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72. 县试开始 艰难开局

72. 县试开始 艰难开局(2/2)

目录

秋东缓缓停笔,抬头一瞧,这不是馄饨摊的老板嘛!

老板身子微微前倾,双手紧握,略带几分试探的问秋东:

“可是能代写家书?作价几何?”

一听来生意了,秋东顿时打起精神道:

“自然,一封三文钱!”标准的市场价。

他也打听过,有人按照纸张收费,写满一张纸多少钱,为了多挣点钱故意把信写长,老百姓只是不识字,又不是傻,一回两回看不出来,时日一久,自然知道那是个黑心烂肺的,名声坏了,生意也就做不下去。

这老板当即拿出三个铜板搁在桌上,急切道:

“书生郎,麻烦给老汉的小儿写封信,他从军三年,半年前辗转来了封家书,说是年后有望回家,可这距离他说的半年又过去整整三月,至今不见人影,老汉这颗心就跟在油锅里煎熬一样,生怕他出了什么事。”

秋东提笔,按照老板的要求,问对方可有受伤,人在哪里,缺衣裳不,去岁家里给寄的鞋收到了吗,家里今年给他添了小侄子,母鸡又报了几窝小鸡崽,留着等他回家宰了补身体等等。

写完读了一遍,问对方:

“可还有什么想补充的?”

老板连连摇头,满意的对秋东道:

“你这书生郎实在,没有那之乎者也的弯弯绕,以往老汉请人写家书,写的那东西我老汉听的头疼,老汉都担心我家那大字不识的小儿即便请人读了,也不晓得说的是个啥!”

老板满意的拿着信离开,馄饨摊也不支了,收拾东西回家,请人帮忙送信去。

秋东继续埋头抄书,倒不是他真要靠抄书挣一份养家糊口的辛苦钱,主要是他接下来想走的路,手里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不像话。

所以在和书肆约定好的交书日期到来前,秋东要抄够两套书出来。

一套给书肆,一套留给自己。

索性他速度够快,在交书日期前一天正式完成。

这回是书肆老板亲自出面验收,他对秋东抄的书很满意,不用秋东提,主动道:

“老朽这里还缺一套启蒙韵律,虽然难度不及四书五经,但因为要的急,价格都好商量。”

秋东却并未直接答应,很诚恳的跟老板讲:

“您也知道再有两月就是县试,在下得为县试准备,真抽不出这个空来。”

老板顿时大失所望,这是北城李老爷家中的小孙孙要准备启蒙,特意托他寻摸的书。原本他手中有一套觉得非常合适,但看了秋东的后顿觉手中那套就不香了。

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遗憾。

他是真喜欢秋东的字,字体好坏对刚启蒙的孩子影响有多大谁都明白,于是他尝试和秋东商量:

“若是谷先生有意,县试后得闲了再来抄也是一样的,到时候给先生这个价!”

秋东一瞧,好家伙,是手头这本的两倍。

从没想过原主这笔字,竟然这般值钱。

老板见秋东不为所动,徐徐诱导:

“谷先生,您既然准备参加童生试,便该知晓县试要求有四名村人以及一位秀才作保才能顺利报名。村人好找,秀才老爷不好找,不是信得过之人,秀才老爷怕被牵连是不轻易出这个面的。”

老板也是看出秋东并未在书院读书,才有此推测。

一般能进大书院的学生都不愁这种事,随便哪个夫子都能帮着作保,可秋东这种单打独斗的,想求一个秀才作保,那是非花费大价钱不可。

可能花得起大价钱的人,有谁会来抄书呢?

老板见秋东神色有所松动,再接再厉:

“若您童生试后能抽空将这书抄了,保人之事只管交给老朽!”

对方一退再退,提出的要求对秋东而言确实不是难事。

“那就麻烦老先生了。”

“客气,提前祝小先生榜上有名哇!”

双方相谈甚欢,临了秋东又买了一册历年奇州城县试文集并两刀纸,抄书刚到手的铜板去了一大半儿。

去小摊上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粉,出了一脑门儿汗,踏着晚霞归家,秋东莫名有一种即将完成某种心愿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月,除了去县衙报名,秋东的生活非常规律,日常摆摊儿,偶尔帮人写写家信,大多时候都在埋头研究买回来的历年县试文集。

周遭有同样摆摊卖字画的年轻人,有的如同秋东一般,大多时候都埋头苦读,也有早就自暴自弃,没事儿发发呆,看看话本子打发时间的,人间百态,各不相同。

秋东融入其中,毫不突兀。

期间郑氏和二妹谷禾来了一趟,两人压根儿不识字,也就没发现秋东看的是什么,秋东说是“闲来打发时间”的,她们当真信了。

二人不忍打搅秋东的生意,在边儿上陪他坐了一上午,见他统共接了两单生意,赚了六文钱,两人就显得忧心忡忡。

但这事秋东没办法跟她们解释,说他摆摊压根儿就不是为了钱?那两人还不得以为他脑子有毛病!

解释不清就不解释,见日头逐渐挪到正当中,秋东直接拉两人去馄饨摊子吃午食。

老板正是第一个光顾秋东生意的老汉,进进出出早和秋东混熟了,许是近日他家那小儿子终于归家的原因,老汉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做的馄饨又恢复了往日水准,摊子上食客络绎不绝。

见秋东带人来,乐呵呵招呼:

“谷小郎还是老三样儿?”

秋东眼疾手快,利索的占了上一波儿刚吃完的客人的座位,让郑氏和二妹坐,这才爽朗道:

“我还是老三样儿,再来一份儿少搁点儿醋,一份儿少放葱花!”

郑氏和谷禾欲言又止,又顾忌在外头人多,不好伤了秋东的颜面,只能埋头吃东西。

嗯?

不得不说,老汉这馄饨做的是真地道,皮薄馅儿大,劲道又不失弹性,秋东吃了这么久都不腻也是有原因的,郑氏和谷禾再多的忧愁,在一碗热乎乎的馄饨里,暂时烟消云散。

吃的那叫一个满足。

结果在付账的时候,见秋东付了四十五文,两人当即又愁上眉头。

一天赚的都不够他一顿饭吃的,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秋东见状,只能说:

“您别担心,我手头有积蓄,能应付一阵子,这代写家书不是长久之计,等我找着合适的活计就好了。”

郑氏面上点头,心里暗自琢磨,得去求一求大管家,给小东找个立身的营生才行,家里那坛存了十几年的竹叶青或许能用一用。

谷禾小声将大哥唤至一边,悄悄从袖中掏出一个绣了祥云的荷包往他手里塞:

“这是上月大少爷和李家小姐过大礼,奶奶高兴,叫人赏了我们的,还有我平日存下的体己,哥你先拿着花用,回头我去求一求爹,让他帮你找个营生!”

谷禾也想不通爹为何会如此狠心,明明大哥对他那么孝顺,事事都依着他,但大哥出来单过的这两月,爹竟然一次都不曾来看望过,实在叫人不解的同时又心寒。

但这种话她还不能当着大哥的面儿说,免得叫大哥和爹爹之间生了怨怼。

秋东哭笑不得,他还没到拿妹妹私房钱的地步,将荷包推了回去。

见谷禾不解,秋东想了下还是道:

“你知道我还跟着账房学过一点盘账的本事,这几天私下接了两单盘账的生意,养活自己完全不成问题。”

谷禾听的双眼发亮,抚掌道:

“对头,要是有店铺看中大哥的能力,请大哥去做账房先生就好了!”

秋东笑而不语。

赚钱对他而言从不是难事,但他目前的身份,想要摆脱乌家,摆脱谷陶,要么寂寂无名,一事无成,对他们完全没有利用价值,好比现在。

要么站在他们永远只能仰望的地方,好比他选的那条路。

谷禾不懂,只觉得他和她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没有隔夜仇,说开了就好。

郑氏也不懂,她觉得都是她的孩子,她哪一个都一样的疼。

可事实并非如此。

乌植和封氏并不放心秋东在外面行走,生怕秋东做出不利于乌家,不利于乌追的事,这段日子一直让人暗中盯着秋东。

秋东发现了也只做不知,给他们展现出一个他们想看到的“离开乌家后,落魄的,一事无成,坐吃山空”的形象。

或许人就是经不住念叨,才说了谷陶那个晦气东西,转天谷陶就带人出现在秋东的小摊子前。

别看谷陶在乌家一副弯腰驼背,见谁都给三分笑脸的样子,在外面可是迈着四方步,昂首挺胸,身后带着个小厮,恨不能横着走的阔气样儿。

让人瞧了就能想起“狗仗人势”来。

谷陶围着秋东的摊子打转,嘴里发出“啧啧啧”的声音,摸着他的八字胡,对秋东上下打量。

见秋东看都不看他,阴阳怪气道:

“哎呀呀,我当这是谁呢?这不是我家那金尊玉贵的‘小少爷’嘛!如今成了自由身,体面人,见了我这当爹的都不知道喊人了?到底是身份不一样了,孝道在你身上都不管用了是吧?”

周围摆摊看热闹的瞬间支棱起来,看秋东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责怪。

秋东抬起头,对上谷陶那双幸灾乐祸的眼睛,很平淡也很突兀的问了一句:

“儿子孝顺亲爹,天经地义,你谷管家,你敢让我孝顺你吗?你谷家的祖宗敢要我这个孝子贤孙吗?”

谷陶一噎,面色清白交加,小胡子被他扯下两根都顾不得,凑近秋东,目光灼灼:

“你都知道了什么?”

秋东像赶苍蝇似的赶人:

“去去,如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谷陶面上惊疑不定,将一肚子准备好挖苦秋东的话收回去,一咬牙,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就写好的分家文书。

秋东打眼一瞧,好家伙,这可真是谷陶能干出来的事。

上头明确写了秋东身为长子,远离父母膝下,无法尽孝,尽为人子的责任,故将秋东分家别居。

至于分给秋东的“家当”嘛,一只大铁锅,两个瘸了腿儿的凳子,夏秋冬带补丁的衣裳各一套。

完了。

剩下的是秋东身为人子的责任,每年按照州城平均水准,给父母各五两孝敬银子,四季衣裳各一身。

关键是这份分家文书上面,竟然还有乌府大管家的签名作保,证明分家的合理性。

秋东:“……”

合着谷陶这么久没闹幺,就是在琢磨这件事呢!估摸着郑氏至今还被瞒在鼓里,要不然不能这般顺利。

行吧,这种东西,他想认对方是亲爹的时候,自然有效,他不认对方是亲爹的时候,就是废纸一张,就连写下这张分家文书并作保的大管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跟谷陶这种人,说不着。

也就对方为了把他这个长子赶出家门,给他亲生的孩子多分点家产,才能如此绞尽脑汁。

一定程度上来说,怪可怜的。

谷陶见秋东乖乖收下文书,以为秋东是被他的神来一笔给唬住了,顿时神气三分,仰着鼻孔道:

“往后你做你的良民,我们这一家子贱籍就不给你丢脸了,孝敬银子你托人送到家中即可,不必回去招摇。我也会叮嘱你母亲和弟妹,不叫他们来打搅你。”

就差没明说不许谷家人和秋东来往,防的就是秋东坐吃山空,有朝一日伸手朝他们要亲钱。

他谷陶命可真是够苦的,给老爷养儿子就够冤的了,难不成还要给老爷的儿子分他谷家的家产顺带给他娶媳妇儿?

光是想想那个场景谷陶就胸口疼的一宿一宿睡不着。

秋东一眼就看出谷陶在想什么,忍不住摇头。

乌植那种人,他自己能嫌弃儿子不中用,能看不起他儿子,但能轮到谷陶一个下人看不起?你谷陶觉得你现在的家产是你辛苦奋斗得来的,但在乌植看来,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他赏赐给你的。

包括你的媳妇儿,你的管事之位,乃至于你的长子,你在管事位置上置办下的家产。

他能给你,就能收回去。

所以才对你暗中的小动作有那么多的宽容心,因为你的全部身家都掌握在他手里。就像人不会因为蚂蚁在眼前蹦跶就生出恼怒的心思,乌植也不会因为谷陶的闹幺而多给他一个眼神。

他能随时捏死你。

秋东懒得和这种糊涂蛋多说,摆摆手,叫他快滚。

然而秋东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他想的这么简单。

他看谷陶是个糊涂蛋,谷陶看他像看大冤种。

又是那种高高在上,好似掌握了什么不得了之人的命运,得意又隐晦,不能叫人知道,又忍不住想显摆的神情。

秋东翻书的手一顿,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手指轻轻在桌上敲击,无视了周边人传来的各种打量,细细分析整件事的经过。

最终还是确定,除了谷陶,所有人自始至终的表现都非常正常。

那谷陶能避着所有人做什么呢?

秋东暂时没想到,也就搁在一边不想了,等下回再见,想办法从谷陶嘴里套套话。

眼下,对他一个从没经历过童生试的人而言,第一回参加古代科考,多少有点小激动。

感谢本朝太、祖,天下初定,求贤若渴,规定了商人子,奴役子,凡清白身者,皆可参加科举,一视同仁!

要不然卷头写祖宗三代的身份,考官一看秋东的父亲是奴仆,祖父逃难而来,祖籍不详,不得直接打出去?

二月初,秋东就前往奇州城下辖的城关县,定了距离县衙最近的客栈入住。

二月初三,天蒙蒙亮,秋东所在的客栈里已经有了喧闹之声,准备应试的考生上到五六十,下到八九岁,不一而足,身边全部有家人陪伴。

秋东这样独身在大堂吃早食的就显得非常另类。

可秋东本人都不在意,谁还能替他感到难过不成?秋东在996的陪伴下用了早食,径直往县衙方向去。

996站在宿主肩头,双手握拳,给秋东打气:

“宿主您不仅有统陪吃饭,还有统陪您进考场,别人有的您要有,别人没有的您还要有!”

秋东感觉系统好似瞬间霸道总裁上身。

目录
返回顶部