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2/2)
什么一见如故,什么一见钟情,什么师徒缘分都是假象!“小屁儿,你天生极思敏感,与众不同。并且你又恰巧习香,内心世界自然大于常人。这是极大的利弊,控制不好,你很容易走火入魔,那种状态会让你夜不能寐,悲怨交错,烦恼应心生!”我知道他是在安慰我。“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的同学胖子、小安还有小安她哥哥都在他们手上,我们一定要去冒这个险去闯古墓吗?”我焦急地问道。“小屁儿,你总有一天会学会处事不惊,像这样的自乱方寸可解决不了问题。”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你现在认不认我这个师傅,都不重要,但我们这一趟古墓还是一定要下的,关乎我们整个香门的安危,不容小觑!”对于这个香门,从小就被我爷爷灌输这个概念,香门意味着我的使命,意味着我们要誓死守护,但为什么要去守护,却从未有人跟我说起,这让我很迷惑。
香门,这个对我来说,是个可触摸又很模糊的概念。东方所谓的香道,远不止现在上流人士或文雅之人在香馆或者居士家中摆弄的那些器皿和香材。
所谓香道,这是在现今社会给冠以的名称,在春秋战国时期,香道就早已发展成熟,而后崛起的儒释道都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达到顶峰。
春秋战国,这是个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黄金时代,各国之间人才济济,流动性大,诸子百家的兴盛并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甚至说是千家都不为过。青衣老者口中的香门史源远流长,最早能追溯到史前神话年代,但那时候的我信封科学主义,只是顺带听听,有可读性理解的开端是春秋时期。
当时在楚国奉行庄老的无为自然,楚人天真浪漫,在他们理解的世界里,想象出来的认知边界要比现实大得多,所以楚人在艺术文学造诣上可傲视群雄,甚至在楚人的眼里,世上的语言都不够他们对世界万物的细腻表达了,就自主创造了一个至今都是迷的语言体系,这个庞大的语言体系在历史后期被其他各国成为楚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