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雁门关(2/2)
相传,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带兵路过此地,士兵们长途行军,携带的水已经用尽。这时,他的战马突然仰天长嘶,在地上创出一个大坑,中间喷涌出一股清泉。补足水源后,农民军一路向东,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据说为了纪念此事,李自成亲笔题词“御马泉”?
雁门关不仅是兵家重地,还是边关内外百姓贸易往来的重镇,这里的边贸街不但方便了官兵战士的生活,也为关内外百姓提供了贸易交流的场所。
俗称小北门,为明代建筑。上悬石匾“雁门关”,两侧为砖雕对联:“三边卫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为傅山所书。足以见得雁门关显赫的历史地位。前方矗立着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雁门关段”的石碑。遥想当年,多少金戈铁马在此浴血奋战过,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此曾踌躇满志地通过,如今空余发亮的石板路,仿佛还在诉说着世事的苍山。瓮城很小,里面平台处为一处庙宇,为关帝庙,忠义对于边疆战士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关老爷在此位居要冲也是理所当然。
位于地利门西侧,坐西向东,大殿三间,正中塑关公坐像,侧塑关平、周仓站像。门前摆放着关公的大刀。
由瓮城进入关城,则需要经过地利门,城垛很厚,对城关的防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建筑,高11.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峯利”,为武则天所书。地利门与天险门相对应,城门上建有宁边楼,最新则在2010年修缮过。校场位于地利门西侧,为古代守关将士操练习射之所。点将台乃古时王者点将出征之处,战时点将是王者择将出征时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
城墙上展示着多种兵器,这里应该是古代军事防御的桥头堡。有火统,三弓床弩、投石车等大型攻防设施。
宁边楼位于地利门之上,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所建,又名六郎庙。楼高12米,底层面宽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廊,二层为3间阁楼。楼宇毁于1937年,2010年修复,现为展示古代冷兵器演变历史的古代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155件,均为在雁门关修复过程中出土。展品真实反映了古代冷兵器的形制及其演变历史,至为珍贵。
李嘉兴和苏霏霏游玩完就进行了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