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嫂的娘家(2/2)
就这一票行动,立即将他在陈家的好感度拉升至爆表,陈大娘当场拍板,嫁人就嫁周天佑这样的人,如此懂事乖巧的男孩,必是女孩家的良配。后来周天佑顺风顺水,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再后来,周天佑抓住机会,成功上位,坐上JD区的工商分局一把手大位,权柄在握,俨然一个实权派中层干部,有没有?
他们陈家的未来,便是靠着这位周天佑先生仕途的升迁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家就是了!
其实在中山食品街上拥有一间商铺,人只要勤快,不偷懒,那日进斗金的日子便为期不远了。陈家便靠着这一间商铺,干了十年之久。其间,商铺主人因为家中出事,急需用钱,便将商铺作价,顶给了陈家,这间商铺从此就成了陈家的私产。
这十年他们家到底赚了多少钱,无人知晓,连他们的女婿袁牧也问不出个所以然,袁牧感到十分好奇,便偷偷问过自己的老婆,“看你们一家老少整天忙碌的脚不沾地,你们家到底赚了多少钱,有二十万没有?”
陈秀英却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正面回答,这竟然成了他们陈家高级的机密。大院的人问起来,全家上下的口径出奇的一致,“挣了,肯定挣了,不过就是挣了些柴米油盐钱,没多少!”
信你个邪?
不过,他们发了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谁都知道,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钱的人希望有钱,有钱的人自然希望更有钱。
刚开始时,陈家不懂理财之道,只是简单地将赚到的钱财全部存入银行,毕竟那几年的银行利息还是相当可观的,两分利息,在很多老百姓看来,既稳妥,又保险,到哪里找这样保值增值的理财工具呢。
直到后来北@京上台了一位铁腕总理,对整个国家结构施行大手术,高利息自此彻底告别银行。
陈家听说刚开始盛行的什么股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传闻买什么涨什么,便有些心热。这个消息的具体来源还是周天佑在沿海的朋友告诉周天佑的,内陆小城终究很闭塞,资讯不发达,很多消息都十分滞后。
陈家对这位女婿周天佑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的,有他在旁边边鼓吹,那还不上赶着买,等待何时,便头脑发热,不管不顾,一头扎了进去。
那个时代所谓的股民真是可以用笑话来形容。
记得上@海第一次发行股票,许多人跑去买,不为别的,传言这个股票和银行存钱一样的,有利息,所以争先恐后地跑到银行购买。类似这样的怪事在上@海数不胜数。
1993年的股市开始是大火的,火的都没有一点道理,但见交易市场的显示板上漂红一大片,绿色根本看不到。盯着这片火红,所有时场的股民如同中了邪一般拼命往里扔钱。越红越扔,越扔越红,股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攀升上去,着实喜人。
所有股民认准备了一个道理,买,只管买。只要买入股票,不管是哪一支股票,哪个公司的股票,你就睁着眼睛,见证奇迹的发生吧,看那价格打着滚的向上翻,始终看不到尽头,至于风险,门口两侧贴的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鬼的风险?骗人的罢,没看股票不是一直在涨么?
血贯瞳仁的人们如潮水一般疯狂涌入股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将宽大的股票交易大厅挤成了一个沙丁鱼罐头。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牛市总有盛极而衰的那一天。最后中国迎来一场股灾,上@海股市从1500点爆跌到300点,数日之间,许多腰缠万贯的富豪瞬息间倾家荡产,变得一无所有,一些人经受不住这个沉重的打击,选择了轻生这条不归路。
而在这场灾难面前,陈家多年努力,百多万积蓄,以及这些日子股市带来的庞大利润,都丢了一个光光的。最后凄惨狼狈的逃离股市。
不幸之中的大幸就在于,即便在股市大赚狂赚的时候,陈家也没有头脑发热将中山街的商铺甩卖出去,谢天谢地,东山再起的资本有了。
既然商店还在,全家人又老老实实地回去做起副食批发生意,大家再也不幻想,再也不敢做白日梦了,股市中遭受的灭顶之灾将他们从天堂一下子打落尘埃,撕心裂肺的疼痛是需要慢慢恢复的。
又过了一年,陈冀光荣退休,老人家人老心不老,在外面野惯了,不愿意老老实实呆在商铺里。陈冀说了呆在店里,太憋屈了!他还想当他的司机,家里自然极力反对,不停劝说,都近六十的人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儿,反应又慢,万一开车出事云云。
老爷子却不予理会,一条道跑到黑,还是通过朋友找了一份跑湖南的长途工作,开起了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