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唐朝当公务员(宿世宿缘宿风云)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回转长安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回转长安(2/2)

目录

子书江远慨然道:“他二人当我子书江远是何人?怎会有如此荒谬的想法?当真是可笑至极。”

“无论怎地,咱们还都应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步步为营才是。”袁天罡郑重说道,“秦王宅心仁厚,遇事总是爱往好处着想。日后若是登基,也定是位千古难寻的开明君主。只是这世间之人并非都是如此,兄弟之争,甚至是生死相搏,恐怕是免不了的。秦王还应低调行事,免得授人以柄,至于这恶人便由袁某与子书公子来做吧。”

子书江远心中领会袁天罡之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李世民看着二人,目光湿润,露出感激之情。

当日午后,大理寺卿府门前,地上红毯铺地,两侧摆满了色彩艳丽的鲜花。在子书灏谦的吩咐下,家丁们已拆下了匾额上的白绫纸花。随着马蹄声猝然传来,身着红色骑马装的艺如郡主匆匆赶来。但见她此刻双眼含泪,神情甚是复杂。不过在门口掠了一眼,便飞步向院内行去。

子书江远卧室在丫鬟与家丁的打扫下早已焕然一新,往日悲戚的气氛尽皆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喜悦祥和。子书夫人此时正在屋内指挥着丫鬟干活,见艺如前来,连忙微笑迎上前去。

“婆婆.....”艺如看着子书夫人轻声唤道,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她刚从东宫而来,兄长李建成与李元吉已把郡马死而复生之事全盘向她托出,此时心中真是又惊又喜。子书夫人见她如此,心中已然明了,便伸出双手轻轻将她搂入怀中,拍打着她的后背,以示安慰。自己却在不觉中亦是喜极而泣。

半晌,艺如方才平复了心头的激动,止住了哭声。在子书夫人的引领下,来至书房面见子书灏谦。三人相见,无不唏嘘感叹。虽说先前波折重重,然无论怎地,此番总算是云开雾散。只待数日后,子书江远回到长安,父子团聚,夫妻和美,其乐融融。

长安,朱雀大街。在两侧百姓的沿途欢迎之下,秦王李世民率领数万唐军浩浩荡荡的开将过来。大明宫,武德皇帝李渊在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诸位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在太极殿门前亲迎。

须臾,随着响亮的马蹄声,秦王李世民与诸位将领来到了他们的面前。见此一幕,连忙下马,跪地请安。李渊含笑将李世民扶起,随即又吩咐诸位将领平身。班列中,子书灏谦见儿子子书江远平安而归,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早已激动的双手哆嗦,嘴唇发白,忽又觉得心下一阵莫名的酸楚,几欲落泪。却因场面所致,不敢太过造次,故此只能拼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留待回府后再说。

行罢礼,众人按照官品顺序鱼贯进入太极殿。李渊坐在龙椅上,含笑道。

“诸位爱卿,咱们今日不谈国事,只叙旧情。郡马......”

子书江远听到召唤,疾步走出班列,双拳紧抱,恭顺答是。

“朕先前听闻你在招摇山殉国,心情极为悲恸。如今天佑大唐,你得以死而复生,乃是天大的喜事一桩。不知你如今伤势如何?可否痊愈?”李渊关切的问道。

“回禀皇上,微臣多谢皇上,如今已无大碍。”子书江远感动说道。

李渊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黄公公,传朕旨意,此番出征北境的兵将均按战功给予封赏。另外,从今日起在醉霄楼连摆三日筵宴,朕与诸位爱卿共同出席,同贺北境大捷。”

“是。”黄公公轻施一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声喝道。

李渊扫视着众文武,朗声大笑。

是夜,大理寺卿府正堂,灯火通明。在艺如郡主的陪同下,子书灏谦夫妇稳身端坐在紫檀木椅上,笑中含泪的看着跪拜在他们面前的子书江远。

“爹、娘,江远不孝,有劳二老担心了。”子书江远含泪说道。

言毕,他在地上磕了三记响头。

子书灏谦站起身,来到子书江远的面前,伸出双手将儿子扶了起来。

“起来吧!”他声音颤抖的说道,“江远吾儿,你如今能平安归来就是极好。你不晓得,我和你娘这段日子是怎样捱过来的。还有艺如郡主,虽每日在我们面前都显得极为坚强,嘘寒问暖,体贴备至。然背后却亦是以泪洗面,心神憔悴。你如今既已归来,就一定要加倍弥补于她,莫要再错付。”

子书江远听闻此言,转头看向一直静默的立于其身后的艺如郡主。但见她此刻神情复杂,眼中含泪,容颜确是比他临去凉州前憔悴了许多。见他看向自己,唇边遂泛起微笑,却更显得可怜楚楚,令人心痛。

看到此处,他心中不禁五味杂陈,满是自责与愧意。

此刻,子书夫人也来至他的面前,唏嘘说道:“江远,你父亲说的极是。你与郡主如今成亲已有数年,却是聚少离多。如今既已归来,还应尽快为子书一脉添枝散叶,让我二老早些抱上孙儿才是。”

子书江远沉默片刻,紧抱双拳,口中称是。他并不知晓,艺如郡主在他身后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