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是每个重生者都自带外挂(2/2)
编辑室里面对投稿者的这种套路,小姚太熟悉不过了,想都不用想便顺嘴说了出来。
下属无端打断上司的话,这在职场是很犯禁忌的。老主编却也没有一丝生气。
小伙子前年武大毕业分配到花城出版社,在编辑部里敢想敢干,很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儿,倍受他的喜爱。
面对小姚的不敬,倒也没有太在意,只是耐心解释道:“这篇文章与我们的国情有很大的不谐,国家对历史从来都是严肃待之,严肃写之,不得带有任何拟造和虚构,这是有传统的,而这篇……”
他掸了掸手中的文稿,道:“太另类了,太跳脱了,太太胡闹……”他缓慢地想着措辞,道,“作品过于轻浮,不够严谨正统,没有一个作为历史文该有的厚重感和使命感,所以,总编室才决定——不予刊发。”
姚编辑满脸失望,意兴阑珊地走出主编室。
众人围上前来,问道:“主编怎么说,这篇文章?”
“毙了!”
小姚像一团烂泥般瘫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
同事劝慰道:“也是的,毙得也有道理,这么逗比无厘头的文章,偏偏还写的是历史文,怎么看怎么古怪,小姚你就别放在心里了。主编大人既然说了,那就不要再想它了。”
“你就一马后炮,小姚,别听老马的瞎忽悠,不过,它这文风,这文风确立,似乎对文学……”
“嬉笑怒骂,对历史缺乏应有的尊重。”旁边有人补充了一句。
“可,不管怎么看,这难道不是一篇好文章么?”小姚气鼓鼓地反问道。他对老主编的乾纲独断百思不得其解,竟然放着这么优秀的文章于不顾,生生来了一个——不予刊发。
“那倒也是!”也有编辑附和了小姚的看法。
“算了算了,不要再意气用事了,小姚,光你觉得是好文章,不行的!广大读者认可了吗?上面认可了吗?论说起来,主编大人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饭还多,主编大人他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来多。
他能看出其中的问题,你太年轻了,还看不到那么深远,既然他都发话了,小姚,听话就是,退一步说,就算眼光一时失察,错失佳作,那也是上边的责任,和你有毬的关系。”
众编辑作鸟兽散,各忙各的事儿了。
这种事情每天都在编辑部上演着。有的稿件,小编以为惊天地泣鬼神,足堪一代大家,大老板却说文笔粗糙,味同嚼蜡,写的不知所谓,形同枯骨,当场毙稿。
小编再有脾气,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主编大人,拥有决策权呢。
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姚柯低下头,重又拿起手中的稿件仔细梳理了一遍,除了个别语句不够雅训,缺乏凝练,还有一些错别字外,整篇文章,不管怎么看,都可是说无可挑剔,堪为佳作一篇。
真有些气不顺,这么好的文章,凭什么不能发表?凭什么不能刊发?只因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偏离了历史的厚重和朴实,不问情由,武断地判了个斩立决。
这样的文章,就此永远地埋没尘埃中,委实可惜了,姚柯的惜才之心一直没有泯灭,可光有惜才之心有用么?
他一个小小的编辑,无权无势,帮不上什么忙的。
……………………
而远在江城的袁野并不知道,他的大作命途多舛,已经被连毙了两次。他充满希望的作品意外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重病。
这部作品太超前了,人家无法接受。
按照作者投稿的规矩,必须一稿一投,写作者一份稿件只能投一家编辑部,除非编辑部发来拒稿函或半月内无音信,作者才可自由处理稿件的去向,绝对不能一稿多投。
可袁野听过太多文艺青年的投稿故事,稿件投递后,便石沉大海,经月都没音信,也许是邮电局里出了问题,稿件丢失,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有很多很多,还有就是最坏的情况,编辑部无情拒稿,连封退稿信都懒得回,这样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虽然袁野对自家文章自信满满,可架不住出现极小概率的万一呀,碰到一个两个头脑不正常的棒槌编辑,拒稿,到时候哭都没处哭去,还是保险起见,选择了三家出版社投稿,这叫四处撒网,重点捕捉。
三家出版社,一北一南,分别是燕京人民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再来一家本省的出版机构——长江文艺出版社
而长江文艺更绝,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今天,迟迟都没有音信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