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兵(2/2)
任瑶点了点头,到目前为止,刘铁柱终于做了一件人事。
她萎靡不振地缓缓坐了下来,靠着墙板打着盹儿,今天这一天宛如恶梦一般,她折腾的够呛,实在有些撑不住了。
刘铁柱却精神头极好,正好与那位好心的年青人李哥攀谈起来。
李哥面相看着三十上下,面色黝黑,衬衣右边的袖子随风摆动,刘铁柱这样粗神经的人都看出,他少了一条胳膊。
李哥只问了一句,“叫你一声小老弟吧,不揣冒昧,你们俩这是从哪儿来,要去干什么呀?”
可能真如任瑶所认知的那样,刘铁柱天生缺根弦,对任何人都缺乏防备之心,人家问啥,他都竹筒倒豆子,事无巨细地将自己的底细和盘托出。自己怎么知道姐姐要去南方,怎么又背着家里偷偷跑出来的。
一厢闭目养神的任瑶几次张口欲拦,所谓出门在外,话到嘴边留三分,与陌生人打交道,你知道对方什么来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虽然她也是一样的初出茅庐,却对老实孩子刘铁柱的耿直性子,一万个欣赏不来的。
还没等她拦阻,人家老先生倒好,早就将前因后果都说了个干净,使得任瑶一点脾气都没有。
李哥微笑着一面听,一面不住点头。没想到在火车上遇到这么好脾气的听众,刘铁柱宛如钟子期遇见了焦俞伯牙一般心情大畅,越说越过瘾,便连自个儿小时候一晚上尿几遍床都抖露了出来。
刘铁柱自觉与对方十分熟悉,便将存在心头的疑问吐露出来,问道:“李哥,我俩真是一见投缘,我看你这右臂,怎么……”
李哥摇摇头,不以为意地道:“没什么,就是战场上炸弹不长眼睛炸的!”
刘铁柱一听战场、炸弹这些字眼儿,登时便如打了鸡血一样,眼前一亮。
说实话,哪个男孩的心中,都有一个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装,手握马克沁机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狗血情节。
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报纸和电视上频频报道南边的战事,这场南边的战争从1979年爆发,一直断断续续地打到1989年,才基本结束,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这也是社会民主党1949年秉政后最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很多人说是希贤给美国的见面礼,不知真假。
据说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实际战火大致上局限在中越边境上,只是短时间曾经燃烧到越南大半国土,此次参战人数和武器的使用换代上创造了历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实打实的一场全方位的现代战争。
中国朝野上下将这场发生于南边的战争,唤之“对越自卫反击战”,前有苏联的叫唆,越南悍然出兵柬埔寨,灭掉野蛮疯狂的波尔而布特政权,又于中越两国边界频繁武装挑衅,后有中国军队维护家园,出兵严惩,这便是自卫的由来。
不过说实话,79年第一次出兵时,人民军将越南人打的实在狠,一直差点追到他们国家的首都河内,越南方面没有讨到一点便宜。
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是越南华裔在当地受到民间的极大仇视,活的异常艰难,最后不得不纷纷逃离这个国家。
这场战争,越南称之为“越中边界战争”和“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而国际上则通称作“1979年中越战争”或者“惩罚战争”。
且不管叫什么名字,这场战争无疑影响了中国80年代的年轻人,而在南方欲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军战士们被国家呕歌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如果当年有所谓流行词排行榜的话,应当有两个词会长期霸占榜首,那就是“老山”和“猫耳洞”。
……………………
刘铁柱当即如好奇宝宝般,问道:“大哥,那你这才从南边退下来的?”
李哥摇了摇头道:“哪儿呀,都退下来很久了,在边境呆了一年多,后来一招不慎,受了点伤,不得不退役了。”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李哥似不愿提及当年战争的惨烈,都是一语带过。
“越南人是不是很厉害?我听家里老人说,他们经常让老人和小孩上战场,假装老百姓骗取我们人民军的信任,然后掉过头袭击我们,有这回事么?”
这孩子的观注点居然在这里,真是够清奇的!
青年用左手摩挲了下刘铁柱的浓密头发,笑道:“你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然后双目放空,望着厢顶,慢悠悠地道:“那是战场,是战争,一个子弹飞过去,便会有人受伤,有人死亡,哪里来的老人和小孩。别的战友碰没碰到,我并不清楚,我在那里的一年多,这种事情却是一点都没见过。”
刘铁柱一脸憧憬地说道:“大哥,上战场,杀敌人,是不是非常过瘾啊?”
青年瞧着热切目光中的刘铁柱,不觉自失地一笑,道:“小弟,你是不是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听多了?”
他凝望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幽幽说道:“小弟,你记住,那里是战场,血与火的战场,不是幼儿园,不是公园,那里真会死人的。
前一秒钟你的战友还在与你欢笑,与你打闹,与你争执,后一秒钟,他就躺在地上,没了任何声息,就那么躺着,半边身子沃在鲜血之中,你想过么,那可是你最亲密的战友,与你朝夕相处,同吃同睡的朋友,就那么一粒子弹的时间,瞬间便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你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样的情景,你还觉得过瘾么,你还觉得很爽么,你还想着去上战场么?
小弟,别做白日梦了,老老实实地干好你的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