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尤伯罗斯的奥运会(2/2)
“在本届奥运会之前的几届奥运会第20届慕尼黑、第21届蒙特利尔、第22届莫斯科三城举办的奥运会后,悉数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潭之中,无力自拔,尤其是22届莫斯科奥运会据说亏损更为空前,只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特性,奥运会的账目永远是个谜团。
如此便形成一个怪圈,这项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一时成了个烫手的山芋,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举办奥运会,于他们来说,获得荣光的同时,也给举办国带来一场浩大的财政灾难,像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后,竟然要全民长期还债,直到现在还没有还清,委实恐怖。”
梁修音惊讶问道:“报纸上不是说,奥运会,四年一届,世界各国抢破头地争夺主办权么?怎么会不赚钱?”
“是啊,袁野,既然都不赚钱,他们为什么还竞争主办权呢?那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么?”陈操之也好奇地说道。
其实这些关于奥运会的故事在后世的网络中早已经耳熟能详,尽人皆知。但在当今中国打开大门,与外界的联系才刚刚开始,许多在世界来说常识性事物,对国内来说,却如隔了一道壁障,未尝闻也。这便是知识的不对称性。
看他们四个像好奇宝宝一样,袁野觉得有必要当一回茶水博士,给他们科普一下,“修音姐,你说的很对,在莫斯科奥运会之前的往届盛会,世界各国确实像群狗抢骨头一样,都在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
好处自然大大的有啊,一则提高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知名度,一朝盛会天下知。就那么十多天,整个寰宇的目光都盯向了主办城市。全世界的体育运动迷们疯涌而至,争睹这一地球上最高等级的体育盛会。他们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兴旺之色。
不过,渐渐的,奥运会的承办规模越来越庞大,其中体育项目也在逐步增加中,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花样游泳、女子拳击等都在八十年代以后纷纷加入奥运会,便连中国一度都想把武术放入体育大家庭里,只是未得逞。
随着奥运会的体积越来越臃肿,情况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奥运会中体育项目多,赛事多,经费开支自然也变得庞大异常,然后就出现了像蒙特利尔、莫斯科那样的亏钱生意。赔本赚哟喝。
大家都不是傻子,看到坏处大于好处,当然世界各国望而却步,都不大愿意争夺那个奥运会的主办权了。
本届奥运会之所以洛杉矶能够胜出获得举办权,也有很大一层原因,根本没有什么国家跟美国竞争,连唯一的对手德黑兰最后也自动退出了。
这位尤伯罗其先生荣任奥组委主席后,便改变思路,提出商业办奥运的天才构想:在本届奥运会中,每项体育赛事只选定一名赞助商,而且把赞助商的总数限定在30名以内,并且大力提高赞助商的入选门坎,规定只有400万美元以上才能与会竞标某项赛事的唯一赞助商。
我仔细看过尤爷的设想,不得不说,他的这一商业策划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切中要害,非常有见地,非常了不起。令人高山仰止。”
少年语气平和的娓娓道来,面上带着自信的光辉,言辞清晰,逻辑分明,让旁人的心头由然生出信服之色。那侃侃而谈的行为举止,一点都不像个十四岁少年的所为。
梁修音和贺长安不禁侧目,互视一眼,脑海中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问号。这个什么尤大爷,什么奥运会亏损,什么争夺主办权,这些个冷门知识,到底袁野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取的?渠道来自何处?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两个还是伏龙学的大学讲师呢,竟然都没听说过,袁野这个小屁孩却了解的如此详尽,如数家珍一般,真是奇之怪哉!
“这些知识,你究竟是从哪里得到的?”
“很多地方啊,自从我们中国宣布要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后,传媒上便连篇累牍,到处充斥着海量的报道。说将起来,这可是我们新中国的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如此全球体育盛会,轰动效应满格,那关于奥运会的文章可是一篇接着一篇的,多如牛毛,现在不是报纸就是电视上,轮番轰炸,你想不知道都难。”
袁野早就预知人家会有此一问,这么多的知识岂是你一个小小少年所能掌握的,你难道是那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活神仙么?这可是他最大bug。
他一早便想好了对策,来了个一推三六九,自己都是从报纸传媒上看到的信息,大家若不相信的话,尽管查去吧,浩如烟海的传媒信息里,累不死你,我都不姓袁。
“这位尤大爷执掌奥组委大权后,面对洛杉矶奥委会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大胆提出,他将不动用美国政府的一分钱,而使得本届奥运会成为有史一来财政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
由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史无前例地向海内外出售电视转播权,为洛杉矶奥委会筹款3.6亿美元,经过洽谈,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败百事可乐豪掷860万赞助费,RB富士胶卷公司也与奥委会签订赞助商协议,掏出700万元。就这三项合同便将本届奥委会的总预算资金4.5亿美元完全赚了回来,一举扭转的举办奥运会必定亏本的沼泽,他为了节省开支,充分利用当地旧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尽量避免大兴土木,营造新建筑……”
大家津津有味地听着袁野讲述这些洛杉矶奥运会的秘闻趣事,对即将开幕的奥运会生出更加深厚的兴趣。
“尤大爷提出的赞助商计划让我深受启发,想到奥运会是比赛,蒲公英同样也是比赛,他们必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感觉赞助商计划应该是可行的,所以才向那电视台的办事员建言。
至于冠名权,今年5月份,马来西亚吉隆坡主办了两场国际大赛,好像叫什么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的羽毛球大赛。我是从这次羽毛球比赛中获得一丝灵感的,羽毛球大赛能够冠名汤姆斯杯,尤伯杯,想想看,不都一样比赛么,人家可以是冠名的比赛么,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蒲公英大赛不行。”
他说的这些话,还真叫别人挑出理来,但细细一琢磨,却感到一丝不对劲儿。
后来这些商业手段在大陆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又学以致用,娴熟地运用到商业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春兰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颁奖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