不知该去往何处,原地兜了个圈,把自己气笑了。</p>

陶息追了出来,看沈应离围着屋子绕了一圈,不太敢说话,从背篓里掏出一把枣子来:“二公子……”</p>

沈应离觉得到处都能撞见陶息实在是太巧了,问道:“你如何会在此处?”</p>

陶息回道:“出来摘些野果,拿回去给弟妹们分。”他知沈应离有疑心,又补道:“栓兄手巧,我同他一起编过芦苇营生。”</p>

沈应离冷笑一声:“编芦苇?营生?孙家不就够你造的了么?”说完意识到自己言出不逊,看了看陶息,后者脸色果然一凝。</p>

沈应离的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他抿了抿唇,扭过头去抓了枣子:“多谢。”</p>

陶息摇了摇头:“二公子不必客气,倒是二公子怎会来此地,这儿实在不适合……”陶息没有说下去了。</p>

沈应离想起那贼喊捉贼的妇人,定是看娃娃父亲说不出话,心生歹意要抢走孩子。这边山路崎岖,她定没有跟上,指不定已经心虚逃了。</p>

沈应离回避道:“散心,走远了。”</p>

陶息再三看了看沈应离脸色:“二公子有烦心事?”</p>

沈应离不愿多说,扭身便要下山,陶息唤道:“二公子,莫要走了,天已经黑了,这边路险,不如先将就一夜吧。”</p>

沈应离心里是抗拒回府的,但他又不愿让府中人忧心。他烦躁地甩了甩袖,搓了一颗枣子,放到嘴边咬下,甜味在舌尖散开,他决定放任自己一次。</p>

汉子全名王栓,在山中住了八年,左邻右舍都居着似他这般略有缺陷之人。然虽无琴棋禅墨,他们过的也颇为自在。</p>

沈应离愧于王栓,不肯接他的粥,一人坐在崖上。山中昏暗,他大致看得清重重山影,正下方是一处平地,种着不少作物,再下是一道飞瀑,比不得城中奢美,却也穷极华丽。</p>

陶息端着粥走到沈应离身边,坐得离他很远,将粥放下。</p>

“二公子,吃点东西吧。”</p>

沈应离闻着粥味真是有些饿了,他午时便未进食,又跑了一下午,早就饥了。沈应离端起碗来尝了一口,陶息笑着看他:“二公子是与家中置气了?”</p>

沈应离不想吃了,他把碗重重地放到地上,陶息骇了一跳,以为是自己说错话了,便想施礼请罪。沈应离看穿他的意图,摇了摇头,平平地道:“我想我娘了。”</p>

陶息道:“夫人定在府中等二公子归呢。”</p>

沈应离又摇了摇头:“不是她。”他盘起腿来,努力回想过去,实在是想不起来他生母是何种模样。</p>

“我生母,我已经记不得她是什么样子了。胡夫人将我养大,未有偏待我,我感激她,便很少去想我生母了。我父亲该是不爱她的,她就这样在世上走了一遭,走后什么也没留下,除了我。可我……辜负了她。”</p>

陶息听得极认真,沈应离偏头看了看他:“我很少出那座城,却自以为懂得疾苦,今日来了这座山,才觉自己实在是纸上谈兵,管中窥豹。”</p>

陶息答:“二公子为人心善,息却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疾苦,于公子来说许九客相伴,玉璧金缕,心系天下就是风雅。可于我们来说,现事安定,不愁吃穿,就已经是太平了。”</p>

沈应离默了,陶息便说起来:“二公子与外邦人比试剑法那日,息在孙公子身边,有幸一睹公子风采,便觉厉害的很。夫人若是尚在,定也会觉得二公子出彩,想必也是极为满意的。”他看着沈应离,十分肯定地道:“二公子毫不逊色于沈家孤栖。”</p>

沈应离被他说中心事,有几分不愿承认的惭愧,他不愿与沈段陵比一个高低,也不愿在旁人口中听到比较。陶息一番话正戳中他心事,却听来没那么刺耳,像是给了许久未尝到甜头的人一颗糖。</p>

沈应离不由自主地看了看陶息,问:“你呢?你可还有什么亲人?”</p>

陶息从怀中掏出一块拇指大小的玉葫芦,用指腹摩挲着,道:“楼里的姐姐说,我娘用菜篮子装着我放到了观音庙外面,这个是她留下的。我也不知她是谁,可还活着……”</p>

沈应离看了看玉葫芦坠子,垂下眼眸,站起身:“多谢你今晚留下陪我。”</p>

陶息在后低头,恭顺道:“二公子于息有恩情,这是应该的。”</p>

喜欢岁清平请大家收藏:(..)岁清平更新速度最快。</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