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又一片蔚蓝天空 > 第六十八章 签还是不签,这是一个问题(上)

第六十八章 签还是不签,这是一个问题(上)(2/2)

目录

“能否将你的草稿拿来一观?”方文澜要眼见为实。

袁野从小屋中又拿出几个笔记本,很粗陋的本子,就是平常学生们写字的数学作业本,横格本,放在方文澜的面前。

一看到那几个横格本,不知怎的,袁克成和李梅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他们有些不好意思,刚刚袁野拿出的本子实在太掉袁家的底子了,很寒碜的,有没有?

平日里,袁妈还真没注意到儿子都用些什么东西在写稿子,这么一瞅,心底瞬间闪过一个念头,明天无论如何,一定要去云集镇给宝贝儿子买几个像样点的笔记本,至少得充充门面,不能再像今天这般打脸了。

方文澜倒没怎么在意,一一打开看了起来,哦,瞧这龙飞凤舞的字迹,与信封的字体相差仿佛,基本吻合,他将心放回肚里,最后一丝疑虑终于飘散无踪。

这个至为关键的身份问题解决掉,剩下的两个问题便不难处理了。

“刚才说袁野现在十五岁,请恕我强聒不舍,那你现在是否还在进学途中,按说十五岁应该是初二初三的学生吧?”

“对,我暑假一过,就是初三学生了,这相当于你们香港的……”他略一迟疑,一时想不起来香港的学制了。

方文澜接道:“香港学制是小学六年,中学五年,高中两年,大学三年。内地初三的学生,应该相当于香港中二吧。”

袁野摇头一阵苦笑,可不是,自己现在还真成了一个中二少年了!

“因为我也是从内地出来的人,据我所知,内地学生如果志向远大,准备报考大学的话,都要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不是开玩笑,真的是要以命搏命的,袁野你也未来定然也是要报考大学,是么?”

袁野点头道:“那是一定的。”此生他是一定要上大学的,而且以北@京三大名校(北大、清华、燕大)作为自已的目标,大学梦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圆的。

“那么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四年的时候,说起来还十分遥远,可是一年之后的中考即将到来,作为学生,你肯定要以学习为主,那么你又如何去协调学习和写作的关系?”

他的浅台词是,你是个正在求学的学子,照你未来发展的目标,学业只会越来越繁重,生活只会越来越忙碌,自然你的业余时间也会日渐压缩,终至于无。

如此紧张的学习期间,你还有多少功夫从事写作呢?还有多少时候继续写作《数风流人物》呢?假设没有多少时间写作,那我们与你还签个屁的约?

袁野不由一愣神,该怎么向他解释呢,这部书根本就是他前世写就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他就是充当个码字工的工作,只是忠实地将大脑中的记忆一一抄录下来就行了,根本没动什么脑筋,根本没有费多大劲儿。

剩下百分之十,则是对整部作品进行再次润色加工,以及拾遗补缺,再加上一些对历史的重新感悟而已。这样算起来,这些工作总体上并不会占用他太多的时间。于他来说,写作《数风流人物》,不啻小菜一碟。

可这事情没法实话实说啊。

他只能保证道:“贵报尽管放心,我会协调好写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正是暑假,我的时间一大把,我会尽最大努力储备稿件的,关于稿件的事情,你们就把心放肚里就行了。”

对于袁野的大而化之的答复,方文澜并不满意,他还是无法将心放入肚中。

只是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面前的少年能以十四的冲龄之年写下如此大作,那他定然是非常之人,也许这位天才少年真有办法平衡学习与写作的关系,也未可知。

反正,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是无法理解的,而且有合同约束,谅他也不敢荒怠写作才是。

“那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的这部书如果被我们采纳录用,你对未来的写作计划是怎么打算的?”

《星报》需要稳定而源源不绝的稿源,倘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他们可就很难办了。

袁野想了想,说道:“这部书,我准备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三国归晋收尾,应该算作两汉史,外加一个三国史,可能卷帙浩繁,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候,更长的时间也有可能,我不太确定,不过你们放心,贵报如果采用的话,我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关于写作时长的问题,袁野也考虑过,以此书为起点,他所构想的事业会逐一展开,所以以后留给写作的时间真的只会越来越少,而且他清楚,写这一部书就当作圆前世的一个梦罢了,他不准备一辈子钻故纸堆,也没有当年的那个耐性和时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