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采购(2/2)
想来想去,不若找黄子奇,请他帮这个忙,应该不成问题,还有袁莉的绘画老师,袁野觉得似乎也有点眉目了。
…………………………
小卖部的准备工作大致快结束了,做货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在阳台量好尺寸后,大致分了一下层,做到不能太紧,也不能太稀即可。
三天的时间,连做工带刷漆统通搞定,然后便是进货,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又转到了袁野身上,这主意是他提的,那第一次进货也得让他身先士卒,打前站做表率。
当然袁野也不遑多让地带了个头,他带着袁芫,两人一起来到中山路。
中山路这条道路上原来住着一家本城非常有名的食品厂——江城食品厂,全城的糕点饼干面包基本上由这个工厂包圆了。
改革开放后,这一带围绕江城食品厂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食品一条街,卖的大都是面包瓜子牛奶之类的副食,整个城市的小卖部、副食店都从这条街上进货,后来食品一条街的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是传播开去,北边HEN省几个县市闻风而至,尽都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山街进货。
中山路食品街的名号一时传遍整个湖@北大地,据说其江湖地位仅次于当年刚刚草创的汉正一条街,至于后来汉正一条街成就天下第一街的威名,中山路便望尘莫及了。
要不说千万别小瞧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江城,它的地理位置真的是太要命了,扼住南北咽喉,南来的北往的,不走这个城市还真没有办法。本城具有商品集散地的天然功能。
袁野他们开小卖部,自不能免俗,直接过去拿着单子点货就行了,省得到处跑,浪费时间。
袁芫跟着小弟袁野来到中山路口,便见川流如织的人群,四处张望了一圈后,惊讶地说道:“袁野,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一条食品街的,说起来,我也是一个江城人,我怎么就一无所知?”
袁野白了她一眼,道:“就那么知道了!”这一两年才兴起,中山食品一条街的名号还没完全打响呢,不是熟悉这一片的人,还真不一定清楚。
来之前,袁野便拟好了采购清单,然后照着上面一样一样去采买,这样的良好习惯一定要知会二姐,叫在谨记在心,出门之前,草拟一份采购清单,会让她省却很多麻烦,少跑许多冤枉路的。
他一边走一边将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二姐,不外乎货比三家,质优价廉,服务到位,寻找几家诚实守信的店家以作根基,往后大致就不要更动,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
以后小卖部进货一摊的事情,就实打实地落到二姐袁芫的头上。家里目前也就她一个闲人,袁野他们几个都在上学呢,没办法找别人的。
且不要小瞧进货这一档子事,虽然技术含量并不高,却颇费心力,有时候遇到采购不顺的时候,折腾大半天也未见得能搞定一切。所以只能找一个年轻人来做,像老妈这样岁数的,虽然也能做到,袁野却担心把她跑坏了身体,以后专门要弄一辆小车来进货,老妈的身体怕是吃不消的。
袁野说的头头是道,具体到谈价钱取货的事便全部委托二姐袁芫,这时便显出二姐一个女人的本事来了,为了一分两分的差价,这个女人能与店老板争的面红耳赤,互有胜负,毕竟人家的进货也是有底线的,你讲价都讲到了商品的底线下,人家没得利还做个屁的生意。
就这样一路买下去,倏忽间便买下一大堆的东西,看到两辆自行车车后边累累的物品,袁野才发现,将来他们的小卖部必须预备一辆三轮车,否则进货会成很大问题,东西买的太多,光靠自行车来驮不是办法,自行车的后座太小,稳定性太差,能驮的东西终究有限,远不如三轮车来的实在。
一会儿就买这么多的东西,也是因为那时候的物价,是非常非常低的,低到你无法相像的地步:
猪肉,1块5/斤,
面粉,2角5/斤
米,2角/斤
鸡蛋,1块2/斤
阳春面,8分/碗
盐,2角/斤
水果糖,1分/颗
大前门香烟,3角5/包
安全套,免费
袁野手持三百多块钱,这就相当于老爹三个月的工资,自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如果换算成后世的钱款,怎么说也要一万出头吧,那时的钱可是以分币为计量单位的,那购买力自然是杠杠的。
眼看着清单上的东西差不多全买完了,袁芫口中直呼痛快,“小五,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牛气冲天的,不管拿起啥东西,直管买,太爽快了。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这样一天,可以不看价格,不问商店,就这样豪爽地一路买下去!”她一脸憧憬地说道。
袁野一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安慰道:“放心吧,二姐,会有这么一天的。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袁野心想,也许用不了两年,袁芫的所谓的好日子便会到来吧。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外走去,袁芫猛然停住脚步,低呼道:“快看,快看,袁野,那边,陈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